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在大众ID.3上,我看到了传统车企的变革和坚守

大众ID.3对于整个集团是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它是集团斥巨资打造的,纯电动模块化平台——MEB上诞生的首款车型,也正是这款车,或许决定了在纯电领域未来10年的走向。


图片


从坐上ID.3开始,到踩下第一脚油门(电门),转过第一个弯道,短短一分钟,我觉得我就可以给这台车定性了。ID.3的一切都是新的,外观、仪表、座椅等,但一切都是让人熟悉的,像是驾驶质感,底盘反馈……它绝对意味着变革,但仍有集团作为传统车企的坚守。


ID.3的全新源自MEB的全新,那么MEB究竟有多新?


从整体的架构设计来说:


1、基于电池平铺底盘为核心的超短前后悬设计,让小车身也有大空间,这让ID.3仅仅4261mm的车长却释放出了2765mm的轴距,A级车的尺寸,获得B级车的空间,并且没有中央通道的设计进一步让车厢的空间利用率放大;



2、燃油车领域默认是前驱为基础布局,电动车领域,为追求更高效更合理的设计,后置后驱电机是基础布局,ID.3自遵循这一原则,后桥搭载永磁同步电机,标准后驱车,未来如果有四驱版本,前桥当会搭载一台可以无电流空拽的异步交流电机,巡航状态依然是后驱,能效优先;



3、电池标准高,这里的标准高并不是能量密度多大,续航多强,而是足够安全。说句题外话,对电动车电池安全的重视程度可能超乎你们的想象,追根溯源发现怕的竟然是因为仅占销量5%左右的电车自燃,影响到其销量绝对大头的油车口碑,因此MEB的电池安全冗余做的很高,正负极的材料、电解液的配方、电池模组、整包结构、泄压及防爆设计,综合共4重电芯防护设计等……因此整个电池组会有338项企业标准测试(国标仅53项),最后,电池包的安装位下方,ID.3还有一块铝制防护板,这个安全冗余,是真不计成本;



4、电控逻辑“保守”。这里的保守并不是贬义,或者说在MEB上,对待安全的态度是足够坚决的,很多的电控逻辑的设定前提,同样是安全。因为电池的“脆弱”,高温低温、快充快放等都会降低电池寿命,进而导致锂枝晶生长太快影响安全,因此诞生于MEB平台的车型基本都遵循几个基本要素:首先是电池恒温在23℃,通过PTC或热泵加热/空调压缩机降温的方式,维持常态恒温。其次是SoC不能用尽,同样为了避免的锂枝晶的生长,ID.3大概2度左右的电。另外,不盲目追求高压快充,恒温电池已经能让车辆在大部分时间有着足够快的充电速度体验了,也正因此,MEB可以让车辆的电池做到500次室温标准循环后,依然有97%以上的容量保持率,在8年12万公里的节点,容量>80%,比智能手机的电池衰减都小。



从平台模块的角度看:MEB平台上仅前座椅骨架及后座椅靠背、12V蓄电池 、前后制动片、EPB、门窗玻璃升降机、气囊控制器、点烟器、中控屏、部分FAS控制系统、停车辅助摄像头这些模块沿用了MQB平台,其余的所有模块,均为全新设计、开发的。


图片


可以说集团在MEB上做了极大的资源倾斜,而平台的首款全球车型ID.3则更是被重点押宝,燃油车时代由高尔夫创造的辉煌,是寄希望于ID.3来延续的。这里分享一个数据,上汽ID.3车型的项目周期高达57个月,这和众多动辄2-3年就从立项到上市的新势力车型截然不同,出了问题再OTA,这可不是大厂的作风。


因为,ID.3,还有着作为传统厂商的坚守,只要开起来,这台ID.3所有的一切都会让人感觉异常熟悉。相信大家身边应该经常听到会有长辈说“德系车开起来很稳,很舒服”,这个印象基本就是的功劳了。作为一台电动车,ID.3的加速感并没有因为电机瞬时峰值扭矩爆发特性而显得突兀,它的油门(电门)对动力指令输出调校得十分线性,整个加速的感觉是循序渐进的,但这并不代表它是一台慢车,后桥的电机来自联合电子,最大功率125kW(170Ps),峰值扭矩310Nm,比1.4T的动力要强的多。



不过有一个点十分有趣,同平台的ID.4和ID.3后桥采用的电机是一模一样的,并且在的MEB架构中,当前后桥电驱系统仅此一个代号为APP310可选,因此应该是为了和ID.4产品区隔化,锁了一部分ID.3的动力(ID.4后桥电机150kW,310Nm),或许可以通过解锁程序来进一步释放ID.3的动力。不过即便是170马力的电机,驱动这台车依然能感觉到相对比较轻快,面对以城市为主的驾驶场景,自是绰绰有余了。


图片


讲完动力再来说一下制动系统。关于碟刹or鼓刹的讨论这里就不做展开了,实际的体验并不差,制动线性且制动力足够,即便是低成本方案,但软件层面(调校)过关,依然是好产品,比如911的麦弗逊,比如法系车的板悬。这个ID.3其实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制动系统的策略设计。



因为ID.3的P挡没有设置驻车锁,因此ID.3的EPB是这样设计的,ESC和eBKV各控制一个后轮的驻车制动,ESC作为主控制器,eBKV是副控制器,两者互为备份,互相冗余——日常情况ESC控制左后轮,eBKV控制右后轮,要是ESC/eBKV坏了,对方可以控制左/右后轮进行电子驻车。并且单侧制动实现的效果,是在最大20%的坡度下可以停住车辆。



此外,eBKV同样参与日常驾驶中的制动。一般0.3G以下的制动力基本只需要靠电机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即可,但当高压电池的充电水平和它的温度不允许使用回收减速了,那么此刻就需要eBKV参与进来联合制动,联合制动时eBKV会将液压制动系统介入,作用于车轮制动缸,实现更大的制动力。是采用动能回收制动还是联合制动,这个调校也十分重要,ID.3调的就属于比较到位了,基本感受不到制动模式的切换,换言之,ID.3的制动感受是足够线性的。



另外,制动系统毕竟关乎安全,因此制动系统还需要有功能备份机制,ID.3的策略是这样的。当eBKV故障而ESC可以正常工作的话,驾驶员制动的动作可以让ESC启动HBV功能,给驾驶员以制动踏板助力,这是第一道防线;当eBKV和ESC同时出现故障,eBKV还会像传统的真空助力器一样,保证国标要求的500N制动踏板力下实现0.25G整车减速度。不管怎么样,安全第一重要。



再来聊聊德系车最引以为傲的底盘,毫无疑问,ID.3依然沿袭了德系底盘的传统,后桥的硬件甚至比MQB上的更佳,因为ID.3后桥有一个比较大的电机,不适合安装在原MQB那种4连杆后桥的纵臂之间,因此ID.3有着全新设计的5连杆后桥,并且在材质上,两个上支臂使用了铝合金材质,连接盘也用了铝合金,很舍得用料。在这样的底盘硬件基础上,ID.3调校出的底盘质感,绝对不是同级别电动车所能比拟的,虽然是一台小车,但是底盘的感觉扎实且厚重,用个感性的词汇来说,就是“高级感”。这和硬件还有调校都有关系。


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叫做“偏频”,ID.3虽小,但车重还是超过了1.7吨,如何把这样一台超重的小车调出相对灵动的感觉,这就需要靠对偏频的调试。偏频n会影响驾驶者驾驶车辆时对车重的感知,它主要与簧载质量M和悬架刚度K相关,n=1/2π·√(K/M)。因为ID.3的簧载质量相对要高不少,因此为了让ID.3的驾驶感受尽可能和油车接近,ID.3采用的应当是更高强度的弹簧。



此外,ID.3的底盘调校,还将Low G(低侧向加速度时的不足转向度)和High G(高侧向加速度时的不足转向度)的不足转向度之间的差异设定的较小,这样ID.3开起来就更不觉得笨重了,加上仅仅5米左右的转弯半径,驾控竟十分有乐趣。还有这台车即便胎宽只有215mm,但轮胎的抓地不错,配合上佳的底盘,弯道的极限很高,过弯的时候信心十足。



最后再来聊聊续航,ID.3电池容量为57.3kWh,CLTC续航450km,不过ID.3的车机上并不给你显示CLTC续航,而是根据此前的驾驶风格,估计出一个保守的真实续航。因为我拿到的这台车仅仅才跑了几百公里,前一个驾驶员的风格应该是比较激进的,表显满电才300km,不过我在跑了150km之后(空凋恒温23℃,几乎全程舒适模式,测试加速用了运动模式),表显竟然还有175km,这续航显示不仅实在,甚至还有“反向虚标”的味道了。传统车企到底是传统车企,理念不同,换了新势力,谁敢这么玩呀。



最后,在这个电动化的时代,ID.3虽然披着新能源外壳,却依然坚守着传统的底蕴。对于这个百花绽放,甚至有些过分追求表面功夫的市场来说,我认为我们需要这样的产品,因为,坚守不一定是落后,而是有值得守护的东西。

标签: 大众 大众ID.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