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拾级而上——静态体验全新东风本田CR-V

作者 —— 咖加用户:笛小凡

百尺竿头,更近一步

七年前的夏天,我家将一辆紧凑级老车置换为了当时刚改款搭载全新地球梦科技动力总成上市的第四代CR-V,这么个小巧好开肚囊又大的车一下就成了备受全家三人宠爱的交通工具。晚上出去吃饭,停车场拥挤为了好停车要选她;长途探亲,节礼货物多为了装载要选她;甚至在去车站接朋友时,为了第二排宽敞的三人乘坐感受也经常选她。

一转眼七年过去,这辆当年的新车已经行驶了超过14万公里,七年里迎来了产品的两次换代,当年刚刚搭载地球梦的“新科技”也已经成了“爷爷辈”的产品。前几日,东风本田全新一代CR-V汽油版车型正式上市,从产品代次来看,这已经是CR-V家族的第六代产品了,我也去经销商处看到了本次换代后的新车,静态方面结合前代(17-21款)产品看看异同。

「改款车型介绍」

按照本田家族产品稳定的5年换代周期推测,第六代CR-V在2022年于国内上市也确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迟迟没见到这款全新车型在世界范围的亮相,直到今年5月,也工信部放出了第六代CR-V的申报图,这也几乎是全球车迷第一次看到新款CR-V车型无伪装外观。

随申报图一起流出的,还有此前盛传的“更大车身尺寸”,此前的CR-V尺寸一直很克制,车长压在4.6米以内,甚至于巧到前两代上市时车长数值完全一样,都是4585mm。而全新的第六代CR-V车身长度上涨了10cm,车长突破了4.7米。不知是被友商指引,还是自信于上涨后的车身尺寸,东风也正式把7座版的CR-V带来了中国大陆市场,关于“中型SUV搭载七座是否鸡肋”的讨论再次掀起。

说来好笑,CR-V作为传统印象中和途观奇骏近似的竞争对手,在某汽车门户网站的分类却不同。后两者都是“中型”,而CR-V被归为了“紧凑级”。实际到底被媒体归为哪类并不重要,我们还是一切以体验为先。

新车上市后,我也到经销商实车体验了一下,七座五座的展车都体验了一下,静态差距比想象中大得多,正好也能借此机会给此前关于七座的讨论再次盖棺。

「外观与内饰功能设计」

(一)外观设计

整体来说,我觉得全新的第六代CR-V相比此前两代产品有了较为明显的造型改变,明显硬朗大气了一些,不知是不是造型所致,观感上新一代车型车头引擎舱的长度占比似乎有所提升。纵然尾灯设计还是如前代那般神似某些北欧产品,但我还是想给这次换代的造型设计点个赞。但与此同时,整车各处接缝还是一如既往的大,无论引擎盖与翼子板间、前后车门之间还是后备箱盖板两侧的缝隙都还是与前代类似的水平。

相比于上代车型全系采用双拼色轮圈,全新第六代CR-V的轮圈样式朴素了不少,17英寸、18英寸的款式均是颜色铝合金,也没有见到上代四驱高配款那种怪异的“风火轮”样式。

(二)内饰造型

坐进车里,不知是否是经过了第11代思域一年多的培养,全新CR-V这套中控造型十分眼熟。空调面板以上的区域,无论是出风口造型、中控屏位置以及方向盘造型都与第11代别无二致,按键手感、车机功能、细节做工这些方面在同级都还算精细,内饰材质分布也是熟悉的样子。

但要论面上用料和那种扑面而来的豪华感,目前同价位不少自主品牌新品确实达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指出:这里不含比亚迪,我认为时至今日王朝系列产品内饰仍旧没有摆脱土嗨品味,个人完全无法接受)。这里也可以顺带猜测:坊间一直有传闻CR-V、皓影、ZR-V致在、这些车均有近似的架构,所以中控台造型相似其实不无来由,不过这也仅为猜测,到底是所谓“套娃”还是架构区隔,答案等到明年新款雅阁亮相再揭晓。

(三)中控布局

而充电口及中央通道区域则有了全新的设计,无论相比思域还是前代CR-V都完全不同。全新的第六代CR-V摒弃了此前坚持了超过15年、覆盖三代车型的档位操作杆上置设计,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传统”的中控档杆设计,且和某些竞品类似,档杆布置在了中央通道靠右一侧,不过好在都是便于触及的区域。

我个人非常认可这次新CR-V中央通道的设计,首先是最前方的储物盒&无线充电区,三维尺寸都很大,比前代地台式中央通道最前端的横置无线充电板面积要大了不少,可以平铺两个大屏幕智能手机都没问题(虽然储物格布局类似,但有个小问题,手机插着线盒子进深就不够容纳)。

而档把区后侧也换成了传统的水杯槽+封闭扶手箱设计,上代可滑动盖板改变空间组合的中央扶手箱设计也成为了过去式。扶手又深又宽,足够使用但最大容积肯定不如上代的贯通设计,但不得不说上代产品那可滑动的塑料盖板与扶手箱盖滑动阻尼都特别廉价,充电接口也隐藏在盖板下方,远不如最新款的设计简洁。

相比之下,门板的储物空间变化不大,依旧是有好用的拉手储物格和宽敞的底部区域划分;后排出风口的造型和手感相比前代有退步,虽然影响不大但确实略碍观瞻。

还要补充一点,不同于第11代从低到高相同的内饰材质分布,全新第六代CR-V的中控台塑料装饰在高低配上略有差异,大家看空调出风口周围,低配为哑光漆(并非普通的灰塑料,但也并不显档次),高配车型为钢琴烤漆设计。

方向盘基座处也有所差异,中低配为塑料,高配是钢琴漆。

「七座版乘坐感受」

(一)进化的驾驶席

咱们就少废话,先从七座版的第一排开始。首先登上驾驶位,令人欣喜的是新一代车型的驾驶位人机模型有了进一步优化,方向盘相比老款更直立、离驾驶员更近,驾驶员对方向盘的把控自然也会更好,但此处也得说明:方向盘可调范围目前还不能令我满意,我觉得完全可以进一步增大,驾驶坐姿除此也就没有什么缺点了。

副驾驶依旧提出一点批评:坐垫不可进行高低调节,这问题都已经延续了好几代,而且丰田似乎约好了似的都在这个地方节省,不知啥时候能想起来改一改。

(二)挣扎的第二排

很多媒体的通稿和视频中都会提到全新CR-V可以水平90度打开的后门,但这实际上已经是CR-V持续多代的设计,没啥好夸的,基本操作而已。

进入第二排,比腿部空间本身带给我感知更强的其实是坐姿和头部空间。全新第六代CR-V的第二排座椅相比前代产品提高了基础高度,第二排有了“剧院式”的乘坐感受。同时车顶天窗帘收纳包区域没有在两侧掏空,如果从老款下来立刻进入新一代型,会感觉头部空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当然这也不至于顶头,我身高1.78米,坐进第二排不管靠背处在哪个俯仰位置,头顶离车顶的距离还都是足够充沛的,只不过没有前代那么铺张罢了(下面也放一张老款车型二排头部空间的图作为对比)。

而这次产品变化的重点,也就是超过4.7米长的尺寸并没有在第二排得到特别强烈的反馈。当然从老款进新一代车型确实是是能够感觉到腿部空间和坐垫基础高度的增长,但距离同门产品冠道那样夸张到铺张浪费的后排空间还是有差距,大家可千万别胡乱预期。(图片拍摄角度不同,实际新一代车型后排腿部空间确实大一些)

第二排座椅的靠背可调角度也是这次换代的一个改变点,可调范围直接从原先的两档变为现在从直立到半躺的十级可调,但是,这个功能有点问题。从这张图里大家应该可以看出,七座版全新CR-V的第二排座椅靠背转轴位置明显比较高,大幅后调靠背角度,转轴处的靠背根部就会明显前凸,实际的半躺位乘坐感受并不舒适就算你买来我也不推荐使用。

相比之下,靠背角度微缓的状态下,靠背的舒适性明显得到了提升,腰部集中的应力也能得到比较好的分散,但是问题还没完。

可能是为了照顾第二排座椅翻折头枕的设计也变为了饱受诟病的“前扣式”设计,虽然前凸幅度不大,但作为CR-V的后排,这无疑是一个缺点。

(CR-V进入第三排的方式类似部分欧洲产品,整个座椅离开地板整体向前折,这对竖向高度要求不低,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这个头枕设计是为了三排座而妥协。)

(三)没用的第三排

终于到了备受期待的第三排体验环节,结果不出所料,果然只能差评。如之前我对汉兰达理想ONE第三排的评价,CR-V的第三排板凳是不具有什么实际使用价值的,而且比前述二者更甚一筹。论“第三排坐小孩”,我相信带过娃的家长都知道把小小孩关在幽闭的第三排是什么体验,怕是全车乘客都不得安宁;而随着小朋友长大,第三排的座椅厚度、空间也不足以满足他们的乘坐需求。我作为亲身体验者,勉强在第三排里挤了一下,大腿完全悬空就不提了,最可怕的是如果想顺利把第二排座关上,留给第二排乘客的腿部空间也从本来的宽松变得非常紧张了。

除了狭小的腿部空间,地板上波澜起伏的座椅导轨也再处处限制第三排乘客的活动,回顾了一下从第二排钻进来的全过程,似乎压根没有太多下脚之处,使用场面可想有多狼狈。

缺点至此还没说完,对于我的上身长度,这个第三排只有最陡直的角度可以使用,一旦想后调靠背,我的头顶就会牢牢地撞上车顶。

可能唯独第三排座椅本身的柔软程度算是一个优点,但在如此多的硬伤面前也完全不值得一提。

(四)被挤占后备箱

第三排本身没法用其实也就算了,衍生的负面影响还波及到了后备箱。众所周知,CR-V的后备箱低地台开口是多代延续至今的优势,全新一代产品也不例外。

但在此基础下布置第三排座椅就是噩梦了,在放倒第三排座椅的状态下,整体第三排占用了后备箱十几厘米的竖向高度,原有的平整后备箱被迫成为了阶梯状(靠近尾门有个30-40厘米进深是原有的地板高度)。

为了补救第三排带来的问题,东本给最后这块厚实的盖板设计了一个抬高的限位,在抬高以后与放倒的第三排座椅可以保持齐平,但中间留下了一瓶水的空隙,看着别扭用着也不自然,一定程度上牺牲了CR-V原本极为出彩的后备箱实用性。

总结而言,尽管全新第六代CR-V加大了尺寸、增大了空间,但七座版本完全是没有意义的存在。很多人会说七座也许可以只用前两排,但事实上为了这个所谓的“七座”牺牲了太多座位数之外的使用体验,不推荐任何朋友选购。

「五座版乘坐感受」

前文细数了七座版CR-V的几宗罪,二排座转轴处的尴尬、狭小的第三排表现、无奈的后备箱布置以及不算完美的第二排乘坐感受都令人唏嘘,但这代CR-V就此堕落了么?

并不是,以上的所有缺点在五座版车型上都毫不存在。相反,五座版全新第六代CR-V的第二排乘坐体验相比无论前作还是同级其他产品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领先的第二排座椅

前排与七座版一样,咱们就过了。第二排腿部空间与七座版一样,足够宽敞,同时还保持了七座版类似的座椅前后滑动功能。

仔细看这张图,图左侧五座版的座椅模型其实与七座版是完全不同的,咱们首先从七座上问题最大的靠背转轴说起。七座版的转轴在坐垫上方,而五座版的靠背转轴则在靠背和坐垫的夹角处,无论将靠背调整到多缓的角度,腰部都不会有集中应力,半躺的坐姿一下从七座的“不可用”提升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也在同级树立了新标杆。

咱们再看坐垫部分,五座版同上代产品一样拥有随着靠背放倒关联下沉的坐垫设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全新第六代CR-V的坐垫比前代更加精妙:随着靠背后仰,坐垫的倾斜角度也会小幅度随之上扬,这一点设计也会进一步提升半躺状态下座椅对乘客的承托。

除此之外,五座和七座版的第二排区别还体现在头枕造型的不同和中间乘客安全带收纳方式上。七座版的中间座位安全带收纳在座椅上,但五座版则是与前代相同,收纳在天花板上。

这其实也给五座版带来了一些附加缺点,那就是对左后座乘客头部空间的侵蚀。其实这个鼓包位置和老款是一样的,只不过老款靠背调节范围有限,全新第六代CR-V的靠背角度更缓和,半躺状态下可以恰好调整到鼓包下方罢了。

不要紧张,即便如此,我坐在左后座头顶还是绰绰有余的,只不过相比于右后座的宽阔空间有比较显著的差异罢了。

(二)后备箱霸主地位依旧

没了第三排,后备箱的缺陷自然也就随之消失了,拉开尾门,熟悉的大空间、竖向空高、低地台、双层地板限位全都回来了,而且得益于车身尺寸的增长,后备箱容积也进一步增大。

在一切繁荣的背后,全新第六代CR-V也丢失了一点保持多年的优势项,那就是第二排放倒后和尾箱贯通的全平装载空间。这次的新款车型,一方面取消了此前便捷的后备箱折座拉手(不知与前后可调的座椅新设计是否有关),折叠座椅仅能通过第二排侧面靠背调节拉手完成。

第二排座椅折叠后椅背是水平的,但比后备箱地板却实实在在地要高出一拳,二者连接处有一个小斜坡,这算是新车型在实用性上仅有的一点退步了,实属遗憾。

「总结」

仔细体验之后,不得不说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在中型SUV红海狂卷的今天,还能在CR-V这种拳头产品上把第二排乘坐感受提升到新的高度,实属不易。这次全新换代的第六代CR-V已经在静态层面展现了不俗的实力,动态表现也值得期待,而更让我期待的PHEV和HEV版本也都在来的路上了。

同时也不得不感叹,比选车本身更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购车需求,早在去年的文章中,我就表达过对中大型SUV(如)第三排实际存在价值的质疑。七座版CR-V作为尺寸和实际车内空间都更小的车,第三排本身更加没有使用价值,而其存在还会对实用性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这样的产品其实没有任何选购层面的存在意义。

很多人会想着:我总可能有一天会用到七座,但真为了那两个狭窄的座位,牺牲自己95%以上时间的使用体验,你觉得值么?于我来说,除非白送且不给选,不然没有任何买七座版CR-V的理由。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