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丰田的钱经不灵了

风向确实有变化。

丰田在连续三年登顶全球车企净利润排行榜后,2022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至16.6万亿日元,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4%,只有1.27万亿日元,不敌宝马大众,排在全球车企第3位。

事实上,这还是日元疲软带来了积极的外汇影响所形成的结果。如果剔除这一因素,财报还更难看。


最赚钱的,似乎正在跌落神坛。

面对挣钱能力走弱,肯定要先于我们去寻找原因。

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由于其供应商支付的燃料、运输等价格飙升较高,而较高的材料成本令当季营业利润损失了3150亿日元,约占实际营业利润的一半。

事实果真如此?

北美不美


的解释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太具共性特征。


利润赶超,包括挣钱效率最高的特斯拉,哪一家车企不面对供应链冲击,产能受阻,原材料成本持续走高的窘境呢?

事实上,集团上半年销量513.78万辆,同比仅小幅减少6%,仍是全球销冠王。


“时穷节乃现”,深厚的造车底蕴,在关键时刻显示出强大的韧性。保产能、保销量做得很好,但它仍然不可避免的掉入“保量欠收”的魔咒。

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关注。

我们知道,北美才是全球第一大市场。数据显示,上半年在北美地区销量122万辆,同比减少17%,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竟高达94%。

同样,在日本本土销量为65万辆,同比减少19%。其实与北美地区减少率基本相当,甚至略高,但营业利润同比下滑仅为35%。

在本土的遭遇要比在北美地区好很多,这与在北美“东窗事发”,干了一件赔老本的买卖有直接关联。

控股的日野汽车一直被怀疑尾气排放造假,这一事件在今年上半年愈演愈烈,直接影响到日野在北美地区的营收。


日前,迫于外界压力,日野汽车对外公布了引擎尾气排放和油耗数据造假丑闻的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日野汽车涉及造假行为的发动机共计26款,关联车辆为56.7万辆,造假时间甚至长达20年。

受此影响,部分搭载了日野问题引擎的车型也不得不暂停生产。


日野汽车业绩急速下滑,归属于的净利润大跌88.6%。不仅如此,美国4家公司已经将日野和一同告上法庭,索赔500万美元。


这档子事,与供应链紧张、原材料成本增加没有半毛钱关系。完全是自己弄巧成拙。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首款纯电平台车型bZ4X于今年4月欧美同步上市。仅仅两个月之后,对该款车型发起全系召回,共涉及约2700辆车,原因是连接车轮的螺栓问题可能导致轮胎脱落。

对欧美用户的态度简直不要太好,提出两种解决方案:一是为车主提供代步车和5000美元的信贷,到2024年的免费充电以及延保政策等补偿;另一种是由汽车全额回购车辆。


这次召回除了让直接遭受近1.3亿美金的经济损失之外,纯电平台e-TNGA研发费用待摊延期,原定于6月17日上市的广汽丰田bZ4X,也被临时延期。

“内乱”削弱了在北美挣钱的厚度。


在华添堵

事实上,之所以保住了全球销量半程冠军的位置,要归功于除日本本土市场以外亚洲市场的表现。

在亚洲销售了156万辆新车,同比增长3%,是上半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市场。凯美瑞威兰达等车型销售良好,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均同比增长21%。

在中国市场,仍然是在华业绩最好的日系车企,累计销量达90.43万辆,占比亚洲市场销量约58%。

在华的销量结构悄然发生了变化。


为了获取更准确的数据信息,我们把统计口径扩展到一个年度。

在SUV方面,2021年07月-2022年07月份累计销量为626340辆,同比下降0.03%。


在紧凑型车方面,2021年07月-2022年07月份累计销量为517185辆,同比下降37.02%。


在中型车方面,2021年07月-2022年07月份累计销量为368015辆,同比增长2.26%。

在小型车方面,2021年07月-2022年07月份累计销量为131377辆,同比下降36.25%。

在MPV方面,2021年07月-2022年07月份累计销量为61087辆,同比增长112.68%。


结果很明了。的小型车和紧凑型车同比萎缩,当然这是以比亚迪为首的国产车强势崛起的结果。

的SUV正在遭遇挑战,中型车,包括亚洲龙依然强势。获益于赛那国产化,MPV成为新的增长点。

我们知道,在日本国内的供应链体系,大多采用直接控股的方式,比如爱信变速箱、电装株式会社都是属于控股。

旗下的子公司有500多家,直接控股的公司54家,几乎涉及了汽车零部件的全部领域。


因此获得的优势是,成本降到最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在质量管理和生产上相互融合,更好的协同配合;对外输出,提高利润收入。

这也是尽管饱受零部件供应之困扰,在7月仍然宣称,不会要求零部件供应商降价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将这套体系基本复刻到了中国市场。爱信、电装在华均有建厂,特别是零部件之王电装公司,早于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电装在中国成立了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对外投资的企业达到31家,其中直接控股的达到22家,目前在华合计员工数量就达到了1.7万人。


这套供应链逻辑体现在产品利润上的特点是,低端产品也能保证高利润,越走量越挣钱。而在中端产品上的利润优势反而没有那么明显,即售价没有和利润同比增长。


但一旦来到高端产品,获得品牌加成,利润优势再次凸显,比如雷克萨斯的挣钱效应就非常明显。这也是屡次在营收、利润上击败老对手的秘诀之一。


现在看来,受困于两头添堵。


除了小型车和紧凑型车大幅下滑,拉低利润值之外。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不容乐观。

上半年进口量为8.6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29.68%。而中型车虽然销量有增幅,但优惠幅度加大了,均有1.5—2万元的优惠额度。

所有的一切都在盘剥的既得利润。由于中国车的强大,特别是新能源车的强大,在华出现了“增量欠收”的现象。

当然,还远不到看衰的时候。

事实上,在华销量占比仅为20%左右,远低于等。也就是说,起码目前,中国市场如火如荼的电动化进程,对的影响要明显小于对的影响。


在欧美市场,对电动化的理解更多还是基于燃油车平替品的概念,那么在已经实现电气化车型销量占比近30%(绝大多数是HEV)的基础上,平稳过渡到插混或者纯电车型上,在欧美市场并非难事。

当然还有机会。

只是,从长远来看,随着新能源大潮彻底掀起,如果仍故步自封,在华销量占比将进一步削弱。

更严重的是,中国新能源车品牌在欧美市场,甚至日本本土市场掀起高潮时,留给的空间就不大了。


标签: 丰田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