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BJ60叫板坦克500 北京越野积木平台到底有多“野”

自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出现令人惶恐的同比下跌至今已近四年;在这近四年时间里,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从有序的激烈、白热化逐渐变成无序的“打打杀杀”。没办法,存量市场竞争,就是你夺我抢。

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放下身段开始和合资品牌抢市场,而被视为羸弱的中国品牌已经真正与合资品牌展开竞争,并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屡创新高。


除汽车市场内部因素外,近两年外部的诸多不利因素也持续地影响着汽车行业的“复苏”,新冠疫情导致的“芯片荒”以及进入到2022年俄乌之战引发的全球通胀以及持续走高的油价,等等。


戛然而止的增长与不利因素对市场的持续影响,让整个汽车行业都陷入到前所未有的焦虑之中。更为重要的是,在汽车技术壁垒逐步完全打破以及产品极度同质化的当下,如何打动理性的增换购用户成为每一个汽车品牌面临的棘手难题。


当然,通过对全球高度发达与成熟的汽车市场分析不难发现,如果一个品牌无法实现对增换购用户的吸引,那么这个品牌未来极度危险。


在中国市场,现代、起亚曾经叱咤风云,高性价比成为俘获用户的杀手锏。但遗憾的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大众、丰田及本田等一干合资品牌逐步下探,毫无品牌形象标签的现代与起亚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2022年1-5月,韩系在华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1-5月的2.7%跌至1.5%,一年间占有率几近腰斩,不可谓不惨。

与韩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系车的市占率从2021年1-5月0.4%升至2022年的0.8%,增长了一倍。韩系车技术、品质不敌法系车吗?显然不是——韩系车的用户口碑是相当不错的。那为什么韩系跌跌不休,法系却逆流而上?答案背后就是品牌营销策略的不同,韩系车向来是以理性的性价比为营销重点,法系车向来走的是偏感性的品牌/产品营销思路。


比如,被称为网红车的雪铁龙C5X反尔赛除极具差异化的跨界设计之外,有什么创新吗?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都是熟悉的“老配方”,并没有突破。但雪铁龙C5X凡尔赛自发布到推出以来,一波波的“法式”营销的确吸引到不少人的关注。在整个营销过程中,雪铁龙C5X凡尔赛一直在用“潮流+艺术品”式的手法。

「不务正业」才是汽车品牌营销的正确姿势

事实证明,存量时代的消费者似乎越来越吃“感性”这一套。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全球知名营销人的一段话,他说,营销就是要传播你的产品比竞争者更好,可通常情况下,哪怕你的研发部分再优秀,也无法凭借技术在性能方面与竞争者拉开太大距离。


营销是理性的,但“传播”却应该更加感性。营销的手段不就是“传播”么?一定角度上说,汽车市场存量时代的竞争更多是品牌调性与形象的较量——如何让消费者对你的品牌产生兴趣与好感,是关键。


“不务正业”似乎渐渐成为汽车品牌营销的新玩法,而且效果还不错。我之所以说效果还不错,并肯定不务正业,是有原因的。


近日,东风日产以汽车座椅蓝本而全系设计的“沙发椅”,成为汽车圈一个很热的话题。

我在收到这个沙发椅后,在办公室组装完成,有朋友到办公室来,都觉得汽车座椅的“椅子”非常有意思,纷纷体验,体验过后都一致地夸赞“舒服”。


于是,有的朋友就问,天籁上的座椅要是这么舒服,换车重点考虑日产的车。可能他说的是半开玩笑的话,但东风日产车子座椅很舒服的影响是在“汽车之外”的很自然的场景下形成,显然,这样的独特的记忆更为深刻。


今天上午,一汽-大众视频号发布一段视频,名为“过半”,是揽境代言人于和伟的一段“内心戏”——于和伟发自内心的对自我、对演戏以及对人生的理解娓娓道来——演了这么多角色,人生过半,才发现,其实最难演好的是自己……好在自己这角色,没有人比你演得更好,生活有起有落,好戏还在后头,过往可念,半程正好。

视频并没有太多车的露出,更没有半点车的信息,但恰恰是这种“反常”让我开始寻找为何一汽-大众要做这个视频的目的。思索未果,偶然一瞥看到桌子上台历:6月30日。这让我瞬间意识到,“过半”的用意——从明天开始就是下半年了——2022已过半。


刚想慨叹时光易逝,突然耳畔响起“生活有起有落,好戏还在后头”,瞬间释然。心想,在6月30日这个特殊日子看到这样的视频,一年“过半”没有带来焦虑,反倒是有了“好戏还在后头”的期待与憧憬。


这是一汽-大众在整个特殊日子给人带来的另一种美好。不出所料,朋友圈刷屏。


前天和一个某品牌公关负责人的朋友吃饭,聊到品牌营销,她说令她印象深刻的是“陈数&王景春”联手演绎的微电影《说不出的故事》——那感觉和雷克萨斯品牌太搭了,人物、故事和品牌相得益彰。这个片子应该是2019年拍的,三年过去,它在部分人心里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

但如今回头看,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一个汽车品牌来拍摄这样一个微电影?又有多少人觉得这种从情感迂回到品牌再到产品的创意是费解的?


眼下,汽车市场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让很多人陷入到“唯流量”论的泥潭之中,寄望于庞大的流量带来可观的销量。甚至不惜与营销理念、传播创意与品牌调性背道而驰,流量上去就好。是啊,给领导汇报的时候,也有更好的托辞:流量这么强,线索转化还是不行,太“卷”。


的确,你这么做流量,别人也可以轻而易举做到流量,当流量轻而易举能够拿到的时候,自然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毕竟,你和很多人都在这个“流量池”里抢资源。


而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营销,是通过差异化与长期主义来慢慢吸引“对品牌与产品感兴趣的那部分人”。营销就是树立与传递价值观的过程,直白地说,营销也像交朋友,带着强烈目的交到的朋友大概率不会长久。


对产品,人们是为了购买而购买;但对品牌,人们却是因为相信而购买。如今,产品越来越难卖,是最坏的时代,但或许是做品牌的最好的时代——都在扎堆做流量,做品牌的路上反倒不再拥挤。


注:图片源自网络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