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欧蓝德走向边缘、其他“队友”全掉队, 三菱会成为下一个铃木吗?

问:

三菱汽车怎么样?

面对这个问题应当如何解答,是个难题……对于喜欢看日本动画片的人来说,头文字D可能是其对汽车认知的极限,在这个动画片里把一系列曾经实力不俗,现关注起来都和代步车差不多的日系小车描绘到出神入化,其中就包括EVO。

然而动画片只是动画片,当不得真,否则看看《灌篮高手》还真以为日本篮球队是世界冠军喽;EVO就不谈了,或者说其他燃油动力的轿跑车也没有什么讨论的价值,在电驱时代里,20万级别的电动或插电混动就能有超跑的加速性能和操控水平。

的另一个标签是“越野高手”,在拉力赛中的帕杰罗确实拿过一些冠军奖牌,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值得讨论;因为这些车都是经过系统改装的,和量产车完全不是同一概念,如果以越野赛车的成绩来评价量产车的话,标致雪铁龙还拿过大奖,然而它的燃油动力汽车里有一辆四驱车吗?

可是总有些老司机对汽车的理解仅限于《头文字D》或者赞助的某些老掉牙的港片,比如《我是谁》或者《飞鹰计划》,仅讨论这些影视作品确实不错,但那个时代连互联网都还没有,而现在已经是工业4.0的阶段喽。

尴尬的是汽车的技术水平似乎仍旧停留在飞鹰计划的时代中,在2022年里,汽车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关于欧蓝德的四驱系统不再赘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下文,里面有很多所谓的“老司机”的评价,比看相声还热闹。

解读超选四驱和S-AWC:三菱的四驱没有想象中的强大

下面咱们来讲讲,看一看这辆车如果被市场淘汰,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铃木吧。

广汽四月产量为1993辆,销量为1002辆,这些汽车厂商不存在产能受到供应链断链的影响,产量超过销量能说明的是经销商库存压力还不小,批发出的车辆有49.72%堆积在4-S的停车场里,所以汽车只是单纯的不好卖而已。

同期销量为711辆,占总销量的70.95%,毫无疑问,的销量支柱。

可是这个成绩也已经低至冰点了,持续走低的话,必然会被市场滔天,而淘汰这辆车也是合情合理的。

版本1,指导价15.98-17.58万,2.0L NA&CVT。

这种组合不适合出现在定位超过10万的车辆上,因其2.0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必然很弱,无级变速器也是低端机型,传动效率低、低温保护很麻烦,使用寿命还比较短,使用的日产加特可CVT综合表现几乎又是同类机型里最差的。

发动机的动力参数为122kw/201N·m,看似还行,与入门级SUV搭载的1.3T-1.5T发动机的差距不是很大;可是4JJ1 2.0L NA发动机的最大净功率只有108千瓦,比最大净功率低了14千瓦。这个水平就与优秀的1.5T无法相比了,十万级别参数最高的1.5T净功率就能超过130千瓦,峰值扭矩可达到300牛米,这个水平其实比装备的3.0L-V6发动机的动力还要强,由此可见汽车究竟是什么水平。

版本2,指导价18.48-22.58万,2.4L NA&CVT,适时四驱。

4J12-2.4升的发动机参数为141kw/235N·m,实际净功率低至122千瓦,差值达到19千瓦……差多少已经不重要了,重点是20万级别的国产汽车是什么水平呢?

四驱国产SUV、20万以内,最高标准是GS8-2.0T,185kw/400N·m加上40.23%的热效率;米勒循环有摩卡E20CB MHEV 2.0T的157kw/327N·m,配合九挡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插电混动汽车可以参考20万出头的双擎四驱宋PLUS DM-p,混动模式综合参数为367kw/827N·m,所以这辆车破百只要5.9秒。

与这些车对比感受一下吧,的感觉要如何总结呢?

感觉现在去看,就像是在2022年重温那些老港片,然而看看也就得了,这车也没有什么怀旧和收藏的价值;所以是必然会成为绝对冷门车的,现在还没有真正探底,也许广汽菲克Jeep自由光指南者的成绩才是该有的成绩,成绩是“0”。

广汽还有几款量产车,同期成绩如下:

成绩就是这样了,其中广汽埃安的换壳车。

已然是没有什么翻盘的机会了,一旦垮了,这个品牌也就完了,结局会和如出一辙;不过两田一产也好不到哪去,因为这些车只适合在某块汽车市场成长的初级阶段,说白了就是用户需求低的阶段才会认可这些日系与其他合资车,随着不断进行中的消费升级,不能与用户需求同步成长的汽车品牌都要被淘汰。

但此时又有人会说等日韩系车在美国市场的销量还很好,难道美国汽车市场也在初级阶段吗?

解读这个问题要从美国的体制或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分析,这里就不赘述了,简而言之,美国的零资产和负资产人群占比最高,而这些用户对应的汽车品牌就是日韩系;反之美国的精英层对应的则是其本土汽车品牌,车型多为豪华皮卡和越野车,只有占比极低的小部分会选择欧洲品牌的中端车,美国的汽车市场是个“哑铃型结构”,由于其本土车企基本不造低端车,这也就给日本和韩国汽车厂商留出了生存空间,而美国之所以面对日韩如此慷慨,其中道理相信都能理解。

选无可选,最终成就了日系汽车;但是在中国汽车市场里有一系列优秀的汽车厂商,能够打造覆盖低中高端各个区间的车辆,所以外国汽车厂商绝大部分都会被淘汰,最终合资与进口汽车的市占率应当不会超过10%。


: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