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保时捷道歉,却遭全网声讨,网友:不想在中国卖车了?

保时捷,这盛世如你所愿!

5月11日,“”词条在微博等社交平台历经一天的舆论发酵后,于今日凌晨零时登顶微博热搜第一,其盛况不亚于彼时宣布与某失德艺人解约时,网友们振臂高呼的场景。但问题在于,这次登顶热搜,是被网友们骂上去的。

是谁?它是来自德国的超豪华汽车品牌,是世界三大跑车制造商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会赚钱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为什么被骂?因为旗下某些车型一项原本标配的功能配置,被偷偷减配了,并且被车主揭发之后,不管是解决措施,还是认错态度,都很敷衍了事。

其实此次“减配门”最早于今年4月上旬遭到曝光,但也许是中国的公关部足够“给力”,因此初期并没有掀起什么风浪。直到它们的官方直播间遭到愤怒的车主“爆破”,尽管官方提早开启了直播间禁言,但我们依旧可以看到车主通过改名“还我转向柱”这一类的账号名送礼物,更有甚者,直接包下广州塔来“硬钢”官方,总之是各显神通,绝不让此事低调处理导致无疾而终。

虽说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减配”问题,在豪华品牌中像奔驰宝马的操作我们已经见到过不止一次了,何况说这种更为高端的超豪华品牌。但问题在于,它们会针对减配提前找借口并告知用户,而这次则是选择了隐瞒,做法十分“硬气”。

这般有恃无恐的原因,无外乎它减配的“电子转向柱”这一功能部件,使用频率较低,且车主不细心观察的话,一般都发现不了。除此之外,在与国内车主签订的购车合同中,有这么一句话“甲方(买方)是出于非生活消费目的而本合同车辆”,意味着中国消费者购买车型的话,是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也就没有不能所谓的“退一赔三”消费者权益,简单来说就是虽然理亏但不违规,所以也进一步增加了车主的维权难度。

既然法律法规无法制裁“自大”的,那么就只能靠舆论武器来对抗了,这也是为什么在发布毫无营养的道歉声明后,网友仍在持续声讨它的原因。

当然了,令网友群情激愤的另一原因,还是等外国车企一贯以来奉行的“双标”策略,尽管中国不是唯一“减配电子转向柱”的汽车市场,但在美国、德国等地的官网上可以看到官方就“减配”一事提前告知了当地消费者,又或是针对“电子转向柱”这一配置的缺失给车主进行等额补偿等有力解决措施,而不是被中国车主揭发之后,提出的“2300元保养代金券”补偿方案。

有多么令人失望和愤怒呢?自2015年开始,中国就成了品牌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消费者为其贡献了巨额利润,2021年,全球交付车辆30.19万辆,而中国市场交付量为9.56万台车,占到全球销量的32%,以其单车成交均价77.54万元来计算,中国消费者为贡献了多达741.28亿元的营业收入,这还不包括售后、维修等增收业务。

所以如今的,在中国消费者眼中,更像是一只“喂不熟的白眼狼”,过河拆桥的本事在这一波“减配门”中可谓诠释得淋漓尽致。实际上,作为车圈小编,昨天还就在公司与同事讨论此事,尽管他认为“的车子是没有缺陷的,它是完美的。”但之后他又补充“可这并不妨碍中国是XX,名声彻底臭了。”

所以要我说,既然以缺芯为借口减配,那中国消费者应该也不介意帮帮这种处在“困难时期”的豪华品牌,大家都不买它家的车,不就可以渡过“缺芯”难关喽?希望这次,中国消费者能够给上上强度,既然后者不重视中国市场,那丢掉中国市场的份额,应该也不会太难过吧?


标签: 保时捷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