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再迎小车风口,“下凡”精灵能否再度俘获年轻人?

2019年3月28日,吉利与戴姆勒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新车型将在中国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面对这样一个标榜自己重新出发的老品牌,人们的第一反应总是免不了“质疑”二字。

 

尤其是还将自己转型后的首款车型布局到新能源汽车最为发达的中国市场,更是令人不免担心它是否会步“宝沃+腾势”的后尘。

然而三年后的2022年4月25日,当新 smart 品牌的第一款车——精灵#1公布了19-23万元的预售价之时,我想那份“质疑”早就在一片“真香”中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大气甩掉五百块把坑占上(同行里不少这么干)。

 

此等盛景,上一次见到好像还是蔚来ET5发布会之后。

身边的同行捣鼓老车,改装车的petrolhead老炮儿比比皆是,同时不少也拥有双重性格,乐于拥抱电动车的未来。能让他们也为之狂热掏钱,足以证明这画出来的饼,诱人程度已让人很是上头。

 

这不免让人好奇,一个来华已十年有余的洋,是如何在久治不愈的水土不服之后,突然习得了深谙国人喜好的秘诀呢?

 

欧罗巴的精灵,折戟在华夏

在驾临中国市场之前,1998年面世的smart已经成为了火遍欧洲大街小巷的代步神车。

 

相比走上了膨胀快车道的菲亚特500、大众甲壳虫、宝马MINI,坚持紧凑小巧的smart无疑显得青春味儿十足,成为了现代化技术赋能极致代步需求的绝佳典范。

出于在全球个性车市场分一杯羹的想法,奔驰也在2009年将第二代smart fortwo引入国内。极致小巧的尺寸,在酷爱大车的市场潮流中宛如一股清流,成为了一些追求时尚个性,且需要豪华品牌buff的年轻男女之选。

 

只不过,在加速城市化的国情下,smart的灵活轻便非但没能在代步市场中畅通无阻,反倒成为折射中欧规划之区别的一面镜子。

最为典型的便是smart的TVC中,始终高度绑定的欧洲古城窄巷,那可是能够大展拳脚的绝佳舞台。依靠着3m内的车长、3.5m的转弯半径以及强调驾控的RR布局,smart不仅轻松上演字面意义上的“闪转腾挪”,还时常用不讲武德的横停侧方位来强调“浓缩的都是精华”。

 

只是一到布局规划普遍处在青壮年的中国,很多人会发现smart的小巧只是一种不得已到内卷的极端化产物,它既包含了对欧洲百年古城不敢大兴土木的妥协,又带有几分公共交通不够发达的尴尬,顺带还兼顾一部分摩托用户的消费升级需求。

可在华夏大地上,能满足这三点的几乎不存在。没有了可以直接套用的使用场景,再加上进口身份让价格实在不够亲民,欧洲小的光环便很快褪去,随后则是驾乘体验的恶评纷至沓来,让人直呼快乐的代价也很痛苦,这导致smart很难在增量乏力的个性车市场中战胜完成增肥的

 即便为了争取中国第一波新能源市场兴起的红利,smart几乎是以全球同步的姿态,引入了smart electric drive电动车,但23.5万元的售价、145km的续航能力、3.5小时的快充速度,都让它的存在宛如群魔乱舞中的傻白甜。

 

到了第三代,奔驰选择与雷诺合作研发后置后驱平台,并追加四座版本以提升销量。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奔驰这是着急了。被畅销全球的压在身下不说,反倒变相暴露了smart品牌常年巨额亏损的难以为继,至于咸鱼翻身的期望自然也无从谈起。

而当SUV的风潮席卷全球之时,功能单一、利润微薄的传统小车,市场空间自然不断被压缩。而中国市场最擅长的便是让流行风潮快速平民化,让消费者淹没在价格亲民的各色车型中,自然无心为了个性而委屈自己了。

 

眼看在市场萎缩的泥淖中越陷越深,smart也只得短暂告别中国市场,默默闭关修炼去了。

 

借中国重生,触电涅槃蜕变在即

颇为戏谑的是,随着国内一二三线的规划已从老旧翻建转为新区拓展,拥堵和停车难,让中国消费者重新念起了小车的好。加之一众电驴骑手对遮风挡雨的刚需,让三十多年前欧洲的代步需求在当下中国奇妙复现。

而当价格低廉的五菱宏光MINIEV引爆这一切之后,各大车企争相涌入这片销量宝地,顺带让一众老头乐借助发达的产业体系完成“转正”,成为新型城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一切,距离smart退华仅半年有余。

 

但我之所以用“修炼”二字,而非报以讥讽之词,原因便是开头所提到的中德合资一事。

作为smart电动化历程的重要节点,吉利与戴姆勒的携手无疑让“2022年全系产品电气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小目标。而随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率先向多样化、精细化的垂直领域发展,事实上已经具备了引领全球消费潮流的能力。

 

押注在中国,才能让smart走得更远,重整当年开创的山河。

 

但这并非是一劳永逸的选择,身为一位外来的洋,smart立于电动化转型的潮头,要做的有很多。

首先便是重新厘清自身定位,高端化的微型车显然不再是smart的主战场,中国品牌早就把刚需市场分食完毕,积累足够的口碑开始向上发展,即便奔驰助力也很难卷的过本土势力。所以让尺寸适度变大成为紧凑级,拥抱存量更大、细分更繁杂的纯电主流市场,发挥奔驰品牌在豪华感上的优势,反倒能够占得一席生态位。

 

其次是脱离纯粹的代步场景,认识到主打多功能的SUV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流,利用纯电架构的高性能、长续航、智能化等属性,为新世代的都市消费者提供软件定义、科技赋能的用车体验,抢占市场先机。

最后是依托中国所具备的产业优势,除了降低生产成本,快速扩充产能,提升利润空间等等这些老生常谈的利好,“中国造、销全球”的规划也能够更贴近先发市场的潮流变化,脱离对奔驰的依附地位,以更加独立的姿态让电动化转型更加彻底,对后发竞品构成降维打击。

 

smart在中国的闭关修炼已过两年有余,重新出发的首款车型smart#1,把中德合作的最新成果展现在我们眼前。一代“”的涅槃蜕变,自此按下了播放键。

 

定位更精准,不搞对抗直接打脸

关于该车的参数信息,同行复述的差不多,在此简单汇总,留待后用:

·两款车型,高低配预售价各为23万元、19万元

·车身长宽高4270/1822/1636mm,轴距2750mm,风阻系数0.29Cd

·200kW后置电机,峰值扭矩343N·m,6.7s破百

·66度三元锂电池组,根据电控不同,CLTC续航分别为535km/560km

·支持150kW快充,半小时充电5-80%,支持3.3kW放电功能

·9.2英寸液晶仪表+12.8英寸悬浮式中控屏+10英寸HUD 抬显,8155智能座舱芯片

·11 种车身颜色、4种内饰风格供选,线上下定、直销体系

可以看出,身为“明日都市密友”的smart#1,把自己嵌入到一个非常刁钻的生态位。在尺寸上,车长仍与小型车相当,车宽和轴距则稳妥步入紧凑级SUV的上游,比起一众还停留在“油改电”的合资竞品,smart#1的造型比例和空间体验无疑都要更为理想。

这其中离不开SEA浩瀚架构的加持,不仅提供了远优于“油改电”竞品的轴长比,还有着更为先进的电子电气架构。尤其是在年轻人十分看重的智能化上,该架构还支持L2+级的驾驶辅助系统(smart#1高低配均标配L2),所搭载的8155芯片也是目前市面上最先进的座舱硬件中枢,不仅强于同平台大哥极氪001,甚至比奔驰旗舰电动车EQS的英伟达Xavier AI芯片还要领先……

 

显然,如此先进的底层架构用在一款售价20万左右的紧凑型纯电SUV身上,展现的是吉利作为中国品牌领头羊的技术实力。毕竟合资造车几十年以来,由中方输出技术的案例寥寥无几,smart#1敢于将支撑品牌价值的基地交给中国品牌,本身也代表了世界汽车工业对中国异军突起的肯定。

里子安排好了,接下来就是奔驰出马打理好面子了。首席设计官戈登•瓦格纳操刀,高度还原概念车的内外饰造型为smart#1带来了十足的个性和辨识度,告别了过去紧凑小巧的古灵精怪,变得更加优雅秀气,讲求的是新时代新青年的轻奢气质,而非唯标是从的消费主义。

可以看出,和很多人所想象的本土化国产不同,smart#1的研发模式更接近品牌重塑后的X,利用中方的技术架构结合外方的设计语言,打造出兼具国际时尚气息和贴合本土需求的产品,二者身上的“Style By Mercedes Benz”烙印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类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对于当下的smart来说算是最好的选择。而在迅速投入市场后,smart#1所面对的直接竞品并不算多。

 

比如市占相当可观的自主品牌,大多把产品集中在15万级平价代步市场,以及25万+的高端市场,但是在20万上下的节点,能与之比较的要么是低级高配,要么是高级低配。

像是广汽埃安V、零跑C11、宋PLUS EV、小鹏G3i等紧凑型SUV,虽然在价格上高度对标,三电实力也各有优势,但是家用化取向注定了直接竞争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而能与之对刚的合资车型,更是凤毛麟角,并且个个都打不过smart#1。像是大众的ID.4,不仅品牌本身不占优势,入门续航更是无法比拟。本田e:NS1更是个重量级,2022年还在搞拙劣的油改电,换了一张与时俱进的“缤智”皮囊也掩盖不了三电性能的捉襟见肘。

即便聚焦到背靠豪华品牌的小车系列上,唯一能与之正面竞争的,也只有落户长城光束国产的纯电。且不论此前谍照引发的审美危机还历历在目,是否坚持油改电也不好说,更重要的是首发车型很可能是三门版本,实用性肯定别指望了。如果愿意电动化Countryman倒是有能力一战,可惜具体定价很可能不如smart#1那般亲民。

到这里可以看出,无论是自主、合资、还是豪华,smart#1都有足够的资本打脸输出,再让年轻人的目光聚焦于此,叫好又叫座。一款尺寸紧凑、定位轻奢、价格不贵,还有豪华品牌Buff加持的精致电动SUV,便是smart#1的自信所在。

写在最后

虽然在身份认同上,你可以把smart#1看做极氪的轻奢小兄弟,也可以当做的纯电竞品,更可以视其为奔驰的模式2.0产物。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此精准且刁钻的差异化定位,在证明最终的市场表现之前,已经先行彰显出中国汽车产业的成体系输出,对全球化品牌的赋能到底有多强。

希望这份饱含着东方神秘智慧的电动化魔法,会给迈向新征程的小一个好开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