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4月投诉:汉兰达投诉量飙升,宝马机油问题延续

  • 作者: EV情报
  • 2022-05-07 15:02
  • 766

近日,车质网4月投诉报告出炉,据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4月车质网共受理投诉7934件,环比下降约24%,同比上涨约8.6%。


同时,近8000件的月投诉量也创下了车质网的同期最高记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4月投诉前十榜单中有哪些“小可爱”吧。

前十榜单中,日系车型共3款车,部分车型的投诉量上升较快;德系车型共3款,依旧是上个月的“机油三剑客”;自主车型共4款,均为当下的热门车型,接下来我们来关注几个重点问题。


日系:汉兰达振动严重


“启动及急加速时发动机抖动明显,引发车身共振。”

“油门踏板及方向盘振动严重,导致驾驶员手脚发麻。”

“后视镜转动时异响严重,希望进行更换”

……


号称开不坏的丰田,似乎在2022款混动版汉兰达这款车上成为了一个笑话。

4月份,有多位车主在车质网中针对的车身共振问题及后视镜异响问题进行了集体投诉。

使用相同平台的姊妹车型——2021款混动版皇冠陆放,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相关车主针对同类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诉。

首先是投诉最多的车身抖动问题,现在网友的主流猜测是:汉兰达发动机的机脚垫可能存在设计缺陷或质量问题,因为使用同款动力总成(2.5L自吸发动机+电机)的车型——混动版赛那,不存在类似的问题,且采用了价格更贵、质量更好的机脚垫。

在2021年年底,北美曾针对美版进行了一次召回,主要涉及的故障是车辆在0-45公里的加速中会出现噪音及抖动,与当前国内车主所面临的问题类似。


而北美丰田针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免费为车主更换新款机脚垫——这无疑印证了大家的猜想,相关投诉中车主也给出了与北美解决方案类似的建议。

但目前国内的南北均并未对的抖动问题做出正面回应。而除了车身抖动问题外,后视镜异响、机油乳化及增多,也出现在了部分车主的投诉记录中。

面对这些综合性问题,可能只有进行针对性的车辆召回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希望相关公司不要对国内消费者进行“区别对待”。


德系:“机油危机”尚未结束


宝马的烧机油问题仍在持续发酵,4月份相关车型的投诉虽有减少,但总量还是较大的,这在前十榜单中相关车型的排名上也能体现出来(例如No.4宝马5系、No.5宝马X3)。

主要的问题成因,可能是小编在上篇文章中提到的——B48TU系列发动机的设计缺陷,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给大家报告一下事件的最新进展:华晨目前仍未对烧机油问题做出正式的回应,还是采取“添油保养”的战术对问题继续进行冷处理。

而相关的车主眼见机油问题解决无望,似乎把枪口转向了另一个方向。4月份,车质网中车主的大多数投诉源自车机系统,例如

在相关用户的投诉中,目前在部分车型实际的车机系统中,缺少用户手册所描述的远程升级及语音控制功能。

在小编看来,目前关于车机系统的投诉,与之前烧机油的投诉关系很大:未能解决的“机油危机”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破窗效应,同款车型的其他问题在当下也变得刺眼了起来。


虽然这类“咬文嚼字”的投诉看上去有些牵强,但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众多相关车主对于解决问题的急切心态。毕竟这买车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还是希望有关车主的维权最后能有一个妥善的结局吧。


自主:新能源提车困难


在近两年的新能源市场中,交付困难已经是老大难问题了,而在今年几轮疫情的催化下,这一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4月份汽车行业销量完成117.1万辆,环比下降47.6%,同比下降48.1%;1-4月,销量完成768万辆,同比下降12.3%

整体销量大跌的原因,还是因为吉林、上海等地的重要汽车产区内,上至供应链企业,下至整车制造商,近期都经历了多轮的停工停产。而相对于较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生产对于产业集成化的要求更高,受到的负面影响自然也更大。


说回榜单中的车型,首先是几何功夫牛:由于几何汽车目前与吉利汽车的绑定程度仍然较高,在生产上还是依赖于吉利汽车旗下的生产基地。吉利汽车作为一个从浙江台州起家的企业,在长三角工业带内拥有多个制造基地,近期在生产方面受到的冲击是比较大的。

虽然近几个月功夫牛的提车困难问题一直存在,但4月较为集中的停工停产问题,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客观因素。


比亚迪宋Pro的提车困难问题,则完全是一个幸福的烦恼了。目前的八大生产基地中,只有常州基地位于江苏省,整车生产方面受到的疫情影响并不大。

另外,作为国内主流传统车企中最早全身投入新能源板块的品牌,既拥有完整的自建供应链,也把握着DM-i插电混动等核心技术,还已经构建了全面的产品序列。


在产品力有保障的前提下,大多数消费者无疑更倾向于这样综合实力较强的品牌:4月份,比亚迪新能源销量达10.54万辆,1-4月累计销量达39.23万辆。说明在市场中,已经形成了产品-口碑-销量的良性循环。


可以说,近期的疫情反而给的市场热销又添了一把火,类似的提车困难问题,也只能期待后续的产能跟进了。


结语:4月投诉榜单中,有产品层面产生的矛盾,也存在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某些品牌“店大欺客”的行为依旧存在,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对相关车主的维权给予帮助。市场上的消费者也应擦亮眼睛,对相关产品“用脚投票”,使得市场风气走向良性发展。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