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长安汽车2021年财报:终于不再亏损,福特贡献6成利润

导读

2021年,长安汽车结束连续三年超过30亿元的亏损实现盈利。其中,福特(特别是林肯)为汽车创造的利润超过六成。

(文/潘昱辰 编辑/娄兵)后疫情时代的2021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尽管仍面对全球疫情持续演变、汽车芯片供应短缺等复杂形势,但中国汽车产业还是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行业连续三年下行的局面,重新走上了增长的正轨。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拉动了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显著提升,成为了过去一年头部自主品牌的主旋律。

4月28-29日,汽车2021年财报连同2022年一季度报一道姗姗来迟。在过去的2021年,汽车的营收达到1051.42亿元,同比增长24.33%;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35.52亿元,同比增长6.8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6.53亿元,同比增长150.85%。此外,公司现金净流入同比大幅提升,经营现金净流量229.7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5.17%。

今年第一季度,汽车的营收达到345.76亿元,同比增长7.96%;归属股东的净利润达到45.36亿元,同比增长431.45%。

盈利主要靠福特

如果单看销量,自主品牌汽车的确势头良好。

2021年,汽车总销量超过230万辆,同比增长14.82%,市占率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其中系中国品牌汽车销售175.5万辆,同比增长16.7%,居行业第二;与行业第一的差距,也较2020年缩小了63.7%。

但要是横向对比吉利、长城等头部对手的财务表现,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仍与之有较大的距离。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下行期。在此期间,吉利、两大头部自主品牌的年均净利润仍能维持在50亿元以上,但汽车直到2020年净利润才突破30亿元。

此外,汽车的历年损益中,还包括以政府补贴为首的非经常性损益。2021年,汽车共计获得13.36亿元政府补助。如果扣除这些非经常性损益,那么从2018-2020年,汽车每年均亏损30亿元以上,而吉利与同期在扣非后依然保持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大自主车企中,汽车的盈利完全依托自主品牌,吉利的大部分利润同样来自自主品牌,与沃尔沃合资的领克品牌,去年盈利为7亿元,占吉利汽车盈利的15%左右。

然而,虽然现阶段销量增长势头最强势的是自主品牌,但为汽车运营兜底的却是合资品牌,确切来说是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销量30.5万辆,同比增长20.3%,这已是连续两年实现同比正增长。是年,的营业收入为617.65亿元,净利润为22.84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余整车产销企业。尽管的销量仅占汽车总销量的13%,但盈利却占到超过64%,是当之无愧的利润奶牛。

而去年的表现,还远远不及其巅峰时期。

汽车历年财报中,一直被视为集团的重要合资企业,对合资企业和联营企业的应占损益具有重大影响。

自2015年以来,走上在华销量巅峰。而其在2015、2016、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达到174.69亿元,181.65亿元和121.71亿元,分别占汽车净利润的175.51%、176.62%和170.53%。换言之,当时的汽车集团,完全是依靠的利润输血,来填补其他亏损板块的窟窿。

随后,由于多年没有对产品进行革新,加之车市整体下行和市场竞争激化,导致销量急剧下滑。2018-2020年,的净利润依次为-7.92亿元、-38.51亿元、0.16亿元,而集团的总体盈利能力也每况愈下。

近两年,利润得以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则是豪华品牌——的国产化推进。汽车在财报中提到,去年SUV车型和高端轿车贡献超过70%销量,其中品牌销售8.9万辆,同比增长109.1%。

截至2021年,品牌已实现冒险家航海家飞行家三款SUV车型的上市布局,今年第一季度,进一步上市了首款轿车林肯Z,覆盖了不同价格区间的细分市场。品牌也有追光者、新一代蒙迪欧等车型上市。

此外,另一家合资企业马自达得益于去年的“两马合并”,销量同样取得了一定增长。2021年,营收达到174.6亿元,净利润达到8.6亿元。

合资品牌利润维持高位,反衬出自主品牌盈利能力的薄弱。

与吉利、等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汽车一直缺乏高溢价的自主品牌产品,主销的CS75、逸动等车型多以性价比优势占据市场。

近年来,汽车一直在推动将旗下UNI序列品牌独立,以图与吉利魏牌/坦克等中高端车型竞争。不过目前UNI序列的三款车型的平均售价仍在15万元以内,销量表现也与相差较大,还未到真正发力的时刻。

汽车去年得以扭亏为盈,依靠的也不仅仅是汽车销售业务。

一家养活汽车的时期,汽车还同时经营着铃木标致雪铁龙等连年亏损的企业。近三年来,汽车除将这些包袱接连转手外,还累计关停并转96万辆整车、87万台发动机的落后产能。至2021年,汽车设计产能205万辆,产能利用率达到67%,抵消了许多因产能严重过剩带来的损失。

此外,在非主营业务方面,汽车去年的投资收益达到10.14亿元,同比增长26.53%。

利润:大都投给电动车

随着汽车扣非利润扭亏为盈,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也逐渐浮出水面:依托盈利的汽车,这些利润最终流向了哪里?

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汽车近年的研发重点在电气化与智能化,这已不是什么新闻。何况作为国内最大的自主品牌车企之一,电气化一直是汽车的短板。

早在2017年,汽车便公布了首个新能源发展战略——香格里拉计划: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然而计划披露之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进展一直没有显著成果,市场份额相较比亚迪、吉利、等传统对手也不算突出。

直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终于首次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00%。不过据乘联会数据显示,新能源有99%的销量属于奔奔E-Star这款代步小车。

凭借微小型代步车的高销量,汽车暂时不用为双积分目标担忧,但如此产品结构并无助于新能源盈利,更无益于新能源的品牌价值提升。这也成为近年来汽车持续加大电气化、智能化生产与研发投入的主因。

如前文所述,近三年汽车为使产能结构全面提质升级,除关停过剩老旧产能外,还新建107万辆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整车产能、60万台高效发动机产能,以及10万套新能源电池产能,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奠定生产基础。

在研发投入上,去年汽车的研发费用增长了21.67%,达35.15亿元,研发占营收比重约为4.6%,与上年基本持平;研发人员数量由上年的6636人上升至7269人,占员工总数的17%以上。主要研发方向包括PLUS/UNI系列乘用车、iDD系列插电混动车型、全新电动车、自动驾驶、新一代纯电智能整车平台和智能电动数字化。

虽然近年来汽车对电气化转型的投入力度很大,意愿也不可谓不坚决。不过在特斯拉屡创新高,连吉利、等传统对手也在不断发力的背景下,在高端和主流电动车领域的布局还是缺乏亮点。

更重要的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由于材料成本持续处于高位,加之持续的研发投入,绝大多数品牌当下都难以实现盈利。财报数据显示,新能源公司去年营收为56.32亿元,同时亏损也高达27.72亿元,是汽车控股的整车制造商中唯一亏损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去年的亏损总额,比的净利润还要多出近5亿元。换个角度来看,(特别是)去年为汽车创造的利润,几乎全部填给了新能源汽车业务。

和燃油车一样,品牌向上一直是自主新能源车的发展重点与难点,汽车如果不能烘托品牌价值,说服新兴消费者购买,那就会像燃油车那样失去弯道超车的机遇。

实际上,自香格里拉计划发布以来就一直有品牌高端化的打算。2021年5月,蔚来的合资公司正式更名为“阿维塔科技”,首款车型阿维塔11也一并发布。该车型搭载有华为激光雷达在内的驾驶传感器,计划于今年第二季度上市。

不过,代表高端的仅是汽车抬升品牌价值的手段之一。而在10万-30万元之间的主流电动车,才是汽车未来能够稳住市场基本盘的主力。由于连年亏损,今年1月末,新能源获得近50亿元B轮融资输血,并计划推出3款基于全新电动平台的纯电动车,分别为C385、C673和即将上市的LUMIN微型车。

4月13日,汽车在全球伙伴大会上将全新电动品牌正式被命名为“深蓝”,并公布了最新的销量目标:到2025年,汽车总销量达到40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到105万辆,占比达35%。同时,既有的、欧尚、凯程等品牌也将向电气化转型。

观察一下:

一个无奈的现实是,自主供血对多数新能源车企而言仍然十分遥远。

今年,以上海、吉林为首的多地疫情爆发,以及电池原材料不断上涨、芯片供应短缺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仍在不断亏损中的新能源带来压力。目前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一样,汽车旗下最为畅销的E-Star国民版已宣布正式涨价。

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降临,进一步考验着汽车与竞争对手的应对和抗压能力。这同时也意味着:在时机真正成熟前,汽车仍需依靠盈利能力更强的合资燃油车型为其兜底。

好在对于历史悠久、家大业大的汽车而言,更多的回旋余地和试错的机会仍是其较对手最大的优势。考虑到中国汽车仍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如果汽车能够把握住核心机遇,那么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赛道上仍会有其一席之地。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