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从长安深蓝到阿维塔,长安新能源全矩阵“炸圈”

受疫情影响,刚刚结束的三月,汽车销量同比下滑了10.5%,形势并不乐观。但长安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从零售销量来看,凭借12万总销量,同比增长17.2%的成绩在众车企中排名第二,与排名第一的一汽-大众的差距仅6000辆;从批发销量来看,汽车累计销量达13.2万,首次超越南北,夺得全品牌冠军。



对于来说,这是一次平平无奇的胜利,汽车甚至没有为此发一条通稿。毕竟,这也不是汽车第一次站上中国品牌顶峰的位置。


相较于短期的胜利,站在160周年起点的汽车,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品牌战略变革之上。


4月13日,汽车在重庆召开了2022 年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不仅对外公布了企业经营情况,未来集团发展战略,还宣布未来将投资800亿人民币重点聚焦新能源产业,发布“深蓝”品牌,以践行汽车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决心与承诺。



很长时间以来,汽车都被质疑面向新能源领域的研发不够积极。但实际上,汽车在2001年就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2002年开发出了第一辆混合动力车型。在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的2017年,汽车就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


但为什么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的5年里,汽车在燃油车领域大放异彩,在新能源领域却依旧秉承着默默耕耘,稳扎稳打的战略态度呢?


对此,新能源汽车董事长杨大勇曾表示,“传统车企考虑的是商业模式。过去仅靠政策驱动的新能源市场是没有市场动力的,我们也无法忽视当时电池技术、充电技术、充电桩的数量、安全性等诸多痛点。”


也就是说,早年发力新能源不是没条件,只不过汽车想以更胸有成竹的姿态来应对挑战。从去年开始,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去年年底的单月渗透率甚至已经高达20%。即便是在疫情、芯片和原材料上涨等困难下,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仍然做到同比增长1.1倍,整个一季度的市场渗透率也达到了19.3%。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面发力电动化和智能化,全面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加速转型。因此,在2022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首次公开发布未来的新能源规划及矩阵布局,无论是3年高达800亿元的投入,还是2025年要实现年销400万的目标,抑或是在“三电”领域多年来积累、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都足以彰显汽车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底气和决心。


深蓝到阿维塔新能源已经准备好了。



五年磨一剑,长安新能源准备好了吗?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以小而精著称。印象最为深刻的奔奔E-Star国民版,上市时被很多媒体称为“五菱宏光MINIEV挑战者”,但是因为成本、供应链以及产量的诸多问题,最终不得不停止接单。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众多价格内卷严重的微型纯电车市场,E-Star也是最让人放心的。此前有知名车评人对市面上4万以下纯电车型做续航、性能、安全等全方位对比,证明E-Star在各方面都领先同级。


曾有内部人员透露,E-Star很受欢迎,但成本压力太大,基本上是卖一台亏一台。或许从产品配置上入手或许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汽车没有这样做,其实就已经从侧面体现了在产品品质方面的“底线”。



相较于在细分市场打价格战,汽车更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技术研发上,这更具备长期主义的“大局观”。


官方数据显示,汽车从2001年进入新能源领域,已经累计获得20余项省部级奖项,掌握400余项关键技术,申请800余项核心专利。


2021年,汽车就已经发布了深度集成电机、减速器等七大总成于一体的新一代七合一超集电驱系统,相对于电机、加速器、控制器组成的“三合一”电驱系统,其体积减少5%、重量降低10%、功率密度提升37%、噪声降低15%、效率提升5%。



围绕七合一超集电驱系统,还开发了采用590模组的第三代电池平台,通过调整模组数量能实现400-700公里续航。系统能量密度≥180wh/kg,并可以做到电池总成零起火。


此外,全球首发的电驱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可以利用电驱的电感和开关特性,驱动电池和电驱之间产生的高频脉冲电流,通过电池内阻实现内部自加热。这意味着即使是在-30℃环境下,搭载新一代电驱系统的新能源汽车也可以在5分钟升温20℃,续航里程提升40-70公里。


未来,汽车还将通过电池底盘一体化集成技术,以及量产应用(半)固态电池来降低整车重量,提升续航表现。



这些技术都将直接应用在未来推出的新能源产品里。针对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线,汽车也做了重新的梳理,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搭载了针对性极强的新能源平台架构。


比如,在受众最广泛的化市场,汽车正式公布了全新品牌——深蓝,目前在计划中的产品有C385、C673,都基于EPA架构打造。



比如,在主流的混动市场,汽车表示会加快UNI品牌化运营,实现全系产品电气化。目前,UNI序列里首款PHEV车型UNI-K iDD已经上市,第二款PHEV车型UNI-V iDD预计也将在今年上市,这些产品则是基于可兼容燃油和电气化产品的MPA架构来打造的。


另外还有CHN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服务于与宁德时代、华为共同创立的品牌,定位高端,目前已经规划了四款中高级车型。


图片


官方资料显示,目前在计划内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有21款,除了上述品牌外,还有欧尚Z6-PHEV、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轿车以及精品纯电小车长安LUMIN


这份详尽而品类分明的产品计划,覆盖了从低中高端各个级别的细分市场,从轿车到SUV应有尽有,充分彰显了汽车发力新能源领域的决心。


当然,也正是因为拥有足够多在电气化领域的技术储备,汽车才能这样一鼓作气地向新能源领域进军。


七大关键行动,全力推进智能低碳转型


朱华荣用“最”三个字概括了当下汽车的状态,即“既有规模、又有效益、还能可持续发展”。在朱华荣看来,汽车目前处于士气最高昂的阶段,主要原因在于集团销量规模不断提升。


除了开篇我们讲到了3月份在中国品牌中排名第一之外,旗下CS75、CS55、逸动以及UNI系列产品都饱受好评。新能源板块里,C385亮相以后,无论是经销商、媒体,还是消费者,各方的评价都预示着这款车型未来的市场潜力。


基于此,汽车的利润在不断提升,经营质量也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这也为汽车向电气化转型提供了充分的资金支持。


因此,汽车计划2025年前,在新能源、智能化、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内投入超800亿元人民币。



这样大手笔的投入,建立在一个宏伟的目标之上,预计到2025 年,汽车总销量要达到400 万辆,其中品牌300万,新能源占比达到 35%;到2030 年汽车销量达到550万,其中品牌450 万辆,新能源占比达到 60%,海外销量占比达到 30%。


并且要在2027年实现碳达峰,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


宏大的目标,当然要匹配周密的计划。在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汽车系统阐述了未来将如何去实现这个宏伟的战略目标,官方将其称为“7大关键行动”,主要聚焦于产品线、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市场开拓、资源保供几方面。


但总体而言,新能源、智能化依然是未来几年汽车发展的主旋律。7大行动都将围绕着“智能低碳转型”这个目标来展开。



品牌和产品是向新能源发力最直接的展现。针对不同的细分人群,汽车进行了系统的品牌焕新,对现有的产品线也做了重新梳理。


品牌方面,既有面向中高端人群、满足深层情感诉求的,也有面向年轻Z世代、满足绿色出行需求的深蓝;混动新能源则寄托于UNI,并进一步推动品牌化运营。针对小型车市场、商用车市场也都有细分部署。


而根据目前的战略部署,汽车旗下有深蓝、、UNI、乘用车、欧尚、凯程6大品牌,预计会到2025年,将推出30余款新能源车型,其中包含4款,深蓝品牌5款、小型车市场4款新车,以及6款全新的商用车等等。



与此同时,不断夯实自身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领域的技术实力,通过技术赋能,抢占市场先机。这些新的电气化技术包括且不限于“新一代深度集成电驱技术”、“能耗集成设计”、“电池底盘一体化和(半)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氢燃料技术”等等。


在产业链布局方面,汽车将通过与上下游供应商以及国家电网、奥动等合作伙伴联合,打造从电池、补能以及全产业链的绿色生态链。计划到2025年实现单车制造碳排放强度下降30%。


数字化转型则要覆盖到产品设计、营销服务、智能制造等各方面。要知道,汽车早就2018年就发布了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计划”,截止到目前,汽车已经掌握了视觉感知、多模融合等200余项核心技术,其中集成式自适应巡航( IACC)、遥控泊车(APA5.0)、远程智能泊车(APA6.0)等26项技术均是国内首发。


在7大关键行动的部署下,数字化、智能化将应用在制造、营销、销售等各个层面。通过数字化转型,让产品更具人性化、营销服务更有针对性,智能制造则更加高效透明。



针对海外市场,汽车则表示到2025年,将建成2-3个海外制造基地,完成全球汽车市场第一阶段的产能布局。


当然,目前业内最受关注的是供应链保障方面,汽车也表示会全力以赴抢资源,来满足客户的要求,并且通过提升供应链成本竞争力,共享技术降本成果、系统重构等方面来构建全新的供应链体系。


人才是一切战略实施的基础,在今年初,汽车就对内推行了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对全体高职级人员全部解聘重录,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人才结构调整。



而在未来,汽车还将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推进“小总部+事业群+共享平台+孵化创新”组织改革,建立“微笑曲线”管理逻辑,应对企业转型。


从这7大关键行动来看,这不仅仅是汽车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的章程,也是一次从内到外,由头彻尾的体制改革。


结语 


无论是对于中国汽车品牌,还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发展,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都充满信心:“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到了厚积薄发的关键时刻。”


他表示,“中国汽车品牌,已经不是旁观者,或者简单的跟随者,而是成为并跑者,甚至引领者。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占率已经达到了41.9%,首次超过了40%。今年一季度,中国品牌的乘用车的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到了45.2%,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3%。”



依托如此富有前瞻性眼光的战略布局,汽车也早已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电气化转型的各种挑战。厚积薄发,乘势而上,就是汽车此时的写照。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