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哪国汽车最可靠?答案竟不是日系

汽车的品质和安全问题历来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么现在中国市场上的汽车,哪些品牌的质量最令人信赖呢?近日,某知名汽车网站发布了《2021年乘用车新车质量报告》。

从海外品牌国产新车质量表现排行榜中可以看到,雪铁龙高居榜首,标致紧随其后,法系包揽榜单前两名。

按国别进行排列,法国车的新车整体质量水平依然排在首位,高于传统观念中认为质量更加可靠的日系和德系车型,也超过了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为代表的的瑞典品牌。从传统观点来看,日本的精益制造和德国的工业4.0概念似乎才是象征品质的保证,因此乍看知名汽车网站的这个结论,法系车夺冠似乎有些出人意料,。

这个排行榜主要统计的是新车百车故障数(PPH),也就是指拥车期在2~12个月的新车平均每百辆车故障数。相比2020年,法系的新车百车故障数,从134个暴降到了62个。尽管除了美系之外,整个行业的故障数都有进步,但像法系这样,一年内能将新车百车故障数降低50%以上的,属实罕见。

众所周知,法系车这几年的日子并不如意,但很显然它们并没有自暴自弃。假如提升产品质量也是法系寻求翻身的路径和手段之一,那这样的“手段”还是值得推崇的。

当然,相比产品可靠性,很多消费者还是更关心安全性。可靠性上反超了日系,安全性上干不干得过呢?

实际上,法系是所有国别合资车里,安全性丑闻最少的一支。德系、日系、美系和韩系,都有过各种各样的安全事件、各种“门”,唯独法系安全负面很少。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网友马上会拿出其他证据来进行反驳。比如,中保研最新一期C-IASI测试中,东风的天逸C5 AirCross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一项评级是M(一般),而车内乘员项评级是A(良好),都没有达到最佳的评级G(优秀),这是不是说明法系车安全性不行呢?

其实不然,从中保研的评测结果来看,天逸的丢分点主要在于25%偏置碰撞等项目的成绩。要知道,天逸是一款2017年上市的车型,而中保研目前的最新评测规程是2020年版本,因此天逸很显然并没有针对中保研的碰撞标准进行针对性设计。

这点从它的前后防撞梁就能看出,虽然是铝合金,也很厚实,但宽度占比较小。因此,在面对25%侧面碰撞的时候,天逸的防撞梁很难起到作用,只能用自身车身强度硬扛,这也导致在耐撞性上丢分较多。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天逸的A柱强度至少够高,顶住了这次大考,并没有发生弯折。

当然,防撞梁宽度不够也确实算个小问题,有待于下一代车型进行加强。总之,这就相当于一个学生在没有备考的情况下,参加了一场新规则的考试,但成绩还不差。

如果说天逸是5年前上市的款型,那么,法系车最新款的车型表现如何呢?我们再看看去年上市的东风凡尔赛C5 X不久之前在C-NCAP的碰撞测试结果。

可以看到,在乘员保护、行人保护和主动安全三个方面的得分率都很高,最终得到5星评级。

从碰撞现场也可以清楚看到:

在正面碰撞试验中,乘员舱的A柱、B柱并无变形,全车玻璃保持完好、两个前轮未见损伤。安全气囊及时弹出且接触位置精准,安全带起到了有效约束作用、座椅与车身的硬连接无脱离。

在侧面碰撞试验中,的B柱、门槛及车门防撞梁仅发生轻微形变,并且车窗及天窗玻璃全都完好,没有任何一块发生碎裂。侧气帘、侧气囊弹开及时。碰撞后车门正常解锁,整体表现不错。

实际上,在2021中国汽车安全大会暨中国车身大会上,还斩获了“2021中国十佳车身”的称号。

获奖理由之一,是的发动机罩外板、内板使用进口铝合金板材,重量比钢板降低50%以上。整车先进高强钢应用比例达80%,其中热成型超高强钢占比15%,热成型零件数量超过30个。

此外,车门外板使用了烘烤硬化钢,这种材料经过涂装车间烘烤后,强度会进一步提升,而且使用的这种钢的烘烤硬化值是全球最高的。

同时,的车身钢板,还采用了汽车领域镀锌层最厚的镀锌钢板,镀锌板应用比例超过90%。

在最重要的乘员舱的制造工艺上,的A柱采用了特殊工艺,四层热成型技术和A柱下部加强方案,B柱则采用了TWB激光拼焊工艺来保证强度。

车身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车内人员安全,而不是保护车身本身安全。所以在车身设计时,要将包裹车内人员的零件设计得很强,而靠外缘的零件则需要一定的吸能作用来保证传递到乘员舱的能量最小,因此这部分结构需要在强度和溃缩上达到一定平衡。也就是要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软,做到刚柔并济。

但是话又说回来,好的材料价格也肯定不菲。在保证车身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材料,既保证强度,又要尽可能降低整车质量,保证轻量化,还要控制价格不能太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再说一个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的情况,还是为数不多的“中国制造,出口全球”的合资车型,并且,在欧洲市场, 1.6T车型的起步售价高达4万欧元,甚至比刚刚宣布停产的欧版帕萨特还贵。

有些合资品牌面对销量逆境,会选择压缩成本,靠降低质量、甚至降低钢材强度来降低车辆价格,以求保住销量和利润。

让人欣慰的是,法系并没有选择这样的道路,对于复兴的方式,它们显然有自己的原则,在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它们并没有放弃安全性,甚至在质量可靠性上还不断寻求进步。这样的合资品牌,才是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所真正需要的。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