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宝马X5加价、丰田赛那加价!终结加价是靠自主品牌崛起?

预热已久的宝马X5在上市之初便收到了大量订单,其60.5-77.5万元指导价比起进口版本便宜了约9万元。但是,从网传下订消费者集体反应称,全国普遍加价3-5万元。

这起加价行为后,大家似乎都更加理性了,其中不少消费者选择退单。

相信不少消费者对加价这种霸王条款都感到十分厌恶,那么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发展至世界前列水平,为何还是饱满外企的“欺凌”呢?

仅仅只因部分人惯的?

加价的行为,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一种“光明正大的潜规则”,像奔驰大G、丰田赛那埃尔法等车型存在加价,保时捷所有车型强行加装等,但大家还是默默买账。不少正义网友都对这些“跪舔”行为表示痛批,但最后有钱自己也难逃真香定律。

但其实,国外也存在加价行为,在美国本土最为畅销的福特F-150举例,大约有10%的经销商在以高于零售价的方式出售,具统计经销商加价总额超过了36亿美元。

在笔者经过观察分析后,加价车型也无法以下这三类:

图片

第一类:归根到底,首先还是加价车型有底气,一开始产品力相比对手强势积累下良好口碑,后续获得越多人认可加上营销的助攻,甚至形成一种文化符号。这里面大G就是典型代表,作为军用车出身的大G,凭借过硬的越野实力后期转型豪华车,就成了车圈一种文化标志。在国内,大G入门仅搭载了2.0T发动机,海外则是3.0T发动机起步,不仅如此官方建议大G零售价189.90万,想购车则需加55万,但这也难以阻挡消费者的追捧。

图片

第二类:如果像大G这种具有浓郁的文化背景车型,加价还能稍微理解。能火爆很大程度是港澳车圈文化所影响,借机大搞营销,使其成为了有钱人的身份象征。在日本本土起售价约合人民币23万元,国内起售83.90万元,而想要提车还至少加价30万元。在笔者看来更像是一款营销大于产品本身的车型。

图片

第三类:销量火爆的产品,2016年推出的本田10代思域当时加价1-2万元。能加价是其性能在紧凑型轿车里无敌,即便对高一个级别的车型也是不虚的。能加价这也很好理解,商品的供求关系。

在人们的认知偏见里,加价车型一般都是有底气促使,这就导致大家更愿意心甘情愿为之掏钱,久而久之形成“饭圈文化”。这也验证了那句话,越虐粉丝,粉丝越忠诚。

自主品牌崛起才是根本?

很多人对外资车企的加价行为,都心存这样的念头,如果我们自主品牌能强势崛起并且有属于自己的汽车文化,那么他们就会老老实实。

答案肯定是否定句,笔者只相信无商不奸。即便自主品牌能打造出加价车型,下一个加价的就可能是自主品牌了。归根结底,除了有一个良好氛围的汽车文化外,最重要还是市场监管方面。

目前国内来看,2017年4月,商务部正式公布《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自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第二章第10条便明确规定:经销商应当在经营场所以适当形式明示销售汽车、配件及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和各项服务收费标准,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或收取额外费用。

具体执行案例,2017年江苏省物价局对涉嫌在雷克萨斯品牌汽车销售中存在价格垄断行为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调查。2019年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的行为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对处以约8761万元罚款。但总体来看,这只是九牛一毛的局部处罚。

写到最后,作为一个消费者,对于加价行为或许现阶段能做的只是保持理智摆了。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