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一台开起来更像燃油车的电动车?试驾2022款雪佛兰畅巡

如果一台电动车的驾驶质感很像燃油车,你会选择它吗?诚然,作为一个燃油车车主,我对电动车其实并不感冒。其一在于目前的电动车还没到“非办必选”的地步,没有硬性需求让我去选择电动车;其二就在于驾驶质感上,电动车那种轻轻一碰就会窜出去的闯动感,以及动能回收带来的拖动感总让我感觉不适。但相比第一点的刚需而言,驾驶质感上的满足或许会是让我在当前选择电动车的核心诱因。

正如电动车所倡导的代步出行,在抛开一切的续航焦虑后,电动车确实能够满足我们日常的短途和偶尔的长途出行。但无论是短途还是长途出行,汽车的核心永远离不开驾驶层面上的东西,所以一台在驾控上真正能够给到我舒适体验的电动车,是此时左右我选择电动车的重点。而在最近,就有这么一款电动车让我在其身上找到了不错的驾驶质感,它就是雪佛兰畅巡

从外观来看,采用了FNR-X概念车的大体设计。整体来说,这副外观还是非常具有科技感的,一眼能让我感受到一种未来汽车的气息。这次我们试驾的车型采用了的主打色镁蓝色,这也是品牌新能源车型的标志性颜色。

前脸部分,并没有采用传统轿车的中网设计,全封闭的车头让整车可以拥有更好的空气动力学。在前脸LOGO的区域,采用了一个盖板的设计,这也是这台电动车快充口的位置。大灯方面,造型上用了较为纤细的设计,光源采用全LED,而日间行车灯带也非常的具有未来感。在前杠的两侧,设计师还布置有两个通风口——这不仅仅是前保险杠的装饰,前后贯穿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空气动力学的功效。

来到侧面,我们能够看到呈现的是一个典型的SUV设计。又由于并没有较高的车身,整体的视觉效果还是显得相对修长。在色彩搭配上,也采用了双色的设计,车身下沿以及A柱都为黑色,这样进一步诠释了它跨界车型的特征。车身线条方面,采用了上部凸显力量感下部表达柔和感的线条样式。总体来说这样的设计还是非常顺眼,并没有让人看起来觉得突兀。而为了进一步的拓展装载能力,的工程师还为增加了一套原厂的行李架。轮毂方面,装配的是一套17英寸的五辐式轮毂,造型则采用的是旋风样式,双色设计搭配也为这台车增添了更多年轻气息,同时视觉效果也并不显小。轮胎方面,采用的是来自马牌的MC5,这款轮胎的综合性能还是比较突出的。

来到车尾,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大面积的采用了黑色与车身颜色搭配的拼色设计,从后面看去车顶的悬浮感很明显,可以说是设计得非常的巧妙。尾灯借鉴了一些自家肌肉车科迈罗的设计元素,让整个车尾显得具有力量感。此外尾灯也采用了LED光源的配置,对于这个价位的合资车型来说算是相当厚道了。而由于是纯电动车型的原因,并没有采用传统燃油车排气管的设计。此外的整个尾翼还是非常大的,这也能让它在高速行驶时进一步的控制住身体的尾流。

进入的车内,我们能十分清晰的看到它采用了家族式的设计,这种飞翼式的布局能够在很多车型上见到。同时为了迎合新能源车的氛围,的中控设计则采用了非常简单的布局。内饰整体为黑色,只是在一些细节区域设计师十分巧妙的为这台车增添了一些淡蓝色的点缀。当然为了进一步的增加车内的氛围,设计师还为配有蓝色的氛围灯,在夜晚的时候效果可以说是更加的绚丽。虽然方向盘并没有太出彩的设计,但是整体的功能按键还是非常多的,多媒体控制以及辅助驾驶按键都被放置在了方向盘上。

为了对应新能源的定位,也采用了液晶仪表的设计,在不同的模式下这套仪表能够呈现三种不同的显示界面,视觉感受和流畅度都是非常不错的。多媒体系统方面,搭载的是一块10.1英寸的显示屏,内部的功能同样很齐全,流畅度也对得起这个大厂名号。

再来说说乘坐方面的感受,总的来说座椅应用的可降解材料坐起来还是非常舒服的,中间的蓝色区域不只是好看,它也能一定程度提升驾驶者与座椅之间的摩擦力。

后座方面,得益于电动车的先天优势,后排能够非常轻松的坐下三个成年人。纯平的地板不再像燃油车那样需要考虑到传动轴的问题,这也是这台车在空间乘坐感受上的一个绝对优势。后排座椅的填充还是采用的相对柔软的设计,这样也更加贴合这台车的家用属性。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搭配有一个超大的全景天窗,虽然并不能打开,但是实际的采光效果却是非常不错的。

续航里程对于电动车确实很重要,但绝不是全部,当传统车企开始入场,我们也该从过于在乎续航里程的消费理念中挣脱,回归到关注一辆车本身的整体素质上来,这也是形成竞争力的原因所在。

不论驱动形式如何变化,行驶,是一辆车永远的根本。对于任何一辆车来说,开着怎么样,永远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第一要素。所以,在拿到的试驾车之后,我们并未在第一时间关注其续航里程,而是将其作为一辆再普通不过的车辆,去体会它的行驶特性。

不得不说,合资品牌对于行驶品质的把控,是在15万-20万元区间纯电市场中的重要竞争力来源。

从行驶品质上看,具备一切合资品牌成熟车型的特点,转向手感出色、行驶安静、底盘整体性强,悬架是偏向舒适性的调校,对于路面的颠簸处理干脆利落。最值得关注的是的NVH表现,在发动机的噪音彻底消失之后,除了急加速时能够听到电动机的微弱声音以外,在绝大多数工况下,都会提供一个非常安静的车内环境。

 的电门响应既有纯电车型的爆发力,又有类似燃油车油门的线性、平顺。在全力加速的时候,0-50公里/小时仅需3.6秒。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提供了强、中、弱三种模式动能回收模式,其中在弱动能回收的模式下,在抬起电门的时候,甚至能够提供类似燃油车收油滑行的行驶反馈,所以对于大多数驾驶者而言,驾驶是不用担心习惯问题的。同时,在强动能回收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单踏板行驶”这一纯电动车型特有的操作。

当然,充电时间和续航,是现阶段限制所有纯电动车型使用的两个技术难关。对于而言,配备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10千瓦,最大扭矩350牛·米,动力电池组容量为52.5千瓦时,并配备了液冷管理系统,以进一步优化动力电池组的工作环境。

从数据上看,NEDC综合工况下续航里程为410公里。但拿到试驾车的时候,正值一轮降温,北京气温最低值已经达到零下8度左右,可以说是纯电车型最不适的季节了,不过,的实际续航表现依然不错。

取车时并非满电状态,此时的剩余表显续航里程为360公里,在全程空调开启,座椅加热偶尔开启的前提下,白天的试驾里程大约在70公里左右,经过一夜的存放,的表现续航里程剩余240公里。第二天的线路较长,同样是空调全程开启,偶尔座椅加热的情况下,实际行驶里程超过100公里,此时的表显续航约为100公里。

当然,这并非纯电车型的典型用车场景,但如果按照城市通勤这一典型工况计算,如果日通勤的里程为30公里,充一次电,是能够满足一周左右通勤需要的。

即使是之间的短途旅行,300公里左右的冬季实际续航也能够满足诉求。与多数电动车一样,提供了快充和慢充两种充电方式,快充状态下,40分钟内即可将电量充至80%,慢充模式下,8小时内可完成充电。

正如我在文章开头所表达的,如今的电动车在国内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从消费层面而言,电动车的处境也异常尴尬。其能满足我们日常出行需求,但长途出行所带来的续航焦虑,仍旧是当前电动车无法在短时间完美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在这种环境下,个人觉得一台好开的电动车反而更能打动消费者,毕竟在无人驾驶还未到来前,驾控仍旧是选车的核心之一,尤其是像当前电动车所应对的场景,轻松的驾驶体验更能够舒缓我们日常出行时的压力。而在这方面,个人觉得是做得相当到位的,这也是这款车给我感觉最满意的地方。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