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达芬奇是滴滴被逼入绝境后的最后一搏吗?

【导语:就算滴滴的品牌美誉度已经一降再降,但它目前仍是“网约车”的代名词。所以,当滴滴的造车计划被媒体披露后,还是引起不小的震动。】

撰文|张大川、编辑|康 乔


近日,一则“滴滴造车计划(代号‘达芬奇’)或将正式对外发布”的消息格外惹人注目。作为国内乃最具争议性的移动出行公司,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的滴滴,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网络安全审查并没有结束的苗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持续暴跌,而回顾港股上市也没有积极进展。在这种情况下,滴滴透露出造车信号的目的是什么呢?

报道称,目前滴滴正在紧锣密鼓研发两款新车型: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A级纯电动车,车型代号为C1以及面向网约车市场的车型D1 Light。前者定价在15万元左右,而后者依然将由比亚迪代工,计划供旗下移动出行品牌花小猪使用。在滴滴已经有了滴滴D1这款车型投放市场的情况下,打造定位更低的D1 Light是比较顺理成章。但在目前的局面下,开发A级纯电动车型进军C端市场,还是存在很大风险的。


助力滴滴在港股的二次上市?

对于滴滴来说,要想在港股上市,撇开如何和美国现有的投资人达成共识不谈,首要解决的就是网络安全审查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滴滴在港股的IPO肯定无法成行。

面对国家网络安全审查,滴滴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从美国退市,转而在港股上市。不过以滴滴目前的表现来看,在港股上市也很难有比较好的估值。一方面,滴滴还没有正式得到网络安全审查的结果,市场还没有办法估计相关处罚会给滴滴带来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另外一方面,目前新的司机和客户依然没有办法注册使用滴滴。在这种情况下,包括曹操、T3在内的其他移动出行公司的市场份额也在快速增长中。

在《外国公司问责法》把5家中概股纳入“临时退市清单”之后,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都开始计划回归,如果再考虑到国内上市门槛较高,因此资金流动更为便利的港股市场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在蔚小理已经相继在港股上市的情况下,同为新势力的零跑也即将在港股上市。在这种情况下,滴滴回归港股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和不确定性。对外官宣自己的造车项目,是能够提升自己估值的一个捷径。至少造车业务,也会成为投资人以及投行评估滴滴价值的一个重要方向。


造车之路并不容易

不过造车也是一柄双刃剑,在蔚来ES8上市之际,李斌就曾说出造车的200亿门槛。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电池以及智能网联技术的进步,造车的门槛只会越来越高。而在造车路上,无论是蔚来,还是如今风光无限的特斯拉,都曾数度游离在破产的边缘,险些输的一无所有。而从公开的数据可以发现,滴滴的净亏损则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242.71亿元扩大至第三季度的303.75亿元。之前,滴滴还曾爆出过裁员的传闻。可能滴滴手头储备的现金不少,但如果最终真的是从美国私有化回归国内上市,那付出的资金成本就非常高昂了。对于滴滴来说,不可能不考虑到这方面的支出。

达芬奇是滴滴被逼入绝境后的最后一搏吗?

其次,如果要推进自己的造车业务,不再寻求比亚迪这样的企业代工,滴滴就需要去收购一家用拥有造车资质的企业。业界如今疯传滴滴会将江西赣州的国机智骏收入麾下。这种做法其实和之前的恒大收购国能比较类似,不过国能和国机智骏一样,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还从未证明过自己的能力。收购过来之后,无论是打造研发能力,还是重新改造工厂,甚至以后的销售渠道的搭建,都需要滴滴亲历亲为。相比于在后台进行自动驾驶的研发,走向前台的滴滴,会造车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达芬奇是滴滴被逼入绝境后的最后一搏吗?

众所周知,在当下国内电动车市场竞争已经渐趋白热化的情况下,进军C端市场,面临的挑战之大不言而喻。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大众等传统车企,亦或是一众新势力,几乎都不会放过A级电动车这个细分市场。尤其对于滴滴来说,不仅需要扭转其前期在人们印象中是移动出行品牌的形象,提升滴滴品牌的影响力;同时,滴滴也需要在产品力的打造上和竞争对手形成比较明显的差异,否则又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对于滴滴来说,自动驾驶是其过往投入了很多资源也竭力想要促成的前瞻技术。但从目前的局面来看,不仅滴滴,其他车企和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在乘用车上全面铺开L4级别的自动驾驶。所以,滴滴如何在C端消费者市场为自己找到立足之地,这个难题并不好解决。

达芬奇是滴滴被逼入绝境后的最后一搏吗?

洪流联盟恐已胎死腹中

滴滴之前曾经打造过一个洪流联盟,国内不少知名企业都被滴滴拉入到这个联盟中。但目前来看,能够真正项目落地的,仅有比亚迪的滴滴D1项目。其他整车企业,并没有在和滴滴的合作中表现出太大的诚意。不少像理想这样的,即便和滴滴成立了合资公司,后期也没有再持续投入。对于整车企业来说,沦为为滴滴打工,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的一步棋。

至于滴滴和比亚迪的合资公司,目前来看也没有办法太好地满足滴滴的需求。首先,滴滴在合资公司中只占据35%的股权,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第二,比亚迪如今自身在电动车市场上风生水起,相关的资源必然会优先确保比亚迪自己的项目。第三,滴滴拥有海量的客户数据,这些数据的价值无偿提供给合资公司,想必滴滴肯定不会情愿。之前滴滴打造过一个洪流联盟,但目前落地的只有比亚迪一家。而比亚迪如今的强势,更非滴滴能够把控。所以对于滴滴来说,除了原定的代工项目,在新项目上另起炉灶也是一种必然。

达芬奇是滴滴被逼入绝境后的最后一搏吗?

点评

对于滴滴来说,打造专注在移动出行的汽车可能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其现有的诉求。不过在此之前,滴滴需要解决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即便正式开启自己造车之路,也难以顺利在港股上市。对于造车路上的艰辛,滴滴也需要有一个充分的估计。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滴滴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