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长安UNI-V 新款上市

中国能不能造好性能车?UNI-V有几句话要讲!


2022年3月,长安UNI-V选择以数字直播的方式上市。从首次亮相以来,UNI-V已经吸引了足够多的视线,作为基于方舟架构打造的首款轿车,UNI-V的正式上市,不仅对于、对于UNI序列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能成为“中国造”汽车的一个重要时间点。

原因无它,UNI-V是一辆有着相当运动气息的车,无论是“五门掀背轿跑”的定位,还是为消费者所提供的2999元的运动酷玩包(含疾风运动套件+四出排气筒);4999元的电动飞翼包(含智能电动尾翼+电动掀背门),乃至方舟架构优异的运动学设计和机械素质和蓝鲸新一代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的充沛动力,都让无数粉丝沉迷于UNI-V的运动味。



然而,对于UNI-V究竟算不算性能车,在舆论中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大多数主流媒体和大多数网友都认为,UNI-V无论是犀利的外观设计、可供选装的四出和电动尾翼、还是蓝鲸发动机的动力表现,都足以担当起“运动”二字;而在B站等平台上一些以“专业”自诩的视频播主和“骨灰级”玩家则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UNI-V虽然在同级中有着相对优秀的动力表现,但操控仍然无法与那些售价不菲的“真正的性能车”相提并论,而四出和电动尾翼则被他们视为“花架子”。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诚然,UNI-V不是保时捷911,也不是捷豹F-type,但如果就此否定UNI-V的长处和优势,同样不够客观。UNI-V并不是第一个以性能、运动为主要卖点的“中国造”汽车,最近两年来,MG5、影豹等车型亦尝试过这条道路,也同样遭受过一些苛刻评论家的非议。为什么,我们不能对“UNI-V们”更宽容一些、承认他们的进步呢?



观察日本的性能车发展历史,或许能够让我们对于UNI-V更有信心。


拥有120多年历史的汽车,早已不再是交通工具那么简单。当汽车文化发展到足够高度后,总有一些人不满足于主流的汽车文化,追求另外一种超越界限的速度与激情。于是,汽车市场中最小众、却也是利润率最高的细分市场就此产生——这就是高性能车。


毫无疑问,当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性能车乃至超跑的诞生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欧美的汽车强国都是如此。而中国的邻国日本,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羽翼丰满的日系品牌纷纷推出自家的性能车,GT-R、NSX……这些名字对于车迷来说,至今仍如雷贯耳。


那个时代的JDM日系性能车,已经得到了全世界车迷的公认。即便是最苛刻的评论家,面对和NSX,也很难再吹毛求疵,认为它们是不够纯粹的性能车。


但日本的性能车,也并非一夜之间被缔造而出的。二战后的二十年(1945-1965年)是日本现代汽车工业的基础阶段。日本经济在经历了战争创伤和战后十年的复苏之后,在1955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汽车产业也在这一段时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开始普及化,无论是丰田日产,还是新兴汽车生产商本田,都已不再拘泥于民用汽车的设计和生产,开始纷纷投入性能车的研发制造。



1978年,马自达推出了第一代RX-7。这辆以转子发动机闻名的轿跑车,其实“参考”了同时代的保时捷924。由于924的成功,RX-7的外观毫不掩饰地“借鉴”了。但却在另一些方面选择了更廉价的替代方案,924采用了当年最昂贵的独立悬挂,而RX-7选择的是麦佛逊式前悬挂,后悬挂则改用了来自自己设计的带有瓦特连杆的“live-axle”非独立悬挂结构。RX-7的转向结构也放弃了的设计,而采用了廉价的循环球结构,刹车也使用了鼓式刹车。



对于日本车迷来说,几乎从来没有人从一些片面的角度来否认RX-7。即便它早已停产,车迷对其的喜爱丝毫不减。



把视线转回中国,站在2020年代的起点上,UNI-V的诞生可以说是顺应了时代。它可能并没有与本世代最优秀跑车一较高下的能力,但它用相对低廉的价格,为向往性能车的那些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拥有不错运动感的车型选择——最大功率138kW、在1500rpm下即可输出300N·m的峰值扭矩,如果把UNI-V送到过去的时代,其动力已经远超80年代的AE86,同样是作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UNI-V已经足够快。


诚然,UNI-V并不是一辆把所有“天赋点”都加到“运动”这一项上去的车型。比如,UNI-V的蓝鲸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采用了瞬态扭矩控制技术,可以基于驾驶意图判断,通过对离合器的瞬态传动扭矩进行主动控制,吸收加速时发动机对传动系统的冲击,提升加速线性感和瞬态响应;为了让普通用户更加轻松过弯,UNI-V还采用了DTV动态转矩矢量控制技术,在进行较为激烈的弯道驾驶时,控制器能够通对刹车力大小的控制,智能分配内外侧车轮的驱动力,按照驾驶者意图精准控制行驶轨迹。


如果把UNI-V当成一辆赛道上的跑车,那么这些技术反而可能让它在关键时刻丢失转速。毫无疑问,UNI-V是一辆偏向运动的家用轿车,驾驶它的大多数人与你我一样,是有着赛车梦想的普通青年,而不是戴着头盔的专业赛车手。所以,它必须要兼顾一定的实用、经济与舒适。我们知道,真正的赛车甚至连内饰都要考虑减重,方向盘、座椅都是能简单就最简单,至于音响喇叭,更是一个都不装。但对于日常来说,那样的做法显然无法得到普通消费者的认可。


就像“叶公好龙”的故事一样,如果UNI-V牺牲掉一切舒适性和实用性,把自己打造成一辆“纯粹”的跑车——就像法拉利812那样,一辆大几百万的豪车却连座椅都是手动调节——又有多少键盘侠会真正为之买单呢?



UNI-V的做法是,在达到同级优秀的动力和操控表现同时,在仪式感上也竭尽全力。按下“SUPER RACE”按键后,UNI-V的电动尾翼便会立刻升起,同时,仪表也会切换到专属的赛道UI界面,将发动机的涡轮压力、输出扭矩以及各个方向的加速度G值显示出来,超增压控制和弹射起步功能也随之就位。这些可能会让“专业人士”不屑一顾,但却能直击新世代消费者——为什么大家如此酷爱性能车?不仅仅是因为它们速度够快、外观够帅,更因为“快”和“帅”能够实现自我满足,性能车是一种信仰和情怀,开着它们出去,哪怕不飙、就是堵在红灯前面,也能赚够回头率,而UNI-V无疑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


事实上,真正的性能车永远都只能是小众的爱好。UNI-V所昭示的,是在中国方兴未艾的汽车文化。它或许只是一次中国性能车的启蒙,而非中国性能车的巅峰。就像当年日本性能车一样,通过一次次尝试,来培育出本国消费者对于性能车、对于汽车改装,对于汽车文化的热爱。最终,让品牌形象通过一辆辆性格鲜明的性能车得到升华。



正如在上市文稿中说的那样:“UNI序列承载了用户对美好生活的想象,而方舟架构,则为所有这些想象创造着无限可能!”搭载蓝鲸iDD混合动力系统,以及搭载2.0T动力的UNI-V,最快第二季度就会与用户见面。到时候,人们会见到一个更加运动的UNI-V,而如果再过五年、十年呢?在那个时候,我们或许会见到一辆能够称为“同时代最优秀”的UNI,一辆足够与911、一决高下的UNI。



如果是真正热爱汽车,同时又对于“中国制造”有着足够信心的人,谁不愿意见到那一天的到来呢?

标签: 性能 性能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