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滴滴造车,缺人缺钱?这都不是问题,更大的风险还是信息安全

印象中的滴滴,已经没有前几年那么活跃,只是偶尔会因为大裁员和停止上市,才会被人们提及。早年发展很顺的滴滴,似乎从顺风车刑事案件发生后,便“负面”连连,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它都在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似乎好多人还是想“置之死地而后快”,越来越差的口碑,让其也正在走向一条“死胡同”。

当年先后并购掉快的优步的滴滴,从来也不是“吃素”的,命硬的很,温柔、低调的背后,藏着一颗伺机而动的心曾经坚称不造车的,近期又被曝出开启了第二轮自车辆的计划,项目命名为“达芬奇”据了解,目前团队人数大约在1700人,大部分人员在北京顺义。首款车型是面向消费者的A纯电动汽车车型代号为C1价格约在15万元人民币。该计划可能会在今年6月份对外公布,并且在争取明年年中交付。如果真的能在明年如愿交付,那只能说明滴滴对于这件事儿,是真心拼了,当然也是其对造车“蓄谋已久”的厚积薄发

不过由于消费者市场的不确定性,加上滴滴的“口碑”近年来急转直下,所以也做了两手准备滴滴造车计划中,还有另一车型D1 Light据了解是比亚D1的轻量版,面向的目标客户则依赖滴滴平台生存的网约车司机

这种做法无疑对于滴滴来说是最具优势的,丰富的资源基础很利于滴滴从他们身上“薅羊毛”,正所谓“有钱不赚是傻蛋”,大家本就是合作关系。以目前滴滴的几百万网约车司机为基础,只要转化其中1-2%,保证每年产量5万台,就能养活一款车型了。而有了第一款车的销量,第二款、第三款……滴滴汽车就成了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于滴滴造车计划持乐观态度,认为它虽然有很好资源压力和风险并存

首先是滴滴造车“人不行”——

滴滴造车,属于比较典型的外行造车代表,没有一个懂车的人带队负责消费者市场车型的是罗文,跟随程维10年的死忠粉,负责过一些滴滴业务的产品工作,包括支付、专车、外卖等,但却完全没有汽车行业背景。分析师称,互联网产品和汽车研发与制造,无论从思想、研发,还是生产过程,都完全不同,后者的高复杂度、高精度及高品质要求,不是设计会用Axure和PPT就行了的。所以滴滴C1车型与罗文之间的相互挑战压力极大。

负责滴滴网约车版车型D1的是副总裁杨峻,据资料显示,其以前就职于联想,属于柳青带进滴滴的联想系核心成员,不过也没有造车经验,应该更多的倚仗来自于小桔车服业务而该业务总经理陈汀,应该也是杨峻的主管,也是跟随程维创业多年死忠粉之一,同样没有汽车经验。

其次,是造车金压力大——

造车烧钱,而滴滴的日子似乎并不宽裕,虽然上市了,但目前市值不足180亿美元,并且持续巨亏,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达到了496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1335%。从年初大规模裁员,到前阵子退出俄罗斯市场,都是为了减少亏损,缓解现金流的表现。那么还有多少造车?哪怕是购买一个造车的资质,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对滴滴的现金流压力可想而知。

最后,最大的风险还是监管力度,可能因此变得更大,更不确定——

滴滴造车最大的风险,还是在于监管层面。无论从美国退市,还是暂停香港上市,都是由于其涉嫌信息安全与泄露方面的问题。而如果网约车司机采用了大量滴滴研发制造的车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滴滴”牌网约车在路上跑,无疑滴滴可以拿到更多、更底层数据,当车辆采集的数据和运营运营数据结合之后,能够掌握的信息,敏感系数将更上升到一个新的等级,势必会迎来更大力度的监管,所以存在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进而被牵扯到网约车业务风险和损失就更加难以估计了所以,监管仍然是滴滴造车计划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写在最后:

曾经宣称不造车的百度、华为都已经开始从车企的服务商,向车企角色转变而滴滴选择加入这个赛道,相信不会是眼红于“蔚小理”的巨大市值那么肤浅而是与其业务终局走到自动驾驶有关,毕竟自己干才更可控只是它的未来何去何从,还不明朗

本文为“车评网”原创,作者:林小丽,编辑:小编撰,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关注“车评网”,专注汽车行业深度报道。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