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金融男的朗逸纯电动2000公里驾驶体验

每天清晨,从城北出发,到达西南角的办公室,林伟需要穿过这个城市的早高峰,穿过停停走走的车流,大约10公里的路程,30分钟才能抵达。很显然,与原先的燃油车相比,在早间的车流里,他不用再感受发动机自动启停带来的瞬间抖动,也不用为怠速过多是不是会增加发动机积碳,或者日益攀升的油价而焦虑,因为他如今驾驶的是一台朗逸纯电动。

根据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全国主要通勤监测报告》显示,80%的人口都居住在市中心15公里的半径范围内,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人的单程通勤距离,在这个数字的一半以内。而越大,通勤距离就越远,以北京为最高,平均单程的通勤接近10公里。而林伟所居住的这个,10公里的上班路程,算是比较远的了。


实用主义审美情趣

作为家里的第二辆车,选择动,并非仅仅因为当时的购买条件,不错的性价比,也还是综合考量了这款经典车型的方方面面。

从外观上看,过于花哨的设计意味着一时新鲜,却难以持久。包括车身的颜色,之所以选择了白色车漆,林伟觉得:无论是外观造型还是车身颜色,越是简单的设计应用和常规色就越耐久,新鲜度和流行音乐一样,给的太直接,就意味着很快会厌倦。

动车型完全照搬了经典朗逸的外观设计,基本是未动一刀,熟悉的大众横向格栅前脸,旁边增加了一个C型的日行灯,同样宽厚踏实的尾部设计,侧面也没有造作的采用过多线条去突出肌肉感和运动风,而是给了家用低调的侧视角,从前至后所有的视觉安排,都是理性和安静的基调。

如果不是绿牌以及在车尾“e-LAVIDA”的标志,的确很难识别这是一台纯电的。这大概可以被理解成自包豪斯以来,德系工业设计的特有风格。

除了上班代步,这台车的应用场景还有周末接送女儿。所以就日常使用而言,林伟总觉得有点浪费车内的空间,尤其是后排座位。在横纵空间上的表现都相当出色,无论短途出行或者长途驾驶,座椅都能呈现应有的柔软度和包裹性。并且后排出风口下的独立USB充电口设计是相当贴心的,做了一个接近45度角折上的接口方向,避免腿部活动踢到并损坏接口或者线材。

对于前排的设计,和中控整体的感觉,大致和这个车的外观感受一样,没有特别亮眼,耐看依然是设计的主基调。座椅加热和自动空调,都属于实用功能,即便在林伟生活的这个南方小城里,偶尔5-6度已经算是低温的出行,有座椅加热还是很棒的体验。排挡位置的功能分布按钮十分清楚,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着电子手刹,自动手刹,倒车提示,以及驾驶模式的选择,另一侧的卡槽,在ETC普及之后,装高速卡的实用性的确已经不高了。

中控屏尺寸不算大,提供了触控功能。对林伟而言,车机的应用也仅仅是从收音机切换到了连接手机听音乐,所以对这部分功能,反倒觉得不需要太夸张,真搞出两个大屏幕,软件上堆砌N层不实用的功能,除了增加整车制造成本,在应用端其实可用的并不多。这大约和林伟的职业性格有关,身处金融行业,务实稳健比花里胡哨要重要的多。当然也并非全无槽点,对车内稳定的“塑性质感”,林伟就颇有微词,德系车就不能再细腻一点么?座椅之外总的硬邦邦的生冷,加上一贯的手动调节座椅的安排,从后期维护上说,是更加简便,故障率也低,但增加些许复杂度,提升体验,绝对是值得的。

够用就好的动力续航

车是上汽MQB模块化平台上的第一款电动汽车,也可以说是油改电的初代车型。在许多人眼中,这可能是短板,但林伟却不这么看,当初选择动车型,恰恰是看中了的这套MQB平台。

动力性能暂且不提,车辆毕竟要上路奔跑,除了动力系统之外,还需要很好的机械素质支撑。车的前后独立悬架,麦弗逊加多连杆的配置中规中矩,但林伟相信德系的底盘调教功力,尤其是在车辆电动化之后,提供了更好的提速性能和运动驾驶体验,对底盘调教和可靠性的要求不降反升,在这一点上,MQB平台提供了很大的驾驶信心。尽管在高峰期的路上不能飙的起来,但在需要的时候,底盘信心很重要。

另一方面,从售后保养和维护的角度看,纯电车型没有了换机油,变速箱油的烦恼。但在使用寿命周期内对底盘部分的养护无法省略,四轮保养,底盘,避震,各种胶套连杆,动车型的这些机械部分维护和保养和燃油车一致,零部件通用,这就节省了很多开支和麻烦。从职业角度观察,平台通用,功能直接是林伟所看重的。

回到动力配置上,标称278公里的续航里程,够不够用?对林伟来说,五天工作日的上下班,每天大约30公里左右,周末接送女儿去往不同的地点,运动或者上课,278公里的实际续航里程绰绰有余,保持一周一充的节奏,慢充不到6小时就可以充满,快充模式下大约25分钟即可将电池电量从30%提升到80%。在使用便利性上,完全没有障碍。而如果为了追求长续航,加大电池必然也是徒增制造成本,最终加重的还是车主的负担。在南方的气候条件下,即使是冬天,温度也不会太低,续航里程的缩水并不明显。合适够用,这似乎又是一个金融实用主义的标准。

与续航里程相比,林伟更看重的是系统的安全性,尽管电动车的安全故障风险不见得比燃油车更高,但在媒体长篇累牍的关注之下,在选车之时,这是不得不重视的部分,毕竟一辆车关乎一家人的健康和安全。

车的动力电池来自宁德时代,在安全标准及测试上是花了更多精力的,整车采用了更加严格的测试标准,包括针刺,火烧,碰撞和特殊环境等各项测试,总计169项之多,只为验证其动力电池系统可靠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体车身强化。也就是在设计上为适应纯电车的局部强化,在车身整体上,相较于燃油版的,在不同的部分如A柱,门板,踏板等处,选择了厚度和强度更高的钢板材质,增强了整体的安全性。

在驾驶的感受上,车所采用的最大功率100千瓦,峰值扭矩290牛•米的永磁同步电机,带来很好的提速感受,这在高峰期的车流中相当有优势,无论是等红灯,还是跟上前车的脚步,油门踏板一下去,就能很直接的感受到瞬间的扭矩放大和车速提升,这大概就是林伟所形容的“游刃有余”的驾驶感。

还有一点很不同的驾驶体验,当然也是纯电车型带来的通用优势,那就是噪声和震动抑制,没有了燃油发动机,不需要发动机支架去减震降噪,没有了活塞曲轴的反复运动,也就没有动力系统的噪声,让一辆A级车的静谧性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对喜欢听歌的车主而言,是纯电车所带来的额外福利。

尽管只驾驶了2000公里,跑长途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但对于一辆满足上下班需求,兼顾家用的车型来说,版车型做到了三电系统与机械质感的统一,在操控和舒适之间找到了平衡,这些足以弥补车辆部分短板。


在林伟的眼中,这很像对股票市场直觉,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估值,回归市场价值本身,找到最适合自己出行场景的车型,版就是他的选择。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