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产能过剩、缺芯,究竟是谁家产品太烂的“遮羞布”?

自从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大把企业“大干快上”涉足汽车项目,“产能过剩”每年都会被拿出来被溜一遍,无数媒体杞人忧天,为中国汽车的未来担心不已。


但是纵观这些年诸多车企的发展态势,及其产能规划,就会发现,有些纯粹是夸夸其谈,有些缺心眼盲目扩张,但也有车企锐意进取,开拓市场。


而“产能过剩”,不过是在这轮竞争中失意者的遮羞布,在市场由燃油车向新能源车变革的大浪潮中,这种无力感更为突出。

新能源时代,产能重新洗牌


根据全国各个省市的“十四五”规划,以及各大车企的发展计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预计超3600万辆。


其中,广东、江苏、陕西、山东预计产能将分别达到523万辆、471.5万辆、349万辆和309.5万辆。传统车企重地,重庆,湖南和湖北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间徘徊,京津唐地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也乏善可陈,东三省的颓势也反应出一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颇多问题。


“十四五”各地新能源汽车产能规模一览

▲数据来源: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在车企方面,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特斯拉、蔚来和理想的产能将分别达到138万辆、133.5万辆、105万辆、35万辆和30万辆。北汽新能源的出现,着实让小志尴尬许久。北汽新能源巨额亏损多年,能不能坚持到2025年都成问题。特斯拉成了为数不多能够上榜的外企,新能源汽车迎来新一轮大洗牌。


冷冰冰的数据告诉我们,珠三角和江浙沪在汽车行业的强势持续延续。造车一众新势力也随着岁月的沉淀,留下的都是实干且前卫的新贵,外资的没落如同手机市场一般,特斯拉这个王者身后仅剩下扎堆的中国企业,汽车车市场的第二回合就要开战。


牛皮往大了吹,产能往大了亏


近年来风光不再、颓势渐显的北汽新能源揭开了新能源车产能过剩的另一个秘密,“巅峰时期过度自信,好好的规划最后空成牛皮”。


北汽新能源规划产能138万辆,实际查看下来,它的确在河北黄骅,山东莱西、江苏常州以及江苏镇江都有生产基地,并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投建有一座高端新能源汽车工厂。据不完全统计,上述工厂合计规划年产能已超过100万辆。

一张2017年的古早照片显示,当年北汽新能源产能是50万辆。此时,北汽新能源销量超10万辆,占据国内2017年新能源车23%的市场份额,连续第五年位居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第一,在全球市场仅次于特斯拉。


按照这样的“龙头”发展态势,2021年规划138万辆产能,好像并不过分。但是,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突破300万辆,北汽新能源的销量却逐步萎缩,2021年仅剩26127辆,预计亏损48亿~53亿元,之前雄心壮志投资的工厂也成了亏钱货。


目前,正式投产并且运营的产线为山东青岛莱西基地和北京采育工厂。其他几家就没有这么乐观,小志搜索了重庆涪陵与北汽新能源相关的企业,相关企业已经被吊销。30万辆的规划没有等到落地的那天就已经夭折。

江苏常州基地从2015年开始投入建设,2017年,北汽新能源在常州规划一期投资15亿元,年产5万台新能源汽车。项目二期计划2000亩新建整车工厂,计划投资85亿元,达产后可年产新能源汽车15万台。项目三期将进行局部改造,改造提升后总产能将提升至每年30万台。


常州参照比亚迪和深圳的模式,不单单厂房用地上扶持,还大力推进北汽新能源在本地的消费。可到了2021年,常州工厂最大的新闻竟然是小牛辟谣收购常州北汽新能源产线。援引常州当地网友的评论:“以为他是北京来的阔少爷,结果却是渣渣灰。”只能感慨,投入的越多,受伤害越深。


3万不到的销量,却报着138万产能,实在是牛。像北汽新能源这样的车企还有多少,更加值得玩味。


缺芯还是缺心


外资车企(特斯拉除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向冷淡,伴随着传统燃油车销量的走低,印证了中国一句古话,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不过2021年的缺芯,很好的替他们找到了销量降低的借口,结合乘联会的产能利用率数据直接让这些外资车企破防。

有11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高于100%,基本上是已经开足三班制,休息日还得适当加班。11家企业中,有6家是外资在中国的独资或合资企业,5家是内资企业。2021年有4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超过100%,其中包括特斯拉。


新能源汽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以及日趋完善的新能源产业,对于传统车企的威胁越来越大,即便强如大众也开始担忧自己的未来。


没有缺芯问题的2019年,大众在华销量为423万辆,到了2021年,327万辆的销量,已经不是用一句缺芯能够搪塞的。2021年大众集团在全球市场也一样的困顿,交付量下降4.5%,到了888万辆,从2011年以来最低。

姗姗来迟的大众ID.4系列,在2021年完成了首秀,第一年的成绩对于大众来说略显尴尬,两款ID.4合计销量没有突破5万辆,虽然上榜,对比之后更加感慨。新市场没有打开,老市场逐渐竞争力下降,2022年大众会否选择继续的鸵鸟政策吗?


大众是传统车企的缩影,老牌车企对新能源市场的傲慢,铸就了特斯拉奇迹,不能指望大众们不断的沉沦,反而要做好新一波的挑战。我们感慨的同时,也要深思,2022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又会有一方传统外资车企势力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会不会过剩,在这波新的汽车大战中,哪些车企又会倒下。


产品决定产能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非常有趣。市场既需要像五菱miniEV这样的合规“老头乐”,也需要像特斯拉这样的城市小资车。作为家庭消费最贵工业品,汽车消费都是一家人的选择,多数人会谨慎的查阅相关资料,在试驾后选择一款。信息透明的今天,任何一款车都能够检索到相关信息。

产能过剩、缺芯,究竟是谁家产品太烂的“遮羞布”?

曾经的北汽新能源有过辉煌的销售记录,但是给消费者留下了修不好的形象。特斯拉的科技感结合他的售价,把很多选择ABB的年轻人带入了新能源汽车。蔚来汽车用生态圈文化,赋予购车以外的高质量体验。五菱用皮实和性价比直接击穿了年轻人对拥有一辆车的疑虑,这些都是产品带来的新市场。市场经济发展多年的今天,不是你造了什么,就会有人采购。而是大家有了需求,你的产品满足了他们,消费者才会购买。


2018年特斯拉建厂,2019年10月投产,2021年特斯拉国内销量30万辆以上,并且成本不断降低。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不是问题,什么样的产品适销对路才是核心。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