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50岁后跨界造电动车,对比李一男,为什么大家更看好雷军

距离2022年只剩下11天,本以为在广州车展之后,汽车行业开始步入收尾阶段,所有车企都开始静下心来为下一年进行规划。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我们看到了多家新势力车企的横空出世,包括由前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苏铭伟创办的宾理汽车、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创立的牛创新能源等。

虽然上述的新势力车企成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但是结合所有在2021年步入造车序列的新势力车企来看,小米造车的热度几乎贯穿了整个2021年。对此,不少读者或同行也有和缸哥一起分析,为什么小米造车的热度持久不衰?关于该问题,缸哥认为这背后更多的是与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商业思维有着极大的联系。

议价权,得拴在自己手里!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们多次听到了几个词“成本”、“供应链”、“同质化”等。众所周知,下一代汽车产品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看到“豪华内饰”等,而是深入到了高算力芯片和对应的计算平台。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构建出一套软件系统和生态将会决定汽车智能化程度的关键。反观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各大车企在这一方面差异正在不断缩小。因此,如何强化自身智能化属性,以此来吸引消费成为新势力车企以及老牌传统车企重点关注的内容。

事实上,强化汽车产品的智能属性虽然是所有车企不得不面对的技术难题之一,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如何让有效的降低成本同样是车企难以避开的难题。关于成本问题,我们可以借助传统汽车行业的零配件成本进行分析。

记得在2019年,全球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公布的2018年度财报显示,博世汽车部门的营收为470亿欧元,息税前利润为33.2亿欧元。或许很多人对这一利润数据没有什么概念。举个例子,以奥迪为例,在交付了186万台整车、70万台以上动力总成的情况下,才完成455亿欧元的营收,息税前利润几乎与博世汽车部门相仿。结合数据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一家年销量接近200万辆的豪华汽车品牌的营收与盈利居然与博世集团的汽车业务的营收相当,这是令人难以相信的事情。

事实上,以博世集团为首的Tier 1汽车零配件供应商通过生产20%的零件,分走汽车市场40%以上的蛋糕。以奥迪A6L的成本构成为例,进口零配件成本占据了41%。经过细究可以发现,零配件中价格最高的部分,如传感器类、控制器类、交流电机、ESP装置类安全系统等行业的标准配置,大多数来自博世集团。需要注意的是,以博世集团传感器部门为例,其产品具有覆盖面广、精确度高、稳定性强等特点,因此为博世奠定了在Sensor领域的霸主地位,赋予了其极强的议价能力,鲜有车企能够拒绝与它合作。

同理,尽管现阶段已经开始渐渐步入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但是Tier 1供应商在汽车市场上的地位始终难以被撼动,唯一的区别或许是零配件产品的不同,从之前的机械结构变成了现如今的激光雷达等科技含金量更高的零配件。换句话说,现阶段如果有哪一家车企能够构建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那么将会为其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成功掌握零配件的议价权,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以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收获消费者的认可。

复制小米手机战略!

关于小米的产品,或许还有不少读者停留在小米手机的阶段。然而,从小米此前的投资路径来看,小米的产品矩阵中除了小米手机以外,还围绕着C端产品进行布局,通过“投资+孵化”的模式打造封闭式生态环境,形成协同效应。或许提到协同效应,大家或许不太理解。通俗一点来说,协同效应就是形成“1+1>2”的影响效果。

据了解,目前小米集团内部主要有两支投资力量,一支是内部的战略投资基金,一支是与长江产业基金共同发起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其中,小米战略投资的投资方向主要是以物联网、AloT产品为主,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主要投资小米相关的制造业上游技术和核心元器件。通过横向为生态链投资、纵向为产业投资的方式,小米成功收获了领先的软硬件开发、制造能力以及供应链优势。

结合小米在汽车领域以外的产业链公司来看,截至2020年底,小米已经投资了超过了310家生态链合作伙伴,遍布智能家居、智能家电、出行车载等领域。2020年,小米loT领域与生活消费产品实现营收674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27.4%。

在手机领域上尝到了甜头之后,小米似乎有意将在手机领域的战略方案复刻到汽车领域上。回顾小米今年在汽车行业的投资时间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小米正在加速布局智能电动汽车的供应链,包括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动力电池等均有涉及。如2021年6月,小米参与领投禾赛科技(激光雷达方案)超过3亿美元的D轮融资;7月,小米参与了蜂巢能源102.8亿元的B轮投资以及向赣锋锂电投资了1.875亿元;8月,小米参投几何伙伴近4亿元的Pre-A轮融资。

截至今年9月底,小米已经投资布局了有关智能汽车领域的企业62家,其中智能驾驶布局17家,智能电动布局13家、智能座舱布局6家。其中,有22家企业是小米在今年新增的投资。对于小米今年以来的投资,我们可以看作是小米在造车前所做的准备,通过这些零部件配套来加速造车计划的推进。换句话说,在投资了这些企业之后,小米可以更好地获得资源,不仅拥有议价权,而且有利于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

总结

在2021年新出现的造车企业中,除了雷军率领的小米以外,李一男的牛创新能源也是一大热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雷军和李一男的身上看到了太多重叠之处,比如说二者都是学霸、年龄相仿等等。不过,从双方造车的实力和准备来看,雷军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比李一男更胜一筹,因为从当前的信息来看,李一男除了收获5亿美元的融资以外,似乎没有其他的准备。反观雷军,不仅已经初步形成了汽车领域的供应链,拥有一定的议价权,而且还有充足的资金。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