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买电动车还是燃油车?它们的区别、需要具体有哪些?

电动车还是燃油车?这是一个问题

买车,选燃油还是电动?

早几年或晚几年,这不是一个问题

但在这几年,恰好是最大的问题,电动车和燃油车有什么分别?

简单来说,和烧火做饭与插电做饭一样,无非一个是用石油等化学燃料提供动能,一个通过电池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但就是这么一个细微的差别,不仅影响到整车的起步时间、续航里程,还左右着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碳排放和经济发展。

2020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了中国的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将2030年定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各国也陆续发布了禁止燃油车销售的计划。

德国甚至公布,在2035年禁售传统内燃机汽车,在战略层面上,国家机器已经在燃油和电动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电动,但是对于还没有买车,或者想要换车的普通人来说,这不仅是一个环保问题,还是一个经济和生活问题。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电动车和燃油车,哪个更合算?

咱先从钱袋子谈起,我们可以把开销分为买车和用车两个方面,比较燃油车和电动车的性价比,但由于汽车排量和电池功率等数据无法统一,我们不能粗暴地用任何一个产品来指代整个类别,因此,我们从几个角度大致分析二者的优劣,不做测评,点到即止。

燃油车和电动车的价格区别,首先就体现在新车售价上,以燃油版帝豪帝豪新能源为例,燃油版车售价在6.98万元到10.08万元之间,而帝豪EV售价却高达19.33到23.83万元间,同级别电动车的售价,基本比同级燃油车高出8到10万元不等。

第一局,燃油车胜,电动车败。

在了解了市场行情之后,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当然是免不免税、有没有补贴,能不能尽量把购车成本压下去,而电动车在这方面,凭借着国家政策的扶持,有着天然的优势。

2020年4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关政策的公告》,指出 2021年到2022年,,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不仅如此,为了普及电动汽车,中央还给出了优渥的财政补贴。

以续航超过400公里的电动汽车为例,2021年与2022年的补贴标准分别是1.8万和1.26万元,介于300到400公里之间的纯电动汽车,每辆补贴1.62万元。

也就是说,假如你看中了一辆15万的燃油车,那购置税就要花去12000元,如果你还身处北上广深等城市,给车上牌照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上海的牌照9万都不算多,北京更是连摇号都要看运气拼人品。

但电动车却可以享受绿牌待遇,不仅牌照费为0,不会被限行,还能享受一系列国家给予的补贴和优惠政策,电动车的隐性消费成本大大降低。

这一局,电动车胜,燃油车败。

但哪怕有免税和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支持,电动车的到手价格仍旧高于燃油车,高出的价格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果然,燃油车统治运输领域将近一百年,在成本控制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但是俗话说得好,买车容易养车难,燃油车养起来可比电动车难多了,假设你是一个一线城市的上班族,用车的主要需求就是上下班通勤,那么你一年的行驶大概在一万到两万公里。

我们以两万公里为标准,比较燃油车耗油和电动车耗电的差距,一辆1.8升排量的燃油车,百公里工况的油耗大约为8升多,假设95号汽油每升7.57元,那么每年两万公里油费为一万两千多。

而纯电动的用电情况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因为电动车充电不仅可以在公用电桩充电,还可以使用家用充电桩充电,公用充电桩遵循工业用电规则,还分为平峰尖峰时段,这种不规则性给电费计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我们以电动车每公里耗电量14.5kWh为标准,用工业用电平均一度0.8元计算,大致可以算出一年的电费支出为两千多元,如果将家用电桩考虑其中,这个价格还会更低,连燃油机油费的零头都不到。

在维修费用上,燃油机一年要保养的项目比较多,包括但不限于机油机滤空气滤芯、、燃油滤芯等,保养费用从一千多到两千多不等,而电动车就是个省油的灯,没有发动机,免去了机油机滤等保养费用,而电池的保养费用非常便宜,平均每次220元,一年的花销大概是440元。

更划算的是,自2018年发布《关于节能新能源车船享受车船优惠政策的通知》以来,电动车不属于车船征税范围,每年又可以省下几百元车船费。

可以说,电动车和燃油车在价格方面的差距,可以在后几年用车过程中,慢慢被填平,甚至有反超之势,但是以上提到的好处,全都建立在电动车电池不出状况的前提上,而一旦电池出了问题,维修成本动则上万。

电动车的核心就是电池,就像我们用手机一样,一个手机用了一年,电池必然会出现衰减现象,直观体现在充电更慢了,虚电更多了。

电动车的电池也不例外,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投诉总量达到1837例,其中大部分是投诉电池故障的,那么,电动车的电池寿命到底有多久?会不会用个五六年就报废了?

目前电动车的电池技术,主要包括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当一块动力电池降至初始容量的80%以下,也就是电池容量衰减20%时,就意味着这块电池到退休的时候了。

做的一次实验中,工程师对电池进行充电放电循环,试验两种电池的循环极限,三元锂电池经过800到1000次循环,而磷酸铁锂电池经过了2000次循环,而正常使用一辆电动汽车上下班通勤,一年的充电循环大概经历40次。

也就是说,所谓的五年换一次电池是不切实际的,而国家出台的政策中规定,厂家对其搭载的动力电池必须满足8年12万公里的质保期,电池衰减必须满足500次充放衰减不超过10%,1000次充放衰减不超过20%,非正常的衰减,厂家应该免费提供维修和更换电池服务。

算来算去,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在花销上居然可以打个平手,那还犹豫什么,买电动车尝个鲜吧!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错了,在其他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真正决定电动车和燃油车胜负的,其实是基础设施。

无论在城市还是郊区,通勤还是长途,在车窗外飞驰后退的风景里,我们总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加油站,这就是基础建设燃油车司机带来的安全感。

但如果你开的是电动车,特别是节假日开电动车跑长途,那你会在寻找充电桩的焦虑中,走到山穷水尽。

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桩保有量,分别为55.8万台和76.3万台,对应充电桩比从2015年的6.4:1下降到了3.2:1。

通常来说,出门在外充电的需求基本是可以满足的,但坏就坏在,持续的充电桩亏损,导致运营商积极性下降,真正可用的充电桩远低于数据提供的数量。

2019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市场报告,报告披露,在中国新能源用户十大城市中,5.8%的公共充电桩不对外开放,北京甚至达到了19.2%的不开放比例。另外,35.9%的公共充电桩停车位被燃油车占领,20.7%的公共充电桩发生故障,13.3%的自主品牌充电桩相互不兼容。

不仅如此,充电时间太长,也成为制约电动车普及的一大障碍,电动汽车充电分为快充和慢充,慢充的优点是不容易损坏电池,但充满电需要6到8个小时;相应的,快充对电池的损害稍大,但是半个小时就能充到80%。

在节假日的高速上,面对本就不富余的充电桩,如果还要选择慢充模式,那对于对于电动车主而言,简直是一场灾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大车企开始研发快充技术。

2021年,东风汽车品牌秋季发布会上,岚图汽车发布自研800v高电压平台及超级快充技术,宁德时代也早早布局,推出自主研发的快充型电芯,15分钟充电80%,速度提升了一倍。

今年4月,阿尔法极狐的首个专属快充站在北京南三环投入运营,首座超充站配备12根电桩,缓解用电需求,小鹏汽车的11个高速超充站已经在7月上线运营,在将来,还将贯通京沪、京广、京港澳等高速路线,但是相比燃油车完善的加油系统而言,电动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铺设道阻且长。

想要铺设足够的充电桩,发展超充技术,涉及到的不仅是车企自身,还需要动力电池企业,电力供应部门等环节的协助,而超充技术对电池带来的损害,还将影响到后续的电池回收。

除了充电不方便之外,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也被广为诟病,2017年,我国公布的第一批电动车推荐目录,其中电动车的平均续航仅为211.6km,到了2020年,续航得到了明显进步,基本能达到391.4km,很多高续航版本,比如极狐阿尔法S,奔驰EQS,续航甚至超过了700km。

但需要注意的是,官方续航NEDC和实际续航可大不一样,NEDC,是新欧洲驾驶循环英文的缩写,是我国在测试汽车续航所采用的循环工况,一个完整的NEDC循环距离是11.007千米,需要1180秒完成。

但是NEDC循环测试是在特定的室内实现的,也就是说,实际行驶和NEDC测试的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别,路面的粗糙程度,车辆的保养情况,堵车对车速的影响,以及天气温度对散热效率的影响,会使你在99%的情形下,开不出工信部给出的续航

续航打个七折,才能接近真实的续航状况,而电动车在低温,比如冬天行驶下,这个数字还要继续打个五折。

原本500公里的续航,在最坏的情况下瞬间降到165公里,上下班通勤完全够用了,但逢年过节根本不敢往高速路上开,尽管电动车具备后续开支低,起步时间短,推背感十足等众多优点,但续航和充电设施的问题不解决,电动车还是只能排在燃油车之后,当个老二。

但正如开头所说,选择电动车还是燃油车,其实也就是这几年才是一个问题。

当我们把眼光放长远,看到碳中和形势下世界各国对电动车的支持,看到老牌燃油车车企战略上的转向,看到能源变革的风口上,电动车的巨大潜力,我们就会发现,电动车的时代,即将到来。

2021年3月6日,奥迪首席执行官马库斯·杜斯曼宣布,奥迪将不会再开发新的燃油发动机,而沃尔沃早在2019年就停止销售生产传统燃油车型,计划在2030年,只出售纯电动汽车,奥迪和沃尔沃的敏锐嗅觉,正代表着,燃油机的辉煌时代即将过去。

转型新能源汽车乃大势所趋,正如前文所说,这个文章不做测评,点到即止。

我们从电动车和燃油车的新车售价谈到补贴政策,从耗电耗油,谈到维修保养;从使用体验,谈到基础建设,恨不得从头发丝比到脚趾尖。

归根到底,反映的还是个人站在时代岔路口的焦虑,毕竟谁也不想几年的积蓄换来的是一辆不满意的车,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如果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那我们能做的,就是深呼一口气,做好甄别信息,定位需求的准备,看清时势,认清事实,作出选择。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