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车企角逐1000公里续航车型,是解决里程焦虑还是“秀肌肉”?

芯智驾──集萃产学研企名家观点,全面剖析AI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等在汽车“大变形”时代的机会与挑战!

集微网消息,里程焦虑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布局密度仍有待提升,不利于汽车充电的便利性;二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较长,无法满足车主即充即走的需求。受焦虑影响,部分潜在车主继续选择传统燃油车。

为消除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焦虑,行业持续对充电网络及其充电效率、单车续航能力加大研发,其中,单车续航能力正成为主机厂比拼内功的方向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份,续航达600公里及以上的车型已超24款。日前,首款续航超10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广汽埃安AION LX也已进入工信部名录,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正式进入市场。

车企开启1000公里长续航角逐

截止目前,行业内已诞生一批续航达600公里及以上的新能源车型,如极氪001、北汽极狐阿尔法S、小鹏P7、特斯拉Model S、广汽Aion V PLUS、合创007蔚来EC6、哪吒U Pro、零跑C11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份,续航达600公里及以上的车型已超24款,且续航超过700公里的车型正逐渐增多。

不过,如上车型中,以为代表,最大NEDC续航刚刚突破700公里。续航焦虑下,各大主机厂仍在寻求研发更长续航车型。

11月5日,在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第10批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中,赫然在列,本批次共有两款车型获推荐,其中一款车型采用镍钴锰三元电池,电池能量密度为205Wh/kg,续航为1008公里,每百公里耗电量为15.8kWh。随后发文表示,这是获工信部公告的首款1000km长续航车型。

伴随新款的推出,超长续航车型再次引起了行业的关注。众所周知,焦虑长期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影响着车主的用车体验。车主钟先生表示:“我的电动车续航达350公里,平时上下班没有问题,但路途稍微长些,还是很担心中途没电,平日出游都是开油车出行。”

事实上,纯电新能源汽车车主普遍存在焦虑问题,这也促成了汽车品牌继续开发具备更高续航车型。在年初的广汽科技日上正式推出“中子星战略”,1000公里长续航正是主推技术之一,广汽集团表示,超长续航版车型的推出,有望缓解行业焦虑。

除了,其他车企也在加速超长续航版车型的布局。本土造车新势力代表企业之一的蔚来汽车在2020年NIO Day上宣布首款轿车ET7将搭载150kWh容量电池组,最高续航可以达到1000km。另一造车新势力智己汽车也在年初表示,在掺硅补锂技术的加持之下,的续航也能达到1000km以上。

而时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势如破竹的比亚迪,电池技术是其长项,也不甘在超长续航上落于人后。在今年9月成都汽车展上,发布了一款ocean-X新车型,该车基于纯电专属e平台3.0中型平台打造,除了2.9s百公里加速、充电5分钟续航150公里的极致性能外,1000公里的超长续航也是该车的亮点之一,计划于2022年问世。

国际车企方面,也是超长续航车型的引领者,近年一直在布局动力电池产业链,推出的4680电池除了降本增效,也在计划将电池直接作用于车身框架,实现大幅提升电池组能量密度,业内专家表示,的全新电池及全新设计,有助于推出续航力长突破1000公里的新车型。

超长续航必要性争议从未间断

从已公布的几款续航达1000公里的车型看,各企业的方案有较大不同,其中,采用的是高镍三元电池,能量密度为205Wh/kg,较年初宣布的280Wh/kg仍有较大差距;蔚来ET7采用的是固态电池方案,能量密度达到360Wh/kg;虽然仍延续刀片电池,不过新的纯电平台改变了原有的结构设计,其将电池组和车身一体化设计,以此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计划搭载4680电池的车型也采用类似设计。

采用新电池方案来提升电池组能量密度是方式之一,不过,“目前电池技术难有大的突破,通过改变电池物理结构来提升能量密度是重要方式之一。”如上车企中,均采用此方案。

有业内人士认为,以目前的动力电池成本,无论是何种方案,提升汽车的续航,意味着成本大幅增加,以此来追求超长续航并不可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年初就曾公开表示,既能做到超长续航,又能实现低成本的新能源汽车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实上,“中子星战略”在发布时,总经理古惠南就表示,续航达1000公里的新能源车成本不会低。业内分析认为,超长续航版的售价在40万+,远高于目前常规续航版22.96-34.96万的售价;而计划推出的ET 7车型,700公里续航版预售价格为52.6万元,超长续航版价格将会更贵。

锂电行业分析师陈磊(化名)认为,“新能源汽车续航达1000公里确实有其市场需求,但以现在的电池技术来说,通过电池堆叠方式来实现超长续航不符合市场实际需求;固态电池价格昂贵且技术不够成熟,也不适于市场推广。从目前市场主流车型看,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已经能与燃油车相媲美,甚至超过燃油车,完全能满足很多家庭的日常用车需求,继续提升汽车的续航没有必要性。”

“目前人们的焦虑实际体现在充电不方便、充电效率慢等方面。”陈磊继续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分析认为,完善充电网络和发展快充技术,从长远看,更符合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事实上,除了社会加大充电桩网络布局,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在加速建设各自的充电网络。公开资料显示,截至9月底,小鹏汽车已于全国铺开439座小鹏品牌超充站,覆盖121个城市;截止11月3日,已在全国布局换电站600座,其中高速公路换电站125座,超充站455座,共计2,680根超充桩;也已在全国开放超过7600根超级充电桩。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也显示,2021年,除2月外,其余各月单车平均装车电量均低于2019年的单车平均装车电量,如今年10月份的单车平均装车电量为46.4kWh,低于2019年10月的49.1kWh。侧面反映出,随着充电网络的完善、充电效率的提升,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单车平均装车电量存在下降趋势。

2019-2021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单台车平均装车电量

(单位:kWh,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与此同时,主机厂也在理性发展超长续航车型。虽然也在布局1000公里超长续航版车型,但它认为,目前市场对1000公里续航车型的需求为小众需求,潜在购买者只有1%;因此,的超长续航技术目前只是储备技术,暂不对外公开;同时,由于成本原因,短期内也不会将该车型上市。

另外,超长续航车型的真实续航能力也令市场持怀疑态度。新能源汽车车主毛先生表示,其购买的某知名品牌纯电动汽车的厂家数据为支持600公里续航,“跑高速实际不到500公里。”近期,长安汽车、北汽新能源等多个汽车品牌均被爆出汽车续航严重虚标的问题;业内人士根据超长续航版公开数据分析认为,该车给出的百公里耗电量过于理想化,实际续航同样值得斟酌。

对此,陈磊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迭代仍在快速进行中,企业的技术实力越强,对他们的市场竞争越有利,而电池技术作为‘三电’技术之一,支持的续航越长,越体现出企业的实力。分析认为,车企推出1000公里的超长续航车型,展示技术实力的意义要大于实际的应用效果,至于是否存在虚标,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校对/James)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