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手握17万,大众ID.3对比比亚迪宋PLUS EV,选谁

在全球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伟大道路上,新能源车成了交通工具转型的重点,无论国内国外都掀起了一场电动车风暴,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选择一款好产品是最为重要的。今天我就为大家带来两款热门的车型大众ID.3和比亚迪宋PLUS EV,预算17万,看看到底谁更值得选?

外观:大众ID.3设计更前卫

两车首先的不同在于外观的风格上, EV在设计上继续延续Dragon Face 3.0的理念,只不过在车头处针对自己电动车型的身份使用了封闭式中网设计,但看上去依然灵动优雅。而ID.3更像是一个来自异次元的车型,车头看上去充满了前卫的设计,尤其是底部包围处的阵列浮雕纹理,让视觉效果层次颇为丰富。

车侧部分的设计两车也有所不同, EV有着4705*1890*1680mm的体型,其轴距达到了2765mm,在车侧更多体现的是传统车型在电动车转型道路上的延续,因此看很难从侧面区分这是否是一台电动车型,优雅的腰线贯穿头尾,加上流畅的车顶线条和充满力量感的尾部,这些都是经典的传统车型设计。

ID.3体型上看要小很多,4261*1778*1568mm的尺寸和2765mm的轴距让它看上去非常精干,不过相比 EV,ID.3更像是划时代的作品,科幻气息浓郁的20英寸的轮圈配上C柱与车头相呼应的点阵设计,都让它的辨识度大幅提升。

车尾的设计两车都保持了不错的美感, EV通过贯穿尾灯和凹凸的尾门型面营造了不错的层次感,而ID.3依然注重个性化的设计,黑色的尾门和扰流板组件在视觉上能带来更强的整体感。

内饰:宋PLUS EV更科技,大众ID.3更简约

来到车内, EV有着系列统一的设计,触手可及的地方均使用了柔软的材质包覆,加上冷暖色系分明的内饰配色,保证了车内应有的豪华质感,12.8英寸旋转中控屏相当惹眼,不仅提升了科技感,还带来了一定的可玩性。

ID.3则一改传统的内饰布局,选择了最新的极简主义风格,更少的实体按键和全面液晶屏的座舱保持了电动车应有的科技感。车内内饰的配色与外观色彩保持同步,算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小惊喜。

配置上, EV的车机内置了DiLink 3.0智能网联系统,内置了许多实用的APP,包括酷我音乐、喜马拉雅和抖音等,非常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偏好。而ID.3的车机也内置了MOS智联系统,支持语音、远程和第三方应用,更惊喜的是ID.3搭载了AR抬头显示,每当转弯接近路口时,可以获得更加直观的导航。

续航及驾驶感受:宋PLUS EV更“持久”,大众ID.3更轻快

EV匹配的是综合功率为135kW,扭矩280牛米的电机,搭载的是磷酸铁锂刀片电池,NEDC续航达到了505公里。 EV提供了ECO、NORMAL、SPORT和雪地四种模式,除了SPORT模式下会有明显更积极的动力响应外,其他模式均表现偏舒适,看得出 EV的定位仍然是偏向家用。

EV不同的是,ID.3开起来明显要更有乐趣,它采用了同级少见的后置后驱布局,其电机功率达到了125kW,最大扭矩310牛米,这也赋予了ID.3更强的动力输出,电池为三元结构,NEDC续航为430公里,相比 EV要短一些。实际开上去,ID.3有着更贴近燃油车的驾驶感,灵敏的踏板设定能在你深踩时带来惊人的推背感,相比 EV要更有运动感。

写在最后

EV和ID.3都有清晰的个性和各自的目标群体,两者都有颜值颇高的外观内饰,同时配置方面也足够新潮和前沿,明显的不同在于续航和驾驶感受,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虽然ID.3在续航方面有些弱势,但是更强的动力和驾驶乐趣是 EV无法给到的。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