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Model Y不错,但我就是不喜欢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都在拍视频,写的文章也是一些汽车知识类、行业知识类、驾驶技巧类的东西,好久都没有针对某一款车型来做图文方面的内容了。其实在当下流量不值钱的时代,移动端视频内容如此发达的今天,视频类内容在视觉感官上能让各位观众老爷们看得更爽,图文内容阅读时间长,白纸黑字跟视频画面相比还是缺少了点乐趣。但有时候,我还是更喜欢沉下心来好好阅读一篇文章,尤其是碰到一些好文和科普类文章的时候,相比于视频来说更能激发我的兴趣。

扯远了,不说那么多废话,今天要说的车是特斯拉Model Y,2021款标准续航后驱版,也就是27.6万元那台。

对于这台车来说,动态基础没得说,称得上是这个价位数一数二的动态体验,哪怕是我拿的这台单电机版,加速感受也非常棒。底盘部分操控也非常的好,仅2圈的转向多数只会出现在性能车上,而却依然这么激进。转向响应很灵敏,无论是横摆、后轴跟随性都很快,加上电动车低重心的优势以及255的米其林PS EV宽胎,让这台车能稳稳地吸在地面上,所以动态基础给8.5分一点毛病没有。不过今天我主要是想说说除了动态之外的一些部分,也是我比较讨厌的部分。

外观内饰啥的我就不说了,没什么意思,重点还是说说这台车给我的使用体验是怎么样的。经过2天的驾驶后,我总结出了一个我觉得比较贴合这台车的结论——

有着相当产品力的“粗制滥造”的驾驶机器。

● “粗制滥造”

首先粗制滥造这里是加了双引号的,原因是我认为这台车在很多细节部分处理不当,甚至压根懒得处理,而这些细节,大部分都能在4S店里很直观的能看到。

1. 开合件接缝过大

远看给我的第一感觉,无论是车漆的质量,还是整车的线条、比例、造型来说,都没什么毛病,照我看来,谈不上好看,但起码不丑。不过凑近了看就会发现,车门、尾门、前备仓等开合部件处的间隙,接缝都比较大,尤其是车门处,算是目前大部分主流产品中数一数二的那种大。虽说国产后的,工艺上比漂亮国的好不少,我甚至听一位Model 3早期进口版本车主跟我说,他的车左右门缝、后备箱、前备厢、B柱内饰左右饰板等,但凡是有装配的地方,基本上缝隙都是不均匀且不对称的,肉眼可见的那种。

如果要说国产后改进的地方吧,我觉得也就是整体性好了,虽然缝还是宽,但好歹左右对称的程度很接近了,我反正肉眼没看出来有不对称的地方,这点对强迫症患者来说,好歹舒服了不少。理论上来说,缝隙越大,高速行驶的时候越容易在这些缝隙的位置产生“呼呼响”的风噪,甚至还会有从外面往里面漏风的情况,但好在这些问题,我手上的这台上并没有出现,其他人的我不知道,所以这个只能算一个外观感知质量的问题,还上升不到性能部分,可以接受。

2. 内饰简陋单薄

官方称之为“简约风格”,并且似乎还有许多特粉也崇尚这种设计风格,看起来就非常“GEEK”。可拉倒吧,省成本就省成本,说这么冠冕堂皇干啥呢,我觉得换成“简陋”更贴切。

首先人机工程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驾驶员调整到合适的坐姿很方便,方向盘上下前后的调节范围也够大,没什么硬伤。这套内饰最大的问题,是取消了前面的仪表台,跟驾驶相关的内容比如车速、转向灯状况等,全都需要在中间的大屏幕上进行操作,除了方向盘上的两个滚轮和左边的传统组合开关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实体按键。哦对了,还有顶棚上的双闪开关,也算一个。

虽然以前也有过仪表台不在驾驶员正前方的车辆,比如当年的雪铁龙世嘉比亚迪e6等,但那种非主流的设计,目前也已经被弃用了,改回了驾驶员正前方的设计,并且哪怕是上述两款车型,个人觉得余光扫一下就能大概看到车速信息。而的设计,则需要我很刻意的去看才能看到,这样一来不但麻烦,更重要的是,视线偏移越多,离开路面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其次是转向灯。的转向灯组合开关跟BMW是同一种设计,就是通过电信号判断方向盘是否回中进而熄灭转向灯,不像我们大部分车用的机械式,回正的时候触发一个小开关,开关回弹才能熄灭转向灯。

这个开关本身没有毛病,但的转向灯车内指示,同样也需要在中间的屏幕才能看到,并且只有小小的图标显示,这样也就算了,我听声音判断一下,但是这个转向灯的声音是真的小啊,难道这个是可调的吗?如果是,为什么要设置成可调的?所以电子开关+不清晰的指示+过小的声音=我经常不知道我的转向灯关闭了没有,尤其是在高速变道时,方向盘转角非常小,有时候是不会触发回正信号的。这就造成了有几次我开着,转向灯是一直在闪着,直到我看了眼屏幕才还没关。

最后是雨刮器的控制。绝大部分车辆采用的都是通过方向盘后面的组合开关对雨刮器进行操控,而同样把这部分放在了中央大屏幕里,这是我觉得最危险的地方。试想一下,当你在高速行驶时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如果你没有提前打开自动雨刷的功能,这时候你就需要操作中控屏打开雨刮器,而很可能就是这1-2s的视线转移,便会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我相信对于很多驾驶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而言,适应后操作起来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考虑到新手消费者,这就说不准了。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语音识别功能啊,谁还用实体按键操控,说句话就完事了,视线同样不需要离开路面。可问题是,的这个系统,是需要充钱才能用的,如果没充钱,没网络,语音控制功能是不工作的,哪怕是让它操作车内的各种功能。这点就很恶心了啊,你说充钱买流量听歌啥的就算了,凭什么车内的原有固件操控也需要花钱才能用语音控制?虽然也不差这9块钱的每月定购,但这是原则问题啊,就像你买菜的时候别人多坑你几块钱,不是差这点,是心里不舒服!

3. 座椅单薄,贴合感差

虽然座椅单薄不是导致贴合感差的原因,但最起码,要做到既有柔软度又有支撑,并且贴合感还比较好的设计,一般而言座椅就不会薄,具体可以参考凡尔赛C5 X的座椅单薄得我能从侧面一手掌握,就跟我手掌心这么宽而已,而后排还要更扁。

而贴合感方面,的这张座椅同样做得比较差。首先座椅的纵向支撑是没问题的,但侧向支撑比较差,过弯时侧腰得不到很好的支撑效果。其次是贴合度,除了背部下半部分和腰部有比较好的贴合外,上半部分和侧面都没有很好的贴着驾驶员,不过好在坐垫的长度和宽度都足够,支撑也比较到位。

另外这张座椅我猜测应该是和采用的是同一款,并没有针对车型进行修改,所以为了满足SUV的高坐姿,硬生在地板下进行加高,看着就像垫了几块砖头一样。当然视觉观感差也无所谓了,重要的是这个高度是真的大,从后排滚瓶矿泉水啥的到前排,是完全有可能影响到驾驶员操作的,万一卡着刹车就更危险了。不过这种设计也有好处,就是后排的乘客可以很舒服的把脚伸到前排座椅底下,提高舒适度。

4. 内饰松散

按道理这种极简风格的内饰设计,取消了绝大部分的物理按键,对零部件异响的控制应该更容易,但是却依然没能避免。首先是过连续小冲击路面的时候,车内门封板、B柱饰板、前仪表台等,多多少少都能听到细碎的零部件松散的振动声。其次是遇到大冲击的时候,车内B柱附近的饰板有明显的松散声。虽然在各种内饰的设计和氛围营造、用料、材质等都做到了比较不错的水准,但是这些乱七八糟的异响就让给我觉得细节做得很不到位,我相信这也不是用户愿意听到的声音。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之前有网友爆出了的“探鬼”雷达,当时我也就看个乐,结果我拿到的24h之内,也碰到了这种情况,虽说不影响驾驶体验,但还是能说明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Bug,大家也图个乐就行了。

以上就是我对的一些使用感受,我非常肯定它在操控和底盘上的优秀,但同时也想吐槽它身上存在的一些缺点。所以我觉得大家还是理性一点看待一款产品,具体这些问题对你构不构成影响,就看各位自己的接受程度和想法了。

文|莫逸龙

图|莫逸龙


标签: Model Y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