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300亿研发新车,销售额不如特斯拉Autopilot一功能?

2.3亿元。

这是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包在中国市场一个月的销售收入。相比之下,“处处对标”的小鹏汽车,旗下的第一款量产车G3在6月的销量才有674辆。就算这些车全部是其售价19.68万元的顶配车型,其销售收入也才不到1.4亿元。结合“300亿融资额”,投入产出比感人到令人发指……

其实,售价6.4万元的FSD功能体验并不完善。其中红绿灯识别和城市街道自动辅助驾驶还未上线,自动泊车、智能召唤和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等功能时不时还会造成剐蹭乃至更严重的事故。不过,这都不影响Model 3连带FSD的大卖。依靠着智能化与新能源汽车免限牌的优势,今年7月这款车在中国卖出了超过1.1万辆,在一线城市已经碾压了所有传统豪华品牌的燃油车。

还不完美的智能驾驶,为何就帮上了中国一线城市汽车市场的“最强王者”?其实,功能的使用体验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清晰有效的交互逻辑,以及将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完美“双智融合”,才是Autopilot帮助胜出的核心要素。

贯穿自动驾驶全流程的交互体验

与大家想象的可能不一样,Autopilot的基础功能,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拥堵辅助等等已经在传统车企,尤其是豪华品牌的大量车型上实现了量产。然而,这些功能的具体使用感受,尤其是交互体验,则远逊于

其实就像“把大象装进冰箱”这个西方现代存在主义哲学问题一样,使用智能驾驶的流程也很简单:开启条件确认,打开功能,功能运行状态。然而就这三点,传统车企大多也没做好。为了生动形象,下面我们穿插了宝马大众的两款知名产品用来举例。

1、开启条件确认。这点恰好是很多汽车品牌,乃至用户忽略的部分。不像陡坡缓降、雪地模式等可以直接开启的功能,智能驾驶的设定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例如自适应巡航需要车辆达到一定速度后开启,部分车辆对速度的设定区间还有要求。而车道保持功能则要求道路环境的车道线足够清晰。

在传统车企的产品上,基本没有对相应功能的开启条件进行明确。当你试图打开自适应巡航功能的时候,车辆仪表盘(前提还是液晶仪表)上往往只会出现一个尺寸堪比“机油不足”信号灯的小型图标,里面会显示你设定好的速度值。更令人发指的是,用户往往还需要提前在车辆菜单栏中深埋的巡航设置页面选好,你要开启的是自适应巡航,还是单纯的定速巡航。但问题是,为什么要在一辆有自适应巡航的车上,用定速巡航?好比是在一台5G手机上,你有多大的几率会选择切换回2G网络?

在车道保持功能上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以2019款速腾为例,这款车搭载的车道保持功能可否开启完全没有提示,用户只能自己操作按钮后通过仪表盘上的小图标确认是否开启成功。如果一次不成,那就多按几次好了。

相比之下,在显示车辆当前行驶状态区域(不全是在仪表盘,因为压根就没有仪表)的醒目位置设置了方向盘形状的图标。一旦开启条件满足,灰色的图标便会出现,提醒用户可以使用Autopilot了。

这种交互方式不仅能够为用户开启智能驾驶功能提供了指引,还起到了提醒用户的作用:“Autopilot可以开启啦,你要不要用一下?”毕竟,尽管广大汽车爱好者对的智能驾驶已经早有认知,但产品需要帮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当然,对于这一点,还可以做得更好。

2、打开功能。该环节的核心是方便快捷,然而这也是传统车企做的最差的一环。看看宝马X5的方向盘,你是否知道该如何打开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功能?

点开两张图你可以看到,的智能驾驶功能的开启和调节,分别由方向盘左半区的不同按键负责。用户开启时需要按照顺序进行相应操作,这直接增加了车主的学习成本。常用功能是否能做到一键开启,对于用户的使用频率来说至关重要。而传统车企的智能驾驶功能,需要三到四步才能打开,自然没有太多人愿意用。

提供的则是一套称得上典范的方案。整个功能完全被集成在了怀挡上。向下直接拨到底便是打开自适应巡航,两下便是开启车道保持。“双扣操作”,已经成为了车主为试驾他车的朋友们提供的最为简单有力的教程。

3、状态监控。如果说我们对Autopilot的交互体验在智能驾驶的开启环节的评价是“超越”的话,那么对于车辆智能驾驶过程中的状态监控,便能称得上是“引领行业”了。

发布Autopilot之前,没有一家车企将车辆传感器探测到的道路周遭环境,以可视化的方式在屏幕上呈现给用户。通过车辆仪表盘(Model SModel X)或中控屏(),用户可以清晰地得知车辆传感器“看到”了周围的几辆车,分别是什么类型。是的,第一个在屏幕上区分出周围环境中的物体是公交车、货车还是轿车,以及摩托车和行人。此外Autopilot每次进行大型OTA更新后,便会在交互上马上体现出来。用户可以直接感知到“我的车能看到的车更多了”,以及车辆在进行自动变道等操作的路线选择。

这种交互模式的意义不仅限于提升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用户通过准确的车辆状态监控,构建起了对Autopilot功能的信心。在国内外的社交网站上,你可以看到各国的车主放开方向盘,甚至在行车中坐到后排的视频。尽管这类行为不仅“作死”而且违法,但从侧面展示出,用户对于Autopilot的信任程度。

也正是这种信任,让广大车主创造了30亿英里(约合48.3亿公里)的Autopilot使用里程,其中有10亿英里还来自导航辅助驾驶。如今上市的所有配备了智能驾驶的量产车,都提供了类似的交互界面。只是感知到的车辆并没有Autopilot那么多。

从惊喜到信任:“双智融合”才是做好智能驾驶的核心

分析了这么多现象,那么来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用户,为了的智能驾驶买单?

我们的结论是,Autopilot的优势不止体现在其实际的上路表现。更重要的是其成功地将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的“双智融合”,给用户提供了极佳的使用体验。

首先,贯穿功能开启条件确认,开启缓解的优秀交互体验,为用户使用Autopilot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如今,蔚来、小鹏等主打智能化的造车新势力们,均将各自车上的智能驾驶设置为了“一键开启”。

接着,状态监控环节对于道路情况的清晰呈现,给不少初次使用的用户带来了“惊喜感”:原来我的车能“看”到路上发生的各种情况,它甚至比我看到的更多。

最后,用户对于车辆的智能驾驶系统从惊喜转化为了“信任”。“强大,是证明自己可靠的不二法门”,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智能驾驶系统。这种信任最后也转化为用户对于Autopilot溢价的接受,甚至推动用户为尚未到来的功能买单。

探测距离、电子电气架构、传感、视觉技术路线……这些底层技术并不能让用户直接感知到智能驾驶的强大与便捷。而只有将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双智融合”,才能够让车主离不开这项功能。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