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扎实造车基本功助ID.家族月销持续破万

“随着新能源车型销量的强劲增长,以及今年推出的ID.家族车型在9月份即实现月销量破万,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的电动化转型步伐正在加快”,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博士发表此番评述时,正值大众汽车品牌前三季度向消费者交付近6.96万辆新能源汽车之际。其中上市仅半年的ID.家族车型共计交付近3万辆。而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大众ID.家族的交付量已达12736台,环比9月继续增长25.8%。



眼下,大众ID.家族产品已经成为传统车企新能源产品的代表,在由一众新势力品牌产品汇成的纯电车海中冲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航路。看看如今的电动车市场吧,新势力品牌产品已经先入为主的为万千新世代消费者灌输好了一套纯电动车多少都会遵循的设计真言——外形要前卫、内饰要简约,更重要的是车内屏幕一定要大、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一定要满级,车载传感器以及智能技术接口最好都能为日后扩展出炫酷的功能留足余地,至少要能满足广告宣传的话术所需。






并无不妥,无可厚非的智能交通工具设计逻辑。只是实话实说,这在带领传统品牌纯电产品实现销量突破的大众ID.家族上却体现得并不算明显。即便如此,大众ID.家族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还是有着不错的趋势。该如何总结一番深思熟虑后最终选择购买大众ID.系列的客户们的特点呢?或许对“汽车”这一事物的理解角度,会决定一部分消费者对纯电产品的选择方向。所以,我们也应该看看大众是如何将传统车企在汽车研发上积累的丰富经验应用于纯电动产品的。或许从产品研发开始,他就与先入为主的新势力品牌有着截然不同的角度。



以实际使用经验为起点开发的智能助驾系统


“选用与驾驶者直观沟通的新方式,将分散注意力的风险降至最低十分重要”,Stefan Franke博士如此认为。作为ID. Light开发者之一,Stefan Franke博士曾负责该系统的开发有4年多的时间。确实,在ID.系列产品上,我们并没有看到用“巨型Pad”掌控一切的设计方式,车辆控制件及其操控方法也一目了然,且大都遵循了汽车在百年来为人们提供的使用逻辑。用一块或数块绚丽的大屏幕来解决关于驾驶所需的一切确实很酷,可从大众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开发的辅助系统能在最恰当的时间为驾驶提供必要、直观的信息”,大众汽车项目经理Sascha Ziebart如此说到。



于是,安装在车内前风挡玻璃底部的ID. Light会始终在驾驶者视野范围内提供信息。这是一条贯穿于车内前风挡底部,由54个彩色发光二极管构成的智能灯带,能用色彩变换和灯光流动的简单方式提示诸如导航转弯等辅助信息——驾驶员无须将目光从道路移到“中控大Pad”上,也无需在大脑里对声音指令进行进一步转换。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众“ID. Light”——一套用极简色彩图形信号传递视觉信息的系统——代表了大众品牌从汽车实际使用经验的角度进行开发、没有炫酷表面文章却超级实用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智能手机为新世代消费者开启了一个通向未来互联世界的大门。就此,人们开始想当然的将智能手机的设计理念移形换位到了各种与“智能”沾边的新颖产品上。从智能手表到智能家电、从商场的问路机器人到电动汽车,屏幕就是“脸”、软件功能就是“简历”的自我推销方式已经成为人们对智能产品的主流认知。


一切其实都无比正确,只是作用于不同类型的产品时,除了最能博人眼球的“智能”属性,新产品本身的基本性能是否有了脚踏实地的精进和提升呢?直说了吧,这一点是我认为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品牌在发力方向上区别最大的地方。新势力品牌在软件和生活互联功能上的研发与整合能力远强于传统车企,而传统车企对于汽车在最基本使用环节的理解有着新势力品牌学不来的丰富经验。



举个例子,无论品牌还是能源类型,厂家都会努力让自己的产品做到具有最优的现场安全性——我是指避免事故发生以及在不可避免的事故中将人员伤害降到最低。这也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产品信息,对电动车来说也不例外。那么对于保值率、使用便利性和偶发使用环境中的性能稳定性呢?毕竟汽车不是智能手机这样更换迅速的“智能快消品”。



你的电动车禁得起“滥用”么?


“滥用测试”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这原本是隐匿在各种强制和第三方碰撞试验之外,汽厂家对自己产品进行的更深层的测试。比如将车辆电池包加热到55℃后,立刻浸入到接近0℃的冰水中——用来模拟电动车驶过冰水路面;再比如将满载的车辆从近17米的高空落下,让车头撞到直径5.4cm的柱子上,通过碰撞能量高达37.6万焦耳的正面碰撞来充分验证电池的安全可靠性。这些正是大众研发ID.系列产品时使用的“滥用测试”项目。




经验的车主常会提到“车漆软硬”的概念,这直接影响了车辆在使用几年后是否还能较好的保持“新车状态”。在ID.4系列上,测试团队通过在吐鲁番经历200km灰尘道路、1500km碎石灰尘道路和2000km全碎石道路的驱车狂奔,来验证ID.4系列产品在极端工况下的整车密封性及车身表面油漆的保护和耐冲击能力。举例来说,ID.4 X产品都采用了同级产品2倍的清漆厚度以保持外观持久如新,并用长达12年的车身防腐保证、不大于3μm的生产误差及空腔注蜡等工艺增加车辆长期使用后的安全性与保值率——一如大众对常规燃油车型的标准。



所谓“滥用工况试验”,还涉及到了许多极端但生活中确实会偶遇的状况。例如针对小小的车门把手——ID.系列产品配备的微触隐藏门把手,在研发时就经历了从-40℃至90℃环境下10万次循环正常解锁等耐久试验,以及100bar水压下用80℃高温水冲洗后还必须保证功能正常且无变形或损伤的试验。


一系列如此的细节,透露出了大众在ID.系列产品的研发都倾注了自己在传统燃油车研发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新能源产品来说,还有哪些传统车企更加擅长的领域呢?车辆机械部分的设计,以及完善的配套测试设施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360°无死角电池防护


如果你的电池系统通过浸没在1米深的水里24小时来模拟地库泡水、台风地面积水或高压水枪洗车等情形的测试后还能安然无恙,在以60g(国标为25g)的加速度弹射搭载电池包的冲击平台后仍能安全,模拟车辆底部经过球击托底后电池包仍可正常使用——显然你会对自己买到的电动车更加信赖,尽管这些测试针对的都是一些极其不常见的情形。



实际上,大众在舞台背后默默进行的研发与测试过程已经在台前让ID.4系列产品取得了可以量化的成绩。在更为苛刻的新版测评标准下,ID.4 X系列产品成为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测试中,迄今为止首款且唯一一款四大指数测评成绩全优秀的车型。这意味着ID.4 X不仅在关乎安全的“车内成员”、“车外行人”、“辅助安全”上成绩全“优”,在与用车成本息息相关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上也同为“优秀”成绩。



“ID.”优秀品质源自扎实造车基本功



是啊,可能我们在车内尝试用语音控制点外卖,或让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即刻开工的次数少之又少,但当车里有个具备如此功能的“移动天猫精灵”时,还是会极大激发出我们对车辆的好感;是啊,当我们在漫长的用车历程中,发现无论开车北至冰锥挂门槛,还是南到漆面可煎蛋,自己的ID.系列产品都能性能稳定的完美运转,发现在使用多年后车辆还能如初进家门的新伙计一样保持良好状态,我们都会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欣慰。



平心而论,ID.系列产品作为新鲜的大众品牌纯电动车,并没在功能上让人们感觉有太多新鲜。它没有太多诸如“移动天猫精灵”那样说出来就让人眼前一亮的功能——当然,ID. Light的奇思妙想当属相当惊艳——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一部纯电能源的大众品牌汽车,具备聪明且符合实际驾车需求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以及大众产品一直以来的优秀品质。不过,由丰富研发经验支撑起来的可靠品质、说到做到的产品性能,不正是大众ID.系列最吸引人的地方吗?



当一部分新能源产品用炫酷的外表与科技,在第一时间锁住各位眼球时,各位不妨给自己一小段冷却时间,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产品起步略晚,但它们正在用扎实的造车基本功逐步将新能源产品带入一个更加理性的研发与选购环境。瞩目“智能”与“互联”的时代,人们过着缤纷多彩的现实生活,无论新势力还是老资历车厂的新能源产品,都有值得备选入库的充足理由。像大众ID.系列这样的新能源产品就像是一座醒过来的活火山,传统车企用技术经验堆积起的熔岩已经将它顶出地面,早晚会在新势力产品汇成的电车海洋中迎来爆发。


标签: 造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