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龙湾宣言一旦实现将撬动全球汽车业格局

500亿元、年销售365万辆、自研自产7nm制程车规级SOC芯片和碳化硅功率芯片、自建地轨卫星高精度导航实现“全球无盲区”的通信及厘米级高精定位覆盖等,吉利汽车集团刚刚在龙湾发布的智能吉利2025战略可谓雄心勃勃!

 




几天前,吉利汽车集团在杭州湾研究总院正式发布了“智能吉利2025”战略。


发布会上,集团CEO淦家阅和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瑞平等人公布的内容,信息量相当之大,总结起来主要包括:5年内研发投入将达1500亿元,发布主力面向新能源领域的“雷神动力”品牌,及其相关的全新动力总成和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领域的全栈自研生态体系,尤其在自研自产车规级芯片和自建低轨卫星高精度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成绩;未来五年集团旗下各品牌推出超过25款全新车型,2025年全球总销售365万辆新车,并创立一个基于专属架构平台的全新科技新能源换电出行品牌……





毫无疑问,集团刚刚在世人面前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巨型FLAG”。说实话,在发布会现场,当听到集团CEO淦家阅宣布2025年全球销量要达到365万辆时,很多媒体同行都第一时间表示了怀疑,毕竟以目前公布的2021年1-10月销量数据来看,今年的全年销量大概率会停留在130万辆左右,距离365万辆的目标至少还有230万辆,而留给吉利的时间却只有区区4年了,能实现吗?









“龙湾宣言”1500亿+365万辆目标明确


即使抛开两年来疫情对吉利和整个汽车行业的影响(包括芯片供应问题),四年内完成至少180万辆的增量也是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所以,有这样的怀疑其实非常正常,但是既然已经定下来“小目标”,那就应该考虑该如何完成?我们不妨来认真探究一番,吉利的龙湾宣言,都有哪些货真价实的看点吧!





不妨先从战略层面细致梳理一下,龙湾宣言的九项行动/目标。

一、5年内研发投入1500亿元。依托吉利全球5大研发+5大造型中心的国际化研发体系,到2025年实现行业软件人才占比最高,软件开发效率最高,并深耕基础科学领域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二、实现自动驾驶的全栈自研,加快实现智能出行“零事故、零伤亡”的愿景,到2025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完全掌握L5级自动驾驶。

 

三、5年内推出25款全新车,包括吉利品牌10余款,主力车系全面智能化、新能源化,以及长续航串并联、可增程、可直驱、可电驱的混动系统,PHEV纯电续航最高超200km;几何品牌从2022年开始陆续推出5款以上纯电架构(含浩瀚架构)打造的全新车,覆盖主流纯电市场;领克品牌推出5款以上全新车型,2023年首款电动SUV率先投放欧洲。另外会创立一个全新的科技新能源换电出行品牌,并基于专属架构平台陆续推出5款可换电的智能纯电产品。





四、2025年度实现集团总销量365万辆,保持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其中,极氪科技65万辆,集团300万辆(国内市场吉利品牌130万辆、几何品牌30万辆、品牌60万辆、全新的科技换电出行品牌20万辆,集团海外销量60万辆)。新能源销量达到90万辆,占比30%,如加上品牌,吉利新能源的整体销量占比将超过40%。


五、全面推进全球化进程(2025海外销量达到60万辆)。吉利品牌将重点布局东欧、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等“一带一路”国家,品牌将深化“欧洲战略”和“亚太战略”,在俄罗斯、马来西亚、澳新等国布局,并把宝腾打造成马来西亚第一、东盟前三的汽车品牌。


六、至2025年碳排放总量减少25%,到2045年实现碳中和。


七、数字化赋能商业模式升级,实现移动终端100%全场景数字化价值链。2025 年,吉利、几何、三大品牌实现 100%用户数字化服务,100%用户直联,超 2000 家数字化智慧门店,App用户规模超1000万,确保24小时内100%用户意见的反馈。

 


八、通过“全面架构造车”提升规模效应,降低车型研发及供应链成本,研发效率提升30%,实现单车平均收入提升30%。


九、中国汽车史上“手笔最大”的员工股权激励计划:3.5亿股股权首批激励万名员工,让更多的核心员工从“打工人”蜕变成为“合伙人”。


显而易见,“智能吉利2025”战略路径清晰,目标明确。从基础学科研究到车型技术研发,从传统动力、混动到新能源和碳中和,从新产品规划到全球市场布局,从直联用户到激励内部员工,以及降低研发、生产成本提升单车利润,几乎涵盖了所有环节,而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总销量365万辆。





试想一下这个目标一旦达成将是怎样的局面?2020年全球十大车企排名第八的福特汽车总销量为418.7万辆,之后是戴姆勒-奔驰集团的253万辆,也就是说如果单以销量计,届时集团将很大可能进入全球Top 10,这绝对是可以冲击全球汽车产业结构的大事件。一来,这个成绩将是在没有合资项目的前提下取得的(吉利雷诺合资项目还无法计算其中),可谓根基扎实;二来,当吉利真的做到这一点时,仅仅是我们中国国内的消费者对于中国品牌的好感度和信任度会不会更进一步呢,直接或者间接地引来更多的国产车消费者?而且中国车还海外市场的局面大概率也会得到长足进步。









雷神动力领衔 争夺技术制高点


大战略已经定下,要如何在战术上一步步迈进?“雷神动力”的发布,是头炮,也是最重要的一炮,在我看来应该算得上是集团接下来陆续推出25+全新产品的基石。 

 





此次发布会上发布的“雷神动力”品牌,其产品矩阵包括雷神智擎Hi·X混动系统、高效传动系统、高效引擎和新一代电驱装置“E驱”。其中,雷神智擎Hi·X包含1.5TD/2.0TD混动专用发动机和DHT(1挡变速器)/DHT Pro(3挡变速器)混动专用变速器,支持A0~C级车型全覆盖,同时涵盖HEV、PHEV、REEV等多种混动技术。


这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刷新了全球量产车最高热效率纪录的雷神智擎Hi·X 1.5TD混动专用发动机,其热效率达到43.32%,以及集成了3挡变速器的DHT Pro传动系统,是全球目前为止最紧凑的混动专用变速器,最大输出扭矩4920N·m、扭质比达41N·m/kg,在全球范围内应该都是最为先进的一套装置了,而且它还首次实现混动系统全动力域FOTA升级功能。









根据官方披露的规划,雷神智擎Hi·X混动系统将首先搭载在吉利“中国星”系列车型上,未来三年则会有20余款车型装备,以实现混动主流细分市场销量第一。










自研自制芯片 2025以后不存在卡脖子


有了高效、节能的动力系统,智能化则是汽车行业所有参与者绕不开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对此,集团CEO淦家阅宣布了构建“一网三体系”目标。




“一网”即“智能吉利科技生态网”。是以智能架构为基础,围绕芯片、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和卫星网搭建端到端的自研体系和生态联盟,驱动用户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上的体验不断进化。为此,吉利事实上已经成为全球唯一具备卫星通讯和定位、高精地图和导航、汽车芯片到软硬件全栈自研的汽车企业,几年前就已经竖起了“智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门槛。

 




架构方面,大家耳熟能详的BMA、CMA、SPA和SEA(浩瀚)四大世界级架构,其实已经让吉利旗下的各大品牌品尝到了胜利的滋味;而在此之外,吉利还将以GEEA 2.0电子电气架构继续赋能新车型开发,使吉利当前的智能架构不仅拥有全面兼容多元化能源、模块化优势领先、研发效率高等优点,还兼有高速发达的神经网络,而可预见的未来,这套架构将进化至GEEA 3.0中央计算平台架构,引领智能汽车从“域控制”向“中央超级大脑”进化。

 




2021年,全球汽车业遭遇了始料未及的芯片慌,导致各大车企被迫大规模减产。芯片,一下子从幕后英雄被推到了聚光灯下,而集团显然早已有所布局,否则也不会在发布会上拿出吉利“芯擎”科技自研的采用车规级7nm工艺的智能座舱芯片SE1000。


按计划,这块芯片在完成车规级认证后,明年将量产成为中国第一颗7nm制程的车规级SOC芯片;而后续还吉利将推出5nm制程的车载一体化超算平台芯片和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在实现L3级智能驾驶的基础上实现“算力可拓展”,满足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算力需求。毕竟,作为软件平台操作系统的基础,软件可以决定智能体验的上限,而其关键核心却在芯片。 

 


此外,大数据在的科研团队看来,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是用户体验进化的源动力。为此,吉利自建的地轨卫星高精度导航系统目前已完成305座高精时空基准站的部署,计划2026年前,完成物联通信卫星及导航增强低轨星座组网,实现“全球无盲区”的通信及厘米级高精定位覆盖;而由吉利测绘采集的高精地图,会在2023年覆盖全国,提供天地一体的数据和算法验证。






自研电芯 创建换电出行品牌

 

最后是在纯电动领域,吉利将深化在“三电”领域的技术实力。首先是电池方面,为此专门成立的吉利威睿已全面掌握模组和Pack技术并实现批量生产,同时具备电芯设计能力,并联合战略合作伙伴成立时代吉利等合资电池工厂。请注意,这里所提到的“电芯设计能力”,类似于芯片的研发设计能力,虽然不是直接自行生产,但是就好像自家研发生产的发动机+变速箱,匹配层面的完善度就会比其它人用外部采购件再做匹配要有先天性的优势(知根知底)。




电驱方面,吉利已经确定应用800V的技术路径,其优点是综合效率高。以目前已经可以推出的基于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控制器和高效油冷电机,效率已超过92%、最高功率超过475kW,而且吉利自研自产的碳化硅功率芯片,也将于2023年量产。

 

此外,明确表示将推出基于专属换电架构的全新“换电出行品牌”,吉利事实上应该也已经准备好了。毕竟,其在“换电架构、换电站、换电车辆”领域已经拥有上千项技术专利,并参与了国家换电标准的制定。按计划到2025年,实现100个核心城市布局5000座极速换电站,满足100万辆车的换电需求,应该是可以支撑这个新品牌良性发展了。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这个“换电出行品牌”应该是现有的曹操专车所使用车辆的升级版本,更多地用于共享出行,大家觉得呢?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纯电动领域,吉利其实在甲醇汽车领域深耕了长达16年,已经在甲醇能源领域独步全球,拥有核心技术专利200余件,并在西安、晋中、贵阳等多地规模化运行2.7万辆,总运行里程达到80亿公里。因此,吉利将在2022年推出雷神智擎甲醇混动车型,百公里醇耗9L左右,醇耗降幅超40%,每公里出行成本低于0.3元;到2025年将百公里醇耗降至7.6L,相当于百公里油耗3.5L,每公里出行成本0.2元。





最后是在制造体系方面,以西安制造基地(生产星越L)为代表的“智能吉利2025”全球灯塔工厂,不仅可实现跨架构、跨品类、跨车型的高效柔性生产,还将在制造周期内实现0废水排放、0废物填埋、0有害物排放的“三零”绿色循环,成为“零碳”的碳中和工厂。





“小目标”已经确定,能否如期达成?在我看来虽然难度不低,但是当我回想起大约20年前试驾当时的优利欧,甚至连刹车性能都做不好的吉利,今天竟然已经年销售过百万辆,拥有吉利、、几何、等品牌,可以造出领克09这样的好车,2025的小目标便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是从龙湾宣言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集团有非常清晰的前进方向和方法。

集团CEO 淦家阅说:“技术一直是吉利的第一属性!”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