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上汽大众ID.3到底贵不贵?

  • 作者: 电驹
  • 2021-11-03 11:50
  • 784

前两天,上汽大众ID.3上市,提供纯净版、极智版、ID.初见版3个版本。综合补贴后售价为159,888元-173,888元。这个价格引发不少网友讨论,很多人认为它卖贵了。甚至有人直言,再降3万更合理。

作为一款紧凑级车型,这个级别,这个价位,显然不缺竞争者。不少网友对比认为,比亚迪海豚、埃安Y、小鹏G3i、P5等车型,续航、快充、配置、智能网联等方面都比ID.3更好,但价格更便宜,性价比更高。

我简单查了一下资料,确实如此。以海豚、埃安Y来看,埃安Y的最高续航600km,ID.3最高续航才430km;即便是同是400km级别的续航,同样从0-80%充电,ID.3需要0.67小时,而海豚仅需要0.5小时。

智能网联方面,ID.3只能实现单一的听歌,导航等功能;海豚、埃安Y除了听歌、导航,还能实现语音控制车窗、空调,网上订餐,几乎无所不能。

这样看下来,ID.3这个价位好像确实没有什么竞争力。然而,作为在中国汽车市场驰骋多年的老司机,上汽大众真的是“普信男”吗?

不是大众变贵了,是电动车用户的关注点变了

问题来了:为什么燃油车时代,大众同级别车型都比自主品牌贵了3万左右,却没有人说贵,到了电动车时代,大家都说贵了呢?

笔者认为,原因有4点:

1、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消费者的关注点变了。无论是车企有意无意的引导,还是新科技、新技术的冲击,消费者的关注点逐渐被智能和电动吸引,取而代之的是,车辆的驾驶质感,做工品质被逐渐弱化。而这恰恰是大众品牌能够向市场抬价的地方。

比如在智能方面,车内打游戏,拍照发朋友圈等方面逐渐吸引用户的目光。不管真实有没有需要,至少噱头上听起来够炫酷。能够让消费者眼前一亮。

其实如果单纯说智能科技,上汽大众也在这方面有很多积累,智能车灯、HUD抬头显示、AR增强现实导航等。

再比如电动方面,其实正常市内开,400km以上续航完全能够满足一周的通行时间。很多车企并不考虑用户实际的续航需要。一味的堆高续航,但高续航带来的电池成本,最终还是会分担到消费者身上。甚至业内虚标续航的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相较而言,ID.3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续航,实打实标续航的做法,自然显得“诚意”不足。

2、其次,机械汽车时代已经发展了一百年。大众进入中国市场也超过30年,积累了深厚的品牌口碑。而电动车领域,大家都是刚起步阶段,大众的品牌效应没有其在机械时代那么强。

此外,用户群体的年轻化也对老品牌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在年轻人心目中,大众、丰田都是父辈们开的车,“叔味儿”太浓。而埃安、小鹏等新品牌能够满足年轻人的猎奇心理。让他们看起来与众不同。

3、以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教育了消费者,让消费者形成了一种心理认知:智能电动汽车可以不贵,也有很好的驾乘体验。比如20万左右就可以享受特斯拉炫酷的自动驾驶技术;十几万的入门级自主品牌电动车,就能买到各种花里胡哨的智能互联科技。

ID.3如果不搞出些“新花样”跟年轻人交流,很容易被当成“普信男”,没什么技术含量,还贼贵,被人认为是“薅羊毛”。

4、最后,与电动车门槛不断降低也有一定关系。17万这个价位的选择足够多。向下有比亚迪海豚、广汽埃安Y;同价位有小鹏G3i,P5;再往上添2-3万,20万级别的选择性就更多了,ID.3人容易被淹没在“茫茫车海”。

ID.3不是“普信男”

在上汽大众看来,贵也有贵的道理。有几个点可以列出来作为参考:

首先从空间来看,ID.3虽然定位紧凑级SUV,但它的车身尺寸为4261/1778/1568毫米,轴距2765cm,空间与ID4一样,不输帕萨特。达到了燃油车B级车的级别。

这对它来说,是个非常明显的优势,不管载人的驾乘舒适性还是载物的容纳性都非常可观。而以上车型中,海豚、埃安Y、小鹏G3i的轴距分别是2700cm、2750cm、2625cm,跟ID.3还是有一定差距。

另外,在品质、配置方面。ID.3也有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比如在配置上,它拥有20英寸轮毂和加宽的轮胎,跟奥迪A7L一样,能保证它拥有更好的稳定性。此外,ID.3同级少有的大天窗也增加了车内视野的通透性。

在品质层面,ID.3诞生于大众MEB平台。上汽大众专门针对该平台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工厂,用于生产该平台下的车型。

很多黑科技都是在该工厂首次使用,比如At-line在线测量、EMS空中输送存储线、高速激光焊、120JPH油漆车间等。至少对于车辆品质来说,这是极大的保障。不会出现动辄天窗漏雨,刹车失灵等情况。

在电池安全上,上汽大众也带来了多项创新:材料使用上,它首次采用自制铝制电池壳体,保证电池的物理安全;制造工艺上,它采用新的导热胶工艺,来保证更好的导热性能;在检测方式上,工厂内采用多种电池自动测试技术进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在电芯安全上,它采取4重电芯安全设计,通过了338项严苛测试,远高于国标测试要求(国际测试项目低于50项),全方面保证电池安全;BMS管理上,上汽大众自主设计了整套热量控制系统。

在电池安全,ID.3的表现丝毫不逊于很多新势力的电池安全,只是缺少一个花里胡哨的名称而已。

在驾驶质感方面,ID.3有着新势力们无可比拟的优势。

上文提到,大众MEB平台保证ID.3拥有更好的底盘血统,保证它的操控体验。在此基础上,ID.3在设备上更进一步,直接采用C级车常用的五连杆后悬,并且是同级少有采用电驱动后驱,打破电动车没有驾驶乐趣的魔咒。

笔者此前试驾过ID.系列的ID.4 X、ID.6 X等车型。它的底盘稳定性、驾驶操控性确实甩开同级别的新势力们一大截。在这方面,相信ID.3也不会让人失望。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总的来说,ID.3相较于对手,各有优劣。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就认为它是“普信男”,盲目定高价。

到底贵不贵,完全在于消费者的关注点在哪里,如果更注重外在的续航、配置等数据,那17万的价格区间,可选择的车型确实很多。但如果注重安全、可靠性、品质、驾控等,这个价位能和大众ID.3抗衡的少之又少。

这个逻辑就和花几十万彩礼娶媳妇一样,有人觉得,婚姻又不是交易,根本不值得;但也有人认为,彩礼是爱的一种表现,爱情无价,多少都值得。就看你怎么理解。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