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德系低速耐撞?日系高速结实?

德系车安全还是日系车安全?从C-IASI上你似乎看到了答案。但事无绝对,2014年美国IIHS突然引入25%小面积偏置碰撞的时候,日系车,尤其是在C-IASI上表现出色的丰田车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不过那次一起滑的,同样也有德系车。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保护你的安全?是日系?是德系?还是中保研?

都不是。


一、车身结构

1. 大梁:拥有大梁的车型通常意味着“牢固”和“安全”。但事实并不全然如此,早期的不论是越野车还是轿车几乎都是BOF(Body on Frame)的结构,虽然那个时代还并没有系统的碰撞测试,也没有溃缩吸能的概念,所以高刚性的大梁就成为了安全象征。但是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大梁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从IIHS对几部皮卡车的碰撞测试我们就能看到,真正承受撞击的依然是车体的吸能结构。老式的大梁车型在碰撞当中极有可能受复杂应力瞬间断裂或直接与车体分离。但综合来看,现在技术成熟的非承载车型的安全性尚可,但同样由于离地高度,车重等原因,在不同的碰撞测试项目当中取得相对极端的表现。

这张图文无关

2. 溃缩吸能结构:近20年来承载式车身成为主流后,汽车安全更加依靠溃缩吸能结构,顾名思义就是当受到外力撞击时,车身结构的一部分呈现手风琴风箱一般的收缩,以达到如同刚性阻尼一般的缓冲功效。

3. 分散吸能结构:在承载式车身吸能结构的不断研发当中,出现了一种将正面冲击力通过纵梁传递给车底加强梁。或者将侧面撞击通过车底横梁传递给更大面积的车底加强梁的结构。本田ACE车身是比较典型的分散吸能结构。

4. 笼式驾驶舱:来源不太可考,概念前身或为马自达3H车身,顾名思义是驾驶舱是一个多组横纵梁打造的笼形结构,通过多组连接结构来用整个高强度框架分担任何角度来的冲击力保护驾驶舱安全。印象中较早使用该技术的车型是奥迪沃尔沃


二、防撞部件

1. 泡沫缓冲机构:位于保险杠后部,吸能盒前方,用于在超低速(4km/h以下)状态下降低对车损的一种保护机构。这个东西在极低速碰撞或者轻微的碰撞时会和保险杠一起脱落,同时起到保护行人和保护防撞梁的作用,但并不代表真实的耐撞性能。


2.前后防撞梁:横向布置在吸能盒前方,采用冲压钢板或铝合金口字结构,用于防止低速碰撞对纵梁产生影响。但同样用于正面碰撞时将冲击力传递给吸能盒和纵梁,所以基本采用高强度材料。

3.吸能盒:是一组或一根布置在车头或车尾前方,位于纵梁和防撞梁之间的纵向结构,用于缓冲低速碰撞,以及欲触发部分车型拥有的安全气囊传感器的结构。但实际上车头车尾这根横梁的作用是对低速碰撞进行缓冲,并且将冲击力传递给纵梁的,所以他的材料屈服强度会相对较低。

4.侧护卫门梁:是车侧位置的一根或一组纵向布置的刚性机构,通常为高强度钢或超高强度钢质,用于直接防止侧面的碰撞,所以材料通常屈服强度较高。

5. 车头纵梁/边梁:这是实质性起到溃缩吸能作用的车身安全机构,通常为高强度钢,结构一般是箱型,槽型等,也可以看到纵梁边梁上的打孔结构就是溃缩孔,在吸收冲击力时会依次翻折溃缩。

6. A/B柱:驾驶舱前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和车顶纵梁以及发动机隔板前横梁一起组成了驾驶舱保护机构,通常为整车屈服强度最高的材料打造,也就是高强度钢,或者超高强度钢,美国这一位置部件的屈服强度通常超过1500Mpa。


三、驾驶员保护部件

1. 吸能转向柱,顾名思义是和前轴链接的刚性转向柱柱体本身为了防止碰撞中将转向柱直接扎进驾驶舱对驾驶员胸腔等位置造成极大伤害而设计的柱体吸能溃缩结构。


2. 发动机下沉,强度/温度都很高的发动机如果在碰撞中直接接触驾驶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人员伤害,所以现代汽车在发动机支架位置设计的对应的下沉机构,通常为导轨或者衬套结构。在发生碰撞的时候可以将发动机向下推动几厘米,用驾驶舱横梁和溃缩后的纵梁卡柱发动机。所以如果原厂未配备发动机下护板的车型,建议自己加装之前先去4S咨询是否会影响这一功能呢。


3. 安全气囊/侧气帘:保护胸,头,腿不受伤,但其实安全气囊对事故发生时保命的意义远低于安全带。

4. 安全带:普通安全带是机械限位约束车内成员位移防止二次伤害和甩出的。而高端一点的预紧式安全带,则可以配合触发装置更好的约束车内成员碰撞时的位移。

5. 头枕:除了表面的舒适性功能外,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关键的车内成员保护系统,碰撞惯性会让驾驶员的颈椎受到巨大的冲击力,头枕则负责碰撞发生后起到对头部的缓冲和限位功能。


6. 副驾驶气囊关闭功能:安全气囊巨大的冲击力会对小孩的相对较柔软骨骼造成伤害,所以在儿童乘坐副驾驶时最好关闭副驾驶气囊,不过汽车通常配备座椅感应装置,如果体重较轻或无人情况下碰撞发生后副驾驶气囊不会弹开。

四、所以怎么保命?


1. 系安全带:没的说,不系安全带全车钛合金也救不了你。

2. 不要超速:记住动能=mv²,速度带来的冲击力会以平方数增加。

3. 选车注意以上的这些被动安全功能,尽可能多选。注意车身结构是否符合分散吸能的原理,以及面对偏置碰撞是否有加强:主要是边梁/A柱强度。

4. 保持车距。​​​​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