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1.5T高功发动机!看着精致开着德系!首试MG ONE

要造一台年轻人喜欢的车其实不难,但一定要把需求抓准了。哪些需求?设计运动、配置够高、空间宽敞、底盘舒适,或许还得便宜一些,我想这就够了。

 

 

短短的一天试驾时间,这台MG旗下的全新紧凑型SUV--MG ONE,真就满足了以上所说的需求,虽然它还没上市也没公布售价,但我总有一种它会火的预感!

 

 

对了,还是上汽全新架构SIGMA的首款车型,无论设计、智能化还是动力等都有惊喜,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抢先体验!

 

 

 

 (左:β;右:α)

 

MG近些年来的设计确实在诸多国产品牌里一跃而出,在保持超高辨识度的同时,也越来越年轻大胆。而全新车型已经来到了最新的第三代设计语言,并且提供了α和β两种风格可选,此次试驾车是属于α版本。

 

 

内部带有扩散纹路的硕大中网,绝对是前脸的精髓,引擎盖还有两条快速下压的线条,车头直接给人一种前冲姿态感。

 

 

大灯组同样带出了两条凌厉的线条,为犀利风格出一份力,其中三条分离的日间行车灯具有很高辨识度。

 

 

保险杠的设计也极其运动,两侧和中央底部都加入了亮黑饰件作为点缀,营造出不错的层次感。

 

 

定位紧凑型SUV,其长宽高分别为4579/1866/1601(1617)mm,轴距为2670mm。在下滑的车顶线条以及后方的弯曲腰线衬托下,车侧视觉重心进一步往后靠,并营造出蓄势待发的感觉。

 

 

还采用了分色设计,A/B/C柱以及车顶部分都采用了亮黑配色。

 

 

而在C柱位置还加入了菱形格纹的立体元素,细节之处很用心。

 

 

α版本采用了19寸的五辐式“战斧”轮毂,转起来的时候就会有刀锋视觉效果,另外试驾车型还搭配了四条马牌PC6轮胎,尺寸为225/50 R19。

 

 

的车尾相比前脸会低调许多,即便如此,它依然不缺运动化

 

 

 

例如带有高位刹车灯的两片式车顶扰流板,以及底部的扩散器与四出排气装饰,都让尾部不会太过单调。

 

 

而灯组造型和内部样式都进行了升级,整体看着更加生动,特别是晚上点亮后的效果很炫酷。

 

 

值得一提的是,在车尾右方的“ONE”标识里,“O”字母还加入了一些放个,有点赛车旗帜的意思,不得不说的外观细节足够精致。

 

 

 

无论年轻人有喜欢多么激进运动的外观,但作为一款家用取向的紧凑型SUV,每天看得见摸得着的内饰就应该“收敛”一些,更需要的是质感和好用。

 

 

这一点也做到了,没用采用大红大紫的配色就足以证明。车厢内部主要采用深色系搭配,只要见到实车,你也会认同它的质感。

 

 

中控台和门板处都加入了拉丝效果的银色面板,与黑色搭配之下特显高级,当然摸着的手感也不错。

 

 

对于内饰运动氛围的打造,同样是从细节入手。好比如打孔皮质的方向盘,内部还镶嵌着与车身同色的缝线。

 

 

我比较喜欢这个多功能区域的选择键,其采用了凸起的设计,用起来很有手感。

 

 

另外方向盘是平底造型,仔细还能发现它还在右侧配有一个“SUPER SPORT”的独立按钮,具体有什么用动态部分就会谈到。

 

 

而另一个体现运动化的细节是前排拥有两张一体式座椅,并且采用镂空设计以及同样嵌有缝线。对了,前后排都采用了车身同色的安全带,颜色足够鲜艳了。

 

 

接着,仍在屏幕下保留了一些空调、出风等功能快捷键,虽然不是实体的,但用起来也足够方便。

 

 

的电子档把样式也挺有新意,毕竟和MG旗下的其它车型不太一样,其更偏向长条形状。

 

 

一键启动按钮的绿色,其实是和车机背景相似,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而在挡把前方设有一处较深的储物格,而右侧则是两个杯架。

 

 

对了,的车钥匙长这样的。

 

 

虽然这次的主题是的动态试驾,但诞生于新架构之下,首次搭载于的斑马洛神OS车机系统也得体验两下。

 

 

首先在硬件规格方面,采用了30英寸三连屏,仪表与中控两屏之间带有些许角度曲折,使中控屏更面向于驾驶位一侧。

 

 

而与之相连的其实还有最左侧的一块面板,其功能可谓丰富,集齐了灯光、外后视镜调节、解/开锁甚至是音乐与蓝牙等等,刚开始可能要习惯下。

 

 

仪表的UI界面很生动,中间部分主要是车辆与辅助驾驶功能等的显示,而因为该系统可以实现自由跨屏交互,所以中控界面还能提供导航等信息。

 

另外,还搭载着高通骁龙第三代汽车数字座舱平台旗舰级8155芯片,达到了7nm制程技术。初次体验感受挺不错,连续滑动车机并不卡顿,而且功能菜单分配也比较清晰。

 

 

下拉还能进入“集控中心”的菜单,这种设定完全就像一台大屏智能手机。

 

 

而配置方面的亮点还包括能自主学习和进化的AI语音系统、与B站深度合作等等。

 

 

以及基于高精地图的驾驶辅助功能、智能泊车等各种配置。这次由于时间关系,所以还没有更深入的体验~

 

 

 

4579mm车长和2679mm轴距,作为一款定位紧凑型的SUV,在空间的表现符合该级别水平。以170cm身高为例,前排尚有一拳的头部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其前排座椅的包裹我觉得很到位,在过弯的时候能提供支撑。

 

 

前排不变的状态下,后排头部空间余四指到一拳,腿部空间约为两拳,以此作为参考。另外其后排底部达到基本全平,所以中间乘客脚步位置并不受阻碍。而配置来看,试驾车型还提供了后排出风口和USB接口。

 

 

另外该车型还配有面积较大的可开启全景天窗,进一步开拓车内视野感。

 

 

官方尚未公布后备厢的具体容积,不过从实际体验可判断也是该级别应有的水平,此外还能看到后排座椅支持比例放倒。

 

 

后备厢盖板内部还提供了一些储物格,我个人比较喜欢它的分隔,毕竟能更好地将物体分类。

 

 

动态体验才是这次的重要内容,而重中之重的当然是这套全新的动力系统。先是数据部分,新车搭载了一台MEGA Tech 1.5T Pro四缸高功率发动机,最大功率181马力,最大扭矩达285牛·米。

 

 

该发动机亮点在于搭载了电控涡轮技术、双独立铝制凸轮轴调相器、中置350bar高压系统、水冷式集成排气歧管等等。

 

 

而传动系统则是CVT280无级变速箱,这是上汽集团与博世等共同研发的变速箱,其宽速比达到7,最高可承载325牛·米(是285牛·米)。另外该CVT变速箱还采用了博世最新一代的中大扭矩钢带,能兼具高效与可靠性。

 

 

如果从数据来说,的这套动力在家族里也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当然对比之下能看到新一代CVT才是应该着重去体验的。

 

 

首先体验的是0-100km/h加速,测试状态是车辆挂入了S(运动)挡,只需将挡把在D挡的时候向后再拉一下即可切换。

 

 

全油门和全刹车同步下,在松开刹车后,车辆马上做出了明显的抬头姿态,发动机反响迅速,随之而来的就是一股冲劲。虽然没有了双离合的强烈换挡感受,但大扭矩CVT同样能带来冲击感,如果你都尝试过两种不同风格,或许会我一样更喜欢CVT“一脚到底”的加速感受。

 

 

以当天状态下经过多次测试,最终得出的成绩为8.1s左右。有一说一,作为一台搭载CVT变速箱的紧凑型SUV,能保证平顺性的同时,8秒出头的破百成绩其实已能满足绝大部分人的日常需求。当然,这个成绩相较于同级竞品而言也有一定优势。

 

 

值得一提,刚刚提到的方向盘设有额“SUPER SPORT”按钮,其实它和切换到S挡是同一回事,所以可以看为一个仪式感操作。

 

 

而在该模式下,还提供了模拟声浪,你会很明显的感觉到和D挡时的区别,不过模拟出来的声浪不属于那种很劲爆很炸的类型,但加速时的氛围还挺带感。

 

 

另外100-0km/h刹车表现也值得一说,总测试得出的结果为35.15米左右,这个数据确实相当不错!而实际体验上,的刹车调校得较为线性,并不会有轻踩即重刹的那种强烈感,反而是更为均匀,我认为这对于日常驾驶来说是一种更好的体验,特别是车里有其他乘客的时候。

 

 

极致运动与好开,其实不完全同等。要求一台SUV从内到外做到极致运动,俗一点说那还得看究竟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车。而大部分有家用需求的年轻人,特别是对于10-15万区间级别的家用SUV,其实大家更在乎好不好开。

 

 

所以在麋鹿测试和绕桩部分,我更乐意体验的转向手感和车身姿态。

 

 

虽然没有提供单独的转向力度调节,但其仍有两种不同的转向模式,区别就在于D挡更为轻盈,S挡更为沉稳。

 

 

运动模式下,方向盘转向反馈其实会更加直接,车头的响应速度也很快。

 

 

在急打方向后,其车身姿态控制得不错,侧倾当然会有,但在反向打之后很快就会纠正回来,整体来说比较灵敏,没有那种明显的大幅度晃动。

 

 

对了,新架构之下的另一亮点还包括重心低,从它的外观和坐姿你都能感觉到,而低重心对于操控亦有一定提升。

 

 

事实上,的油门调校偏轻快,此时加上较大扭矩的CVT变速箱,开起来最直观的感受是平顺、轻松、有力。

 

 

当然,CVT变速箱的特点是发力连续,但论中后段爆发感可能没有双离合好,不过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取舍,也是一种风格的选择,CVT会更符合喜欢平顺质感的人群。

 

 

而这次的试驾场地还提供了各种真实路况,其中起伏路面的表现给我带来了惊喜。先说结论,的底盘质感绝对有看点,甚至有点德系的味道!

 

 

即便刚刚都在强调家用取向与CVT变速箱,不过的悬架还在运动和舒适之间拿捏得很到位。在经过连续起伏以及突然起伏路况时,避震没有那种拖泥带水、只懂得以软获取舒适的调性。

 

 

反而会感觉到避震行程比较紧凑,回弹速度很快,经过大起伏后甚至没有多少“余震”,但这样谈不上对车厢带来冲击的硬邦邦感觉,换种说法就是悬架很有韧劲,而底盘也不乏厚重感甚至是高级感。

 

 

如果只从外观去断定,你可能会认为只是一台普通的MG品牌新车,但实际上只要体验过,就能挖掘它更多不一样的地方,包括质感、驾控等方面。

 

 

目前还没有公布售价,所以它的具体定位与竞争对手只能作为猜测参考。以尺寸来说,我认为其未来的竞争对手或会是长安UNI-T等,这类主要面向兼具年轻化与家用实用性的紧凑型SUV。

 

所以在这个百花齐放的紧凑型SUV市场,的到来大家期待吗?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