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传统势力「反攻(上)」“大象”转身,造车新势力如何招架?


上周,一品汽车先后以《ID.家族领衔,传统车企开启“收割模式”》、《牛批汽车:警惕9月销量中两只“黑天鹅”》对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反攻”进行了报道。本期,我们将继续深究“反攻”背后的支撑,以及通过《大咖谈》来展开现象背后的探讨。


对造车新势力来说,单月交付破万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这为后续更多用户陪伴它们一起成长、引起资本市场更多重视提供了可能。然而,对大部分传统车企来说,这个“成绩”可能只需一款车型就能轻松超越,一些热销明星车型甚至可以加倍完成任务。


虽说造车新势力的市场规模不及传统车企,但智能电动车相比传统燃油车,差异化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在智能化、电动化的大趋势下,外界一直认为造车新势力的智能电动车领先了传统车企,传统车企的智能电动化转型,更像是“大象转身”。



不过,最新销量数据显示,大众ID.家族9月已实现销量首次破万(10126辆),9个月时间、发布两大系列车型就能实现单月销量破万,这非常令造车新势力“眼红”,其实除了大众ID.家族之外,奇瑞、比亚迪等传统车企,均在新能源领域实现“跑赢大盘”的增长,同时在9月高端电动车销量中,BBA、保时捷、捷豹、红旗等传统车企均上榜。



传统车企在“单点”上的突破已经越来越多,“厚积薄发”的优势亦开始展现,同时在营销、组织架构、用户运营层面的改革也为这场“反攻”提供了保障。


新势力“创新”优势减弱,传统车企“全面”反攻


我们知道,智能化体验、OTA升级、运营用户,往往是造车新势力切入市场的杀手锏,外加其未来感十足的设计,可以说是为汽车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互联网起家的造车新势力掌门人,用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思维方式,做了传统车企没做的事。


这就颠覆了?传统车企没做,不代表没想到、不会做,靠融资的造车新势力会做的,依靠自身车辆销售业务盈利生存的传统车企也正在完成“大象转身”。豪华品牌中,宝马集团已经将数字化作为企业转型的三大方向之一,奔驰的全面数字化与全面电动化同样重要。

产品层面,以大众汽车为代表,MEB平台正在赋能ID.家族,通过以域控制替代传统燃油车复杂的ECU单元,让汽车更加智能。仅仅2021年,就迎来四款家族车型的上市,本月还将迎来第五款ID.家族产品上市,这是任何造车新势力都可望不可即的体系力。与此同时,丰田、本田、现代、通用也已发布纯电架构,未来两年内将有陆续有全新产品上市。以大众ID.家族为代表的合资品牌,正在拉开一场反攻大幕。


当然,不要以为反攻仅仅在市场与产品层面,新势力创始人与用户“玩儿在一起”的做法,也正在成为这些传统车企转型的“标配”,集团CEO或者高管与车主在APP上直接沟通,线下参与调查,这些曾经仅造车新势力开展的业务,传统车企也开始做了,比如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以“聪聪”的名号直接面对用户,出乎了外界的想象。即使如东风风神这样的自主品牌,也已成立市场与客户关系部,工作内容与造车新势力中的“与用户沟通”高度雷同。



当然,新势力的资本运营模式,也被传统车企看在眼里。广汽埃安混改、长安阿维塔牵手华为、上汽智己3亿枚“原石”权益……这些都在体制机制层面,给了传统势力转型创新的土壤。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新势力逐渐“上岸”后,其创新的标签正在逐渐削弱。


老字号底蕴显现


9月,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20%,1-9月的整体渗透率也接近13%。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快速增长通道。


如果说以前新能源汽车是靠政策、补贴、新技术刺激来吸引消费者,随着普通消费市场启动后,新能源汽车在品质、性价比、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会逐渐显现。这些恰恰是传统车企的优势所在,尤其是拥有百年历史积淀的传统车企。


比如,近日第三方进行了一项测试,一汽-大众ID.6 CROZZ和特斯拉Model Y以64公里时速进行正面偏置50%对碰,同样的主被动安全配置,在碰撞之后车门可以正常打开,车内假人与气囊接触但没有流血,电池包部分没有变形,人工SOS还呼叫车内进行询问,车内无应答便拨通了车主手机。



反观,A柱、地板、尾部等处变形严重,主驾一侧前后车门卡死,只能通过副驾一侧离开,车上假人则出现了模拟效果的擦伤,人工SOS并未呼叫车辆。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在安全、工艺等考验制造硬实力的领域,老字号底蕴可能更值得信赖。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孙惠斌就曾表示:“不拿消费者做实验,是百年造车的底线。”某造车新势力车主在用车时遇到了续航低于80km自动熄火的状况,直营店一直没解决问题,而卡罗拉车主却可以凡尔赛一波:“去店里不是保养的,就是出了事故修车的,基本没有因正常驾驶修车的。”



近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现在新能源汽车具有企业数量太大,处于小而散的状况,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不难想象,新能源企业兼并重组也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而随着传统企业的反攻,优胜劣汰、资源整合的大戏也将上演,最终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之间会是谁兼并谁?


标签: 造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