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这一碰撞测试,引发了人们对新能源车侧面柱碰安全的关注


日前,中国汽研对一汽-大众ID.4 CROZZ开展了业内首次双假人侧面柱碰试验。这一开拓性测试,对安全问题频发的新能源汽车而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事实上,在单车侧滑撞击大树、电线杆、指示牌立杆等物体的侧面柱碰场景中,由于障碍物刚度巨大,且碰撞接触面较小,容易造成车辆侧面局部侵入量大,进而对车内乘员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据了解,在因汽车事故造成的死亡案例中,有38%的死因由侧柱碰撞事故导致。在侧面碰撞导致死亡的交通事故中,又有38%是因为撞到树或杆等物体造成的。由此可见,侧面柱碰撞的“常见性”与“严重性”不言而喻。

此外,对新能源汽车而言,侧面柱碰撞可能会让电池组产生变形,导致电池隔膜被撕裂,发生内部短路,也容易因易燃电解质发生泄漏而引发起火。如此看来,侧面柱碰试验对汽车安全,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安全具有必要性和借鉴性。

此次侧面柱碰试验,车辆以32±0.5km/h的速度,以及车辆纵向中心线与碰撞刚性柱间形成75°±3°的角度侧面撞击固定桩。除上述条件以外,此次试验的亮点在于采用了驾驶位前后双假人的设计,除主驾驶假人外,增加了后排左侧儿童假人(模拟6岁儿童假人,并由安全座椅固定),模拟了在实际路况下家庭出行的真实状态。

从试验结果来看,试验车辆与立柱发生碰撞后,车身结构保持完整,门槛、B柱未失效,撞击位置车门门锁、铰链没有失效。在碰撞发生后,车辆自动触发了紧急救援系统,非碰撞侧车门均已解锁并可以打开,碰撞侧前后排安全带锁扣可正常开启。

在碰撞发生时,车辆能够对乘员进行有效保护,座椅未发生移动,车门未被撞开,安全气囊正常展开。前排成人的头部、胸部、腹部、盆骨,以及后排儿童头部、颈部、胸部的实际伤害值均优于高性能限值,评定结果均为GOOD。

此外,在碰撞发生时,车内电解液未发生泄漏,REESS未发生移动、起火、爆炸等情况。数据显示,测试车辆一汽-大众的车身结构侵入量约为18.5cm,位于底盘的电池包部位门槛侵入量仅为4.55cm,防护梁吸收了大部分的冲击力,未对电池包造成挤压。

在碰撞发生后,一汽-大众的电池包仅用0.8秒便使电压降至43V,超过了在5秒-60秒内降至60V的国标要求。同时,为避免高压电带来的二次伤害,测试车的电池包绝缘电阻为4437Ω/V,同样超过国标所要求的100Ω/V。

通过车辆变形情况、假人伤害表现和电池情况不难看出,一汽-大众在整车安全、电池包安全、驾乘人员保护等方面表现优异。那么一汽-大众能有如此表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安全的整车架构设计与工艺

不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安全始终是消费者最核心的关注点之一。基于这一考虑,一汽-大众ID.4 CROZZ对安全体系的构建在研发伊始就已确定,整车按照C-NCAP 2021五星以及“中保研”C-IASI Good标准进行开发。

从车身结构来看,一汽-大众的车身高强钢占比约为80%,铝件占比8%。A柱、B柱、车门防撞梁、门槛与地板横梁均采用热成型零件,其中两个地板横梁采用2000兆帕热成型钢板,热成型门槛内设计有铝挤出门槛防撞梁,形成了坚固的成员保护车身框架。

同时,车辆通过吸能设计、激光焊接工艺和自动化制造技术,保证了车身在发生碰撞时能够最大程度保证车内空间的完整性,并保障乘员安全。

除此之外,一汽-大众全车配备6安全气囊,并首次采用了“双预警”安全带,在传统乘员保护的基础上再度升级。同时电池包壳体采用了高强铝挤出边框,防撞横梁采用了高强铝铸造件,对电池形成坚固的保护框架,能够有效应对底部冲击,进一步保证了碰撞发生时电池包的安全。 

超过国标的电池安全测试

电池安全是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为消除安全隐患,大众ID.家族采用了最新一代宁德时代电池包,电池及高压系统满足大众内部L4级电安全要求,防水等级IPX9k,并且对电池包开展了197项安全测试,尤其是对于多项极限实验进行了测试,确保在极限情况下电池仍有良好的安全表现。

除此之外,大众独有的长序列试验为电池包的品质安全带来了保障。据悉,该试验对同一个电池包先后开展了高低温存储、温度冲击、机械冲击、振动、带霜冻的湿热交变、盐雾试验、IPX7浸水、带温度冲击的浸水试验等测试。大众表示,这套测试流程会比用户的真实用车情况更为严苛。

严苛的检验标准

一汽-大众一直以严格的检验标准闻名。首先,一汽-大众会对MEB电池的强度、电器性能、气密性、充放电等与安全息息相关的性能进行检测,并对整车5000个焊点和车身结构进行强度监控,确保MEB产品的安全稳定可靠。此外,一汽-大众还会对电池包进行100%的下线检测,并对零件质量、过程质量、整包质量进行认可与监控,以保证MEB电池的高可靠性。

其次,一汽-大众在整车焊装过程中采用了激光在线测量技术,根据不同的预定轨迹对不同车型的白车身骨架关键点和重要功能尺寸进行测量,真正做到了每一辆车的白车身骨架尺寸和精度都有记录,从而确保了制造过程中车身尺寸的稳定性,尽可能减少误差。

对于电池的安全检测,一汽-大众则在整个MEB焊装线中大量采用了大量高精尖的新技术,对电池壳体密封性进行100%检测。MEB装配生产线会模拟正常环境,对电池包进行基础设置和功能检测;使用的德国佛罗里西气密测试系统,会对电池包密封性进行100%检测。通过这些举措,一汽-大众确保了其电池出厂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而此次试验结果无疑给安全问题频发的新能源汽车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缓解了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的焦虑。

自上市以来,一汽-大众ID.家族的销量稳步攀升。今年9月,一汽-大众ID.家族销量超5000辆,环比增幅超40%。可以说,一汽-大众ID.家族以自身三十年品质造车工艺,为产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超严苛标准也为电动汽车行业树立了品质安全的标杆,持续上涨的销量数据也证明,ID.家族安全品质正逐渐被市场认可。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