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涉水后底部碰撞”到底是什么测试,为何过程如此平静?

9月26日,岚图FREE进行了全球首次涉水后底部碰撞公开测试,旨在通过多场景、多频次叠加的安全测试方式,验证三电系统和整车硬核实力,本次测试全程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进行测试并公布了”四未“的测试结果。

“涉水后底部碰撞”

有没有觉得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连起来没什么概念?

还有很多人看完之后有这样的感觉:这个碰撞看着没什么力度,和一般整车那种碰撞强度差远了,下面就来细说说这个测试是怎么回事。

这项测试的特别之处在哪?

其实各个品牌包括国家机构在之前都有对新能源车整车碰撞、涉水的测试以及针对电池包不同类型的相关测试,例如针刺、盐水浸泡、高温淋水、火烧、跌落、震动等(其实岚图的电池之前也已经经受过全套的相关测试),但大都是对单项方面的测试,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大多是复杂而多样的,对于车辆的核心部件而言并非单一人挑战,同时日常天气中也不乏少数极端的情况,比如前不久河南的大暴雨。

本次测试单单涉水的深度达到了600mm,相比与国家安全标准和先前其他品牌车型的测试深度都更高,就是为了能模拟出类似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驾驶情况,同时在涉水后再用大高度障碍物进行托底碰撞则是模仿了在户外地势较低的积水路况所面对的水下路面异物未知的真实复杂情况。

当然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是底部碰撞的测试车速达到30公里,在现实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小,测试条件设定难度偏大。前面说到有人觉得这个碰撞似乎过于平静,与一般碰撞的整车大面积受力不同,这样其实就是专门针对电池包的碰撞,车速快受力集中,整车碰撞有车架、车壳的缓冲保护,而这样绕开外围直接碰撞内部的设计其实对核心部件而言冲击是更大的,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暗藏的危险和挑战更甚。

如此测试是否真的有必要?

本次测试是岚图厂商的定制化测试,不否认有一定程度秀肌肉的成分,极端情况出现也确实较少,不过从根本上出发还是受到了近两年频频出现的纯电车安全问题的大环境压力。当下新能源电池续航水平相比过去已经有了较长足的提升,并且未来可能会继续提升,然而近期不少品牌的纯电车碰撞后起火、自燃甚至爆炸的事件多有发生,车主的生命安全问题利剑高悬,也成为了新能源车继续向下推广的一大新痛点,这其实也反映出现行的新能源安全最低标准其实还存在着漏洞和隐患。

如果政策和车企想进一步推广新能源,进一步提高安全测试标准和严格程度就成为了当前较为切实可行的保障方法之一,因此岚图的本次测试并非过于严苛和无意义,而恰恰是存在着切实需要的,未来不排除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开始做类似难度甚至更难的测试来进一步验证新能源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就像这次测试结果干净利落的“四未“,相信经过这样的测试也将能给予车主更大的信心和驾驶安全保障。

标签: 涉水 过程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