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五台新车、三种驾驶模式 试驾大众ID.家族 ID.不仅是纯电

一天之内把大众ID.家族所有车型体验个遍是种怎样的感觉?

9月25日,汽车品牌科技营造社·北京站体验活动如期召开,活动现场,从ID.3到ID.6,数台ID.系列的新车有序排列,其中ID.4和ID.6相信大家对它们都很熟悉了,两款车型均已上市,并且都是MEB平台的产物,我的同事们包括其他主流媒体在此前也针对它们进行过试驾体验,大部分的人都对这两款车型给出了较高的评价。不过,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每个人对于对待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更何况这次我把它们都开上了路,所以得出的体会也略有差别。

ID.是一种颠覆

首先来聊一聊ID.4,这是汽车在国内市场推出的首款MEB车型,因为有着VW金字招牌,所以有很多人说它是很像一台有着德系血统燃油车。但在我开过之后,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对于传统的颠覆。

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ID.4的驾驶方式颠覆了以往的传统燃油车。比如它取消了一键启动功能。开ID.系列的车型,你只要带着钥匙靠近车辆,它就会感知到你的到来,并开启迎宾灯。而当你坐上车,车内的屏幕就会亮起,踩下刹车时,车辆便会启动,而将P挡切换至D挡或是B挡时,它就能带你去想去的任何地方,因此说它有科技的温度一点都不过分。

另一种不同是换挡方式的不同,不仅是ID.4,ID.系列的其他车型既没有配备电子档把,也没有准备换挡拨片,取而代之的是换挡拨杆的形式,向前转动是前进挡,向后转动是倒挡,如果你不小心向前推动了两次,那车辆就会切入B挡,也就是所谓强动能回收模式,这个我们后面聊驾驶质感的时候会讲。

还有就是仪表台的不同,你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去熟悉这个只有5.3英寸悬浮式液晶仪表。由于尺寸较小,所以它能够显示的只有电量、续航、车速、挡位、车辆状态这些关键信息,剩下的其他的信息就只能依靠AR HUD和中控屏幕来显示了。不过值得说道的是,ID.4将侧方来车提醒设置在了后视镜内侧,一旦有侧方来车,后视镜上的黄灯就会亮起,无需转移视角就能通过余光扫到,算是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而就驾驶质感而言,ID.4的三种驾驶模式带给人的感觉也完全不同,首先是舒适模式,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模式,因为舒适模式下,动能回收几乎为零,你不会因猛踩加速踏板或突然松开加速踏板而感到任何不适,在这个模式下,它开起来的的感觉和传统燃油车并无太大差别。

而开启运动模式后,你能明显的感觉到车辆变得更加迅猛,不过该模式下车辆的动能回收级别会调的很高,虽然加速时动力很充沛,但是一旦松开加速踏板,车辆就会根据松开加速踏板的速度将车速降下来。其次是经济模式,这时车辆在行驶时同样会带来较强的动能回收感,这个模式下如果挂入B挡,你甚至在拥堵路段都不用踩刹车,属于你踩加速踏板就前进,松开就刹停。

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ID.系列车型中控屏幕支持了手势操作,挥挥手就能够切换页面,包括空调调节也采用了滑动式的操作,看到中控屏幕下方的那两个滑轨了吗?手指左滑,温度降低,手指右划,温度升高,虽然没想出来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但表演给副驾的小姐姐看的节目效果还算有的,因此,它总体操作来说还是比较有趣味的。

ID.也是一种传承

ID.4暂且聊上这么多,我们接着再聊ID.6。你很难想象,这台轴距接近3米,尺寸与汉兰达相仿的中大型SUV的转弯半径竟只有4.4米,毫不夸张的讲,这个转弯半径也就是两个车道的距离,掉头的时候只要找准时机打轮,再稍稍带上那么一点点技巧,你就能够轻松的将将车子直接切入内侧车道,这让我不得不感慨,精准和细腻的转向传承了对于操控的独到理解。

更大的体积也就意味着更大的空间,独有的6/7座布局和大气的外观造型是很多人选择ID.6的不二理由。不过这些对于一名试车无数的职业汽车编辑来讲来讲太过浅显,在我看来,ID.6带给我更多的感受是舒适。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架组合让这台车很好的兼顾了日常驾驶的舒适性,无论是加速过程中还是入弯时,它给我的感觉都四平八稳。而在封闭道路过减速带时,ID.6 X的悬挂总是能够过滤掉大部分让人不适的颠簸,搭配宽大又舒适的后排座椅,足以让车内的孩子睡上一个安稳觉。

冬天电动车续航衰减是北方城市用车的一大难题,而在ID.系列车型上,你无需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它配备的CO2热泵和R744空调,在低温情况下,如驾驶员需要快速对车内温度进行提升,选装R744空调装置的车辆热泵系统和PTC加热器将共同工作,PTC加热装置会随车内温度的提升逐渐降低加热功率,最终由热泵系统完全接手,为我们带来更长久的续航。另外,R744空调装置预装两套滤芯,外部空气经过一级普通滤芯过滤后,再经过二级活性炭滤芯过滤。因此用户日常用车时,活性炭滤芯的更换频率较低,可进一步降低用车成本。另外,活性炭滤芯可被更换为过敏原滤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

ID.更是一种突破

最后,我们再来聊一聊ID.3,虽然没能开上它走一遭,不过光是静态的体验就让我感受到了很多ID.系列车型的突破。看到A柱后方的三角窗了吗?这是此前其他车型都没有的一项设计,能够极大的减少我们视线盲区。

车内,ID.3看上去似乎有些紧凑,但对于购买这款车型的人群来说,空间绝不会是第一参照标准,首先,它的售价肯定会低于ID.4,这是毋庸置疑的,17-20万或许是一个非常有参考的价值区间,这是将ID.系列面向下沉市场的一次突破。那么这一类人群购车的第一参照标准是什么,我想会是一个人开够自由,两个人坐够舒适。

看到这两个前排座椅扶手了吗?在它的前端有两个按钮,按下便可实现任意角度调节,关键是副驾驶也有一个扶手,颇有把MPV第二排座椅搬到了第一排的韵味。另外,在ID.3座椅上还有着ID.打孔纹路,触感也是这个级别数一数二。

至于ID.家族引以为傲的ID.DRIVE系统在ID.3上虽不敢说全系标配,但一定不会缺席,如疲劳监测、交通标志识别、车间测距监控、车道保持等等这些都很有可能出现在ID.3上。另外按照的惯性,说不定在ID.3上市时还会拿出一些新的科技配置,进而让他成为一款人人都爱的爆款纯电小车,你是不是也充满了期待呢?

写在最后

一天之内把ID.家族所有车型体验个遍,我感受到的是ID.系列车型及MEB平台强大的实力。在我看来,ID.系列绝不仅仅是纯电动那么简单,而是一种颠覆,一种传承,一种突破。通过电动化,赋予车辆温度,通过电动化,赋予车辆智慧,我想这是MEB平台带给最普通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不过目前,ID.系列在国内仅有四台车型在售,而在海外,的ID.系列车型早已遍地开花,随着电气化进程的推进,我们也期待着MEB平台能有更多新车出现在国内市场,带给大家更多的选择。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