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理性分析蔚来“自动驾驶事件”:我们都对技术存在认知缺失?

前几日,上善若水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意统天下餐饮管理公司创始人、美一好品牌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昵称“萌剑客”),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终年31岁。

8月16日上午,案件调查有了最新进展,蔚来技术人员未经交警同意,私自接触涉案车辆进行操作的情况,交警昨日已传唤该技术人员做笔录,若调查结果是车辆数据被篡改或毁灭,将涉嫌刑事犯罪,公司需要对本起事故承担全部责任。

这起事件引发了巨大的关注,首先从接触车辆来看,双方可能存在一些误会。从安全的角度来看,由于车辆碰撞得这么严重,需要对车辆进行安全确认,检测是否会发生碰撞之后的电池短路,确保不会引发后续起火燃烧。

对于该事件,需要从理性&技术的角度来考量。下面我们首先仔细分析一下辅助驾驶系统的应用和更新,看看这方面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

的辅助驾驶系统如下图所示,其实主要分为两代,第一代NT1.0是部署在ES8、ES6和EC6上面,从2017年开始迭代至今。而在还没正式上市的ET7上,智驾技术平台升级换代到NT2.0,是通过自己的研发,逐步建立了包含感知算法、地图定位、控制策略和底层系统在内的全栈自动驾驶技术能力。

图1 蔚来的两代辅助驾驶系统平台

2017年12月,在日(NIO Day)首次发布了驾驶辅助系统NIO Pilot,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采取硬件预装,然后逐步升级的方式来进行推广,在感知层面辅助驾驶的硬件构成,包括3个前向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和1个车内驾驶状态检测摄像头。

图2 蔚来第一代的辅助驾驶系统软件迭代

在2018年,的辅助驾驶主要是以预警的方式进行,2018年底加入了自动紧急刹车,2019年4月份加入自适应巡航功能。比较大的更新节点是在2019年6月,NIO 系统完成首次重大升级,新增了7项功能,包括高速自动辅助驾驶、拥堵自动辅助驾驶、转向灯控制变道、道路交通标识识别、车道保持功能、前侧来车预警、自动泊车辅助系统。随后一个月加入了全自动泊车系统。

2020年2月,NIO 系统新增自动紧急制动(行人及自行车)、超车辅助以及车道内避让功能;2020年10月,NIO 系统加入了高精地图的使用,新增了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NOA);在后方横穿车辆预警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主动制动功能;将驾驶员疲劳监测功能进行了升级,新增了摄像头对驾驶员面部、眼部以及头部姿态特征的识别信息,通过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判定。今年1月,NIO 系统新增视觉融合全自动泊车、车辆近距离召唤;对NOA功能进行优化:增强了该功能在主动变道与汇入/驶离主路场景下的稳定性。

到这个阶段,的第一代软件系统基本在功能层面布局完成。

应该说,的辅助驾驶系统是按照L2级别来设置的,硬件先部署了,然后再通过软件逐步完善,从这个概念上来看——

1)系统需要在人(驾驶者)的监视辅助下才行,本身的严格范围是有限的,工作条件超出限定范围了,便会自动失效或退出。

2)系统执行自动化操作时,驾驶员需要始终监测路况,并准备随时接管。

3)最终的驾驶责任在驾驶员。系统本身就是人机共驾的,驾驶员需要监督驾驶过程是否安全,如果不监督、没有接管而产生的事故,责任在驾驶员。

图3 蔚来的Nio Pilot是L2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

也就是说,确实在对NOP领航辅助进行说明时,强调了驾驶辅助功能需要由驾驶员来负责。

图4 蔚来辅助驾驶的说明

2021年初发布了第二代辅助驾驶系统NAD,在对这套系统的宣传口径上是存在“阐述”上的变化的,目标是往更高的自动驾驶层级来做。的这套系统包含NIO Aquila超感系统和NIO Adam超算平台,可以说这是正式开始往自动驾驶方向进行宣传,从目标来看是希望以更强的硬件为支撑(11个800万像素高清摄像、1个超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2个高精度定位单元、1个车路协同感知传感器、1个增强主驾感知传感器),通过自己在超算平台上迭代软件,逐步实现覆盖高速、城区、泊车等全场景下的点到点的自动驾驶功能体验。

所以我觉得从宣传的角度来看,蔚来汽车可能需要内部检查一下,它的两代系统在宣传口径上面是不是让人产生误解,在实际给消费者传递信息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上述的差异区分来传递,这个是需要检查和确认的。

在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开发和宣传上,由于对商业模式和技术分级的理解不同,我们看到目前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在传统车企和新兴车企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新造车企业以特斯拉为代表,主要是想要把体验做到第一位,所推广的Auto FSD在根据上面的分级水平是L2,也就是围绕成本可控的纯视觉方案来做极致的性能体验,在看来,自动驾驶是体验有限,通过自动驾驶系统策略和人类驾驶的对比,通过大量的数据“影子模式”不断对比,形成软件的优化。所以这条路线,是以功能多样、体验良好为主要特征的。而在分级里面对于软件硬件的诸多约束性原则要求,并不在乎。

传统车企是严格遵守SAE的分级设计,从之前L0、L1和L2的基础上,不断去考虑把驾驶员排除在外所需要的感知和安全要求,这方面很大程度是受到法规的约束要求,比如首先推出L3的本田,是源于日本政府开放了一些商业使用的法规限制。在这里面,有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把L3以上的自动驾驶功能作为未来智能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5 分级功能下面的软件、硬件电子电气架构和安全概念诉求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封闭的高速道路是目前辅助驾驶系统比较成熟的应用场景,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开发的很多的L2辅助驾驶系统,在硬件和软件上面其实是相似的。在宣传口径上,传统车企更为保守一些。

讲了这么多,最后我还是给消费者一些忠告——

1)目前,辅助驾驶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比较容易混淆的,辅助驾驶系统是帮助我们改善出行品质,提高驾驶技能,降低难度,人(驾驶员)在这里起到一个监督和控制的作用,这个前提下可以安心的使用辅助驾驶,不会因噎废食。

2)使用辅助驾驶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驾驶负荷,客观上会有一个“越用越爽”的正循环。但是千万要保持理智,辅助驾驶系统是有使用限制和边界的,千万不要把辅助驾驶当作自动驾驶,驾驶员完全 不管,这对于自身的安全以及他人的安全都是不负责任的。

3) 我相信这一次事故,会引发大家的关注和反思,对于所有的汽车企业也是一次监督。随着工信部对于辅助驾驶功能OTA的管控,一定是把安全监督做在最前面,让消费者在不了解之前,少参与一些“实验”,这是很好的事情。

图|网络及相关截图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