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吉利销量新支柱,星越L是如何成长为爆款新星的?


“20万元以内,有什么值得推荐的SUV?” 

身边的朋友,常常会以这种预设前提的方式,向我索要车型推荐。 

7月份以前,我大概还会罗列几个选项供人参考。而现在,只需要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即可:吉利星越L。 

为何在极短时间内,选择的天平就发生了倾斜呢?

其实原由很简单,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升级,中国品牌的新车已经足够出色了。尤其是汽车,借助全球化的CMA架构,再一次跨入了定位更高的细分市场。 

就是这一成果的展现。 

这款新车,是汽车刚刚在7月下旬推出的全新紧凑型SUV,2.0TD+四驱系统,一系列的高科技装备,大五座布局。上市10天销量就突破6,000台,数据已经表明了这款新车受热捧的程度。 

面对13.72-18.52万元的全系售价,信奉务实主义的消费者很容易就能在中国品牌和合资品牌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

 实际上,汽车还提供了另一组让人咋舌的销售数据——自开启预售以来,的累积订单已经突破了30,000台。

 是真的火了,但并非毫无征兆。  


吉利的“中国星”天团


之前,汽车CMA架构下另一台销量“开挂”的新车是星瑞。 

作为一台标准的三厢轿车,不仅在造型设计上遵循着Sedan的基本原则:稳重中不失动态、新颖的元素

一样,这台三厢紧凑型轿车同样向市场提供全系标配2.0TD发动机,直击消费者的需求要害——漂亮的参数,畅快的动力响应,更友好的全系售价。

一上市,就火得一塌糊涂。开售近9个多月以来,累积销量即将突破10万台,而在刚刚过去的7月,销量10,116台,持续向同级别对手施压。

如果说突破了中国品牌家轿价值壁垒,杀入合资品牌“自留地”,那么加入战斗序列不久的,很显然可以称其为“打遍20万元内大五座SUV无敌手”。

用近乎中型SUV的身材卖出了合资紧凑型SUV入门配置车型的价格。毫无疑问,这也是为紧凑型SUV市场重新树立了新的价值观:车不一定很贵,但必须有很扎实的技术基础。

面对缺乏诚意的合资品牌全新SUV,以及一众中国品牌SUV不断推出MAX和PLUS新车的升级趋势,并没有盲目地跟随,而是“继承了传统汽车的优点,吸收了新能源汽车的亮点,创造出了自己的特点。”

上述语句,是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上市发布会演讲时,创造出的金句。

针对这种创新模式,李书福还强调,“为市场增加了一个新的汽车种类,增加了一个新的消费选择,为传统汽车的转型升级开辟了一个新的道路。它不是一辆普通的汽车。” 

其实这种产品思路可以理解为田忌赛马的策略,即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整合资源,梳理体系,推高了产品序列的价值。

这台新旗舰,来蚕食合资品牌紧凑型SUV的入门阵地,这种玩法,既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也算是为市场进行一次洗牌。

而在上市以后,汽车基于CMA架构打造的“中国星“天团也正式宣告成军。

包括前面提到的,还有高性能SUV星越S,以及当下的“明日之星”,三款”新车“组成的品牌CMA高端系列——中国星,代表汽车品牌向高端市场发起了冲击。

这里可以透露一组销售数据,“中国星”天团7月销量18,235台,2021年1-7月累计销量95,465台。销量提升的同时,影响力自然而然就得到强化。

如果以全球化视角来审视“中国星”天团,他们无疑也是在全球汽车工业中,为“中国汽车的价值”而战斗。 

 

星越L:千呼万唤始出来

 

深挖产品本身,即为什么会火,这背后显然有值得去追溯的故事。

跨级竞争和降维打击,所描述的无疑是的市场策略。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相比传统紧凑型SUV更大的车身尺寸,以及相比合资紧凑型SUV更低的售价。

但是,真正的竞争力,一定是体现在竞争对手的空白地带或是弱势项目上,尤其是在技术层面的表达。

一句“为中国汽车的价值而战斗”,听起来仿佛豪言壮语,真的担负得起吗?

从当下紧凑型SUV的形态来看,首当其冲的车身尺寸就已经有固化的趋势。比如车身长度普遍在4500mm左右,轴距普遍不足2800mm。而玩的田忌赛马策略,上场就重新定义了游戏规则。

它的长宽高尺寸为4770/1895/1689mm,轴距2845mm;想象一下,一台被冠以紧凑型SUV的新车,其个头已经超越了同级别的流量明星:本田CR-V、上汽大众途观L,还有日产奇骏

不夸张地说,的尺寸甚至对中型SUV领域的奥迪Q5L等都形成了挑战。

再来看看装备,包括当前主流应用的L2+级别HWA 高速驾驶辅助系统、座椅按摩、BOSE音响、主动降噪、可打开的全景天窗、智能语音识别、翻毛皮内饰,一样都不落。 

而且在数字化领域,还有自己的创新。 

比如在整个仪表台的IP部分,已经覆盖了四块液晶屏幕,从左侧贯通到右侧。包括主副驾驶座面前都有信息显示终端,这应该是ICE燃油车领域的“独一味”,科技感直接拉满。

全新推出的银河OS系统不仅视觉效果清爽、干净,菜单的层次关系也很明了、直观,配合电容屏使用起来操作体验感媲美手机。

为了满足大数据运算的需求,的车机系统使用了主流的高通骁龙8155芯片,实现了硬件保障,而且车机支持FOTA升级,未来十年内都能保持功能更新。

上述优势,中国品牌显然是带路人,各家都在数字化领域耕耘,而合资品牌,显然已经在这一领域落伍了。

消费者对SUV产品的趋之若鹜,不仅是一车多能的实用性,更因为主机厂在这一级别的投入更大,所以从SUV上能获得的享受自然就会更多。

当然,消费者买车也是“趋利主义”,希望花不多的钱,拿下更高级别的装备。一个是追求更好的用车体验和驾驶品质,另一层面也表现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让面子过得去。 

针对这一问题,汽车倒是不难满足。CMA架构的灵活性足以支撑不同尺寸的产品,同时,丰富的硬件选择也能搭配出更加吸引人的解决方案。 

比如中国消费者喜欢更好的动力表现,以及2.0T这个发动机排量,于是全系仅搭载一台2.0T Drive-E发动机,不过根据车型溢价不同,分为了中功率218Ps和高功率238Ps两个输出版本。 

其中,中功率版本发动机搭配的是7DCT双离合变速箱,而高功率发动机搭配的则是爱信精机8AT变速箱,同时还装备了博格华纳配套的第六代四驱系统。 

这是一台官方指导价不足20万元的紧凑型SUV所能提供的装备,它所带来的吸引力前所未有。

而且无论造型设计、制造工艺、装备等级、动力水准还是产品体验,都向合资同级车看齐,甚至在其水平之上。 

是一款一经推出,就让人眼前一亮,并且能感受到含金量的中国品牌SUV,试问能不火吗?

 

杀入20万元以内,没有对手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大多数中国品牌的紧凑型SUV嚷嚷着技术超越合资品牌,但实际的驾驶品质却很难媲美洋货。这是技术积累和资金投入的问题,也有高性价比策略的牵制。

消费者买合资车,无非也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因果关系,认为合资车技术好、可靠性高。而且还有一个因素,即买合资品牌就像是获取了社交场合中的门票,这当然也是认知固化的问题。 

汽车在4.0时代的大背景下,因为CMA架构的加持,从研发形式上更像是一种崭新的合资概念,全球技术的背书让其竞争力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中国品牌。 

在技术层面的高起点,固然也为赋予了更高的竞争实力。 

事实上,2010年的那笔大买卖是汽车这些年敢于挑战合资品牌的底气所在。 

当年,汽车集团以18亿美元从福特汽车手中买走了沃尔沃汽车,随后联手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开启了新一轮的技术升级。

汽车的高层过去曾坦言,瑞典技术对于在研发、制造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也并非拿来主义,新技术导入都是经过深度消化后的产物,做到了真正的“洋为中用”。 

所以在一系列转化、吸收和变现之后,的全新车型焕发出了新面貌。 

与其说是产品的转型,不如说是价值体系的重建,尤其是在中国品牌最擅长的20万元以内价格区间,玩得风生水起”。 

就像的推出,看似低价策略,实则是用高价值洗了20-30万元区间合资紧凑SUV的牌。 

坦白讲,有全球技术的辅佐,还有CMA架构的技术保障,同时产品理念也比一众合资车要新颖,是真正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打造的新车。

最近上市的东风,指导价18.19-26.29万元,不仅比高出不少,其发动机也备受诟病。 

尽管1.5升的排量做出了204Ps的最大功率,还有可变压缩比技术,但发动机本身的直列三缸结构就不为市场接受,这会让失去很多关注度。 

再看合资紧凑型SUV的销量大户,上汽CR-V和一汽丰田RAV4荣放。 

前者导入国内的是Allspace长轴版本,甚至还有七座可供选择,并且刚刚完成Facelift中期改款;后者整体表现均衡,突出了TNGA的安全性能,还有一贯突出的经济性优势。 

而CR-V尽管空间大,但车机系统并不好用,而且驾驶辅助系统功能不够完善。

如果用和这些成熟对手比较,会发现田忌赛马策略的体现。

比如对比空间,相比上述四款车型都要大。尽管没有七座布局,但至少大五座的概念是符合主流需求的,符合普通家庭的出行需求。更何况紧凑型SUV提供第三排座椅,其空间表现也并不占优势。 

其次,除拥有2.0T发动机(最大功率220Ps)外,其余车型均不能提供,所以此处合资品牌也就谈不上动力优势了。 

再比如在智能网联车机系统方面,已经从GKUI迭代到了银河OS,加上5G高速网络,其技术等级更高,操作体验自然就更好。 

作为汽车的SUV,的出现无疑是品牌向上的一次最佳表白,但是这种“表白”对于合资公司而言,就像如鲠在喉,短时间内并无剧情反转的可能性。

用20万元的价值观,清洗了30万元级的产品市场,有没有对手,销量会做出公平的判断。 

 

用高价值,正面刚合资车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汽车提供的资料中显示,目前走量的车型都是高配,也就是2.0T四驱版车型。 

这表明,合资紧凑型SUV的入门级市场已经开始松动了,用十七八万的售价轻松吸纳新用户,不仅表达了更好的产品溢价能力,同时也扩展了自己的版图。 

发起的这一轮新冲锋,无疑也强化了“中国星”天团的价值所在——++,轿车+SUV的高能量产品组合。

他们所改变的不仅仅是销量,更有整个市场格局的变化。尤其是成功与合资品牌正面刚,改变了传统中国品牌习惯以“高装备、低价格”售卖的策略。逼近20万元的售价,配合高品质,才是正道沧桑。 

不可否认的是,的热销会对汽车的高质量发展,乃至整个中国品牌的未来走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戏,才刚刚开始。【iDailycar】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