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如果只谈产品 熟悉又陌生的途胜L是什么水平?

时间先拉回到12年前的2009年,作为国内主流合资车企之一的北京现代当时推出了一款两厢紧凑级小车i30,笔者作为媒体代表参加了i30的第一场全国系列试驾会。在那个标致307销售主力还是拉皮三厢、福克斯还搭载着老掉牙124匹马力1.8L发动机的年代,北京这款造型时尚动力先进的两厢车,一出场就领先了同级对手好几年。

当然,这款i30也有一些硬伤,比如4挡自动变速箱、拖曳臂式后悬架等,不过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这些缺点很多同级别车型也都存在。i30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是焕然一新的时尚感,以及出乎意料的操控感受,难以置信北京可以打造出这样一款非常有驾驶乐趣的紧凑型小车,并且只有两厢版,大胆而自信。那时候的北京,在国内还属于主流车企之一,时常与大众别克丰田掰掰手腕,是消费者选车时绕不开的存在。

时间继续往前,拨回到15年前的2006年。那时候的中国车市还在崇尚着各种“黑色三厢车”,SUV热潮才刚刚兴起,市场上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多车型。北京途胜,作为为数不多的城市SUV车型之一,成为了很多消费者的选择。搭载2.0L的主力排量和2.7L V6顶配两种动力单元,并且2.0L排量售价均在20万以内。发布之后一举造就了销量神话,顺利拿下了2006年的SUV车型销量冠军,其后多年一直位居国内SUV车型销量榜前五名,是当时当之无愧的“网红车型”。即使现在在街头依然能看到十几年前那辆熟悉的身影。

如今,在经过了十余年并不算成功的改款迭代之后,在经历了中国车市的轮番洗牌之后,在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记忆之后,L,像一位熟悉的陌生人,重新又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很明显,冠以L之名,L是普通版的加长版,轴距达到了2755mm,已经超过RAV4荣放的2690mm、CR-V的2661mm,接近途观L的2791mm。实际体验下来,L的后排空间确实也足够宽敞了,完全可以满足很多人对大空间和翘二郎腿的执念。

除了空间,L的后排座椅其实更值得一提。对于五座SUV来说,二排座椅靠背可调的并不算常见,L不仅可调,而且可调角度极大,几乎可以算半躺了,二排乘客惬意程度直追某些六座车和MPV车型。

除此之外,L的仿皮座椅材质在同级别中也属上乘,腿部长度支撑足够,没有偷空间,手感触感和软硬承托性都颇显高级。当然有对比才有说服力,以擅长控制成本的日系某田,如今的座椅材质真的是一言难尽。我曾在微博吐槽其座椅材质如此劣质,还不如路边装潢店水平,激起点赞和附和评论无数。在车内材质用料上一直都强于很多日系品牌。

能够证明这一点的还有中控台材质的使用,L中控上层面板采用了大量软质材料覆盖,摸起来手感很好,环抱主副驾驶位置一圈也全都是皮质包裹,中间点缀了一些织物材质,很有质感。底端削平式设计的方向盘也采用全真皮包裹,不惜工本。再搭配换挡拨片,驾驶者还能体验到一些开性能车的感觉。

只不过10.25英寸的仪表盘设计感有点欠缺,像是直接安装了一块带着大黑边的平板上去,可能习惯就好吧。这块屏幕可以根据驾驶模式的转换提供三种主题和色彩。中央区域是一块10.4英寸大屏。与很多简单粗暴的电动车相比,L的这块大屏位置更加靠下,偏向驾驶员一侧,操作起来很顺手,而且不会太多的干扰驾驶。相比很多电视机式的设计,L的这块大屏显得更符合人机工程,这也算是注重细节和经验的传统车企优势之一吧。

L的这块大屏,搭载了百度3.0智能网联系统,操作界面比较接近以前的安卓,逻辑简单合理,稳重有余活力不足。屏幕两侧还有一些触摸式按键,收集指纹功能当然难以避免,但也还在可接受范围内。

中央大屏后侧是按键式换挡和驾驶模式调节等操作区。主流的无线充电和多类型充电插孔也有配备。在这些细节的配置方面一直紧跟潮流。

日韩汽车品牌向来没有“偶像包袱”,不像欧洲品牌那样恪守自己的传统设计元素和家族特征,所以很多新款车型与老款在造型上经常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会受制于既有条件,可以放开手脚塑造新形象。L的外观设计,就源自于之前推出的Vision T概念车,线条十分大胆,甚至会让很多人误以为是一款电动车。

L的前脸,不像传统车型那样有区分大灯和格栅等区域,整个前脸被一大块铠甲状造型覆盖,又像是展开的鸟类羽翼,日行灯和转向灯也隐藏其中。而常见的远近光灯则设置在了雾灯位置,另辟蹊径。

这样的前脸初看时觉得有些太激进,太过科幻,看习惯了倒也还好,比较简单清爽,辨识度很高。镰刀状尾灯采用现在流行的贯通式设计,夜晚点亮后的效果还是相当惊艳的。

车身侧面线条很凌厉,把车身切割成几个部分,营造出很硬朗很man的感觉。双色车身的设计和黑色侧裙更平添了一丝野性,很耐看,对于SUV来说是个重要加分项。

十年前的1.6L发动机有个外号叫“黄金排量”,如今这个外号恐怕要易主给1.5T了。下至入门家轿,上至奔驰宝马,1.5T几乎已成为覆盖面最广泛的发动机。L在北京产品谱系中位于ix35和胜达之间,1.5T的发动机也刚好介于ix35的1.4T/2.0和的2.0T之间。

L这款1.5T发动机,知名度并不算高,但是数据相当亮眼,最大功率居然达到了200匹,甚至超过了本田那台赫赫有名的193匹马力1.5T。再看看其他一些1.5T的数据:140匹、183匹、169匹、福特182匹、吉利177匹、奇瑞156匹……L上的这款1.5T发动机,居然已成一览众山小之势,除了1.5T高功率和日产最新的三缸机,居然鲜有敌手,称得上是国内1.5T排量绝绝子了!

很多人也许会说,数据与实际感受是两码事,说得也没错,毕竟数据漂亮加速拉胯的也不在少数,甚至马力虚标的车也大把。从实际驾驶感受来说,L的这款发动机,完全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感觉,抛开功率和扭矩这些数字,最直观的体验就是提速时完全可以给予驾驶者足够的信心。并且急加速时噪音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带有一些德系车的细腻质感。

发动机是个加分项,但变速箱就不一定了。L搭载的是一款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日常驾驶走走停停,几乎感觉不到顿挫和不适,对双离合变速箱来说做到这一点也是基本操作。在拥堵路段缓慢通行时,L起步阶段会稍微有一些犹豫不定,换挡也不是太干脆。这可能也不仅是变速器的原因,L的这款发动机在2200转时才会输出最大扭矩,相比现在很多车不到1500转涡轮增压就已介入开始工作,L的动力来得稍微有些迟缓,必须稍微深踩油门配合。总体来说L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

消费者可能会介意的一点是,干式双离合一直以来的口碑都不太好,即使拥有后发优势和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可以在既有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如今的双离合与十几年前刚面世时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但在长期使用后可靠性如何也仍需市场检验。

当然厂家还有成本的考虑,比如级别更高的,就搭载了造价更高昂的8速手自一体变速器。双离合器目前的定位,基本处于自动变速器和CVT之间,也算是一种折中的解决方案,可以拉低L的售价。

有人说其实是最有实力的两家车企,因为它们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汽车制造生态,所有零部件全都可以实现自主生产研发,这个观点其实也有一定道理。汽车早已是全球性的汽车巨头,只不过在很认牌子的中国车市,汽车一直属于二线。在产品力上,其实的车型并不比德日系产品差,不像德系车那样激进冒险采用新技术,也不像日系过于控制成本偏重城市环境使用。

L就是完全体现造车理念的一款产品,主流的动力、丰富的配置、大方的用料和材质。在质量和可靠性上其实一直也说得过去,这么多年并没有太多大规模的质量问题,咨询一下周围的车主,车辆口碑还是一直在线的,包括同门的起亚也是如此。的困局更多的来自于产品之外,品牌定价定位情怀都有直接影响,L价格在16至20万之间,几乎是SUV竞争最激烈的战场,国产和合资短兵相接一片混战,L能否杀出血路,对于北京今后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标签: 途胜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