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我会买ID.6 CROZZ吗?我想了大半个月


我在接触ID.6 CROZZ之前,从未体验过大众的ID系列电动车,而这次试驾之后,与大多数媒体试驾体验报道不同,我不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去看待它,而是真的在考虑,是否选择它。需要吗?不需要吗?

选择电动车,是否选择大众的电动车,想来大家也不会只看这一篇文章,而且每个人的具体需求不同,所以,在供给关系侧重不同的情况下,我只说说我现在的认知吧。

目前以本人的观点来看,首先,我肯定不会期待一辆电动车“全能”,因为城外基础设施决定着补能问题依旧不那么完善。所以,我之所以考虑ID.6,是因为我需要的是家庭的第二辆车——它干它能干的就行,不求“德智体美劳”,因为“求之不得”啊。

其次,我还在乎它的驾驶感受吗?当然不会是重点,我原来选择奥德赛就意味着我肯定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的重点是实际生活需求,而非驾驶需求——特别是人人谈而或侧颜、或侧目的操控性能。

第三,选择电动车,当然有牌照因素,但实际生活需求上,我也会估算活动半径。按照我目前95%的路线看,300公里半径足够了——焦虑更多其实在于充电补能,以及这里面隐藏着而且变量极大的时间成本。

另外,7座还是要有的,虽然不是我的刚需,绝大多数情况下5座其实就满足了。当然,在30万以内这价位,确实,这么大体量的电动车选项很小,那么ID.6非他不可吗?

当然不是,理想和Model Y也在我的火力范围内。很明显,理想跑得远,跑得快。但是,远,我也只是300公里上下,快,那更不是我追求的——同时,价格怎么也是项重要的参考值。

对ID.6首先好印象来自于续航数据“硬”,NEDC的那个565公里我肯定是忽略的,但有一点我要说,两天的试驾下来,我就觉得表显数据示真的扎实。

真实的续航能力是我更看重的。就如同我在消费时,店家最好实实在在地告诉我这个商品、这项服务需要多少钱?这样我好计算出是否在我的能力承受范围内。倘若一开口就告诉我,这项服务是免费的,那么想也不要想——拒绝。

我深切地了解自己,本人的经济实力还不够我去触碰免费服务,因为背后的成本我无法计算和推测。的续航表显就是如此,两天下来,基本大差不差。哪怕试驾体验时车上只有两个人,不过我估算即使加上5人以及行李载重,也在我的活动半径之内的。

再加上,一汽-大众说,的首任车主可以享受开迈斯充电一年免费使用权、终身免费保养与道路救援服务。嗯,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多权益,还有兜底增值选项,可以考虑。

那么接下来,我想,看到这里的读者就可以与我一起仔细研究它了。

买辆车,无非开和坐,以及开多远?坐多少人?

而对于考察,肯定是坐优先咯。

数据就不再赘述了,比如我写车身尺寸4876x1848x1680mm,轴距达到2965mm——以上都是凑字数用的。

除了所谓的第三排座椅,的前排和二排头部空间都非常之充裕,而且地板平且低,侧窗视野广且透。这样的好处是完全没有压抑感——以我的经验,逼仄的空间是晕车的头号嫌疑犯。

至于第三排,毫无疑问,这就是“又不是不能坐,要啥自行车”的潜台词。我不多解释,大家也别问,要问ID6就会说:“我都后置后驱了,你到街上打听打听,后置后驱那都有谁?911听说过没,那板凳深度,可以和中国足球媲美。”

换个视角看一下,我的意思不是关键能不能坐进去,二排要牺牲多少空间?我发现,第三排所需空间大小,决定权不在于腿的长短,而是,你穿多大码的鞋。再说了,看看第三排的附属配置吧,除了挖了几个储物槽,其它就没有给予配套设施了。

所有的7座车型,在我看来就看第三排给了你什么高端辅助配置否?如果配置很多,那就意味着它允许你多待会着,如果只是几个储物槽,那言外之意不言而喻。这就如同上厕所,手机都不让你带进去,那就意味着管理方不建议你蹲太久。

行李厢空间,说实话,没什么问题。放倒三排,我感觉对我300公里活动半径的家庭,是够用的,二排的4:2:4放倒功能,更是具有锦上添花的意义。对了,这款PRO版,主副驾驶都有座椅按摩功能,同时前排,二排还都可以加热,可以了,而且相当可以了。

好了,到此为止,想来诸位对乘坐也有一定的数了。至于豪华感科技感什么的,到店可以各自体会。我最后要总结的是,不要在意什么SUV、MPV的标签,电动车时代,追求的就是简单,傻瓜。

当大众的logo线条越来越简单,大众的车名也从有文化意义和底蕴地名等改成了ID这样身份证属性,乃至于平台虽然现在为MEB,但将来所有品牌共用SSP(Scalable Systems Platform)平台,这就已经说明,将来谁造车不傻瓜,那就是傻瓜。

所以在这里我必须提一句,我不喜欢上图这个设定。四个车门四扇车窗,但只给了两个开关按钮。我不理解,因为操作后窗,你要再按一下上面那个“REAR”按键。这思路很独特,但多出来一个操作步骤很“多此一举”——不如只设置一个侧窗按钮,前面再加一个后视镜旋钮类似功能,扭到哪,按键控制哪个侧窗,岂不美哉?

考察第二点,只有开了。

其实驾驶感受真没什么可说的,既不迅猛也不突兀,84.8度的三元锂电池搭配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50千瓦,最大扭矩310牛米——对,我又在凑字数了。

好吧,虽然有同行说驾驶还是那个熟悉的大众味道,我不一样,我觉得是完全不那么大众了。它的转向不再那么轻盈以及明确,它的加速也不再刺激着你奋力向前,当然,高亢的发动机嘶吼没有了,随着“电门”的深入,就是那么听话地滑出去了,这期间,相比于大多数电动车,其动力输出可以说非常克制。

控制它前进很容易,松开电门减速感也不那么强烈,即便用B挡,也依旧不为了那么一点能量回收而牺牲舒适感。更让我感觉缺少“大众风味”的是刹车踏板,反馈信息在中间某个节点它会缺失。

于是在试驾的路途中,我始终无法琢磨出刹车踏板的脾气,要么感觉起始踏板踩浅了,要么到最后又突然意识到要加大刹车力度。现在回想,一,刹车不够线性,二,也许车重确实增加不少了。

除此以外,就是一款特别正常又特别容易驾驶的电动车。至少大众在描述时,没有因为电驱结构,没有因为后置后驱,而宣扬加速以及操控——想象一下假如是内燃机,那宣传上绝对火力全开啊。

我想,也许这就是很多人有内燃机情怀的原因吧。发动机虽一直被称为是汽车的心脏,但变速箱才是一款车的灵魂。而它的缺失,让汽车完美了,同时,也让奔跑机器失去了脾气,当然,也很难比较出优劣,以及体现个性了。

还好,对于这样的6座或7座车型,家庭需求要求它听话靠谱远高于个性展示。正如现在大众的外观设计,转入电驱后,车身的棱角都被磨平了不少。对我这样需求的潜在客户而言,还有一点吸引力特别重要,那就是它的转弯半径着实不大。

至于造型,嗯,这就是大众,我现在已经认可了电动大众外观设计。至此,决定判断的唯一障碍就是,我想要四驱,又不想要6座,嗯。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Bono

标签: ID.6 CROZZ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