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不造车的华为,如何取悦车企?


从ARCFOX阿尔法S华为HI版推出到华为HI新品发布会,再到华为智选正式开卖赛力斯SF5,2021年,华为汽车业务正在加速前进。与汽车业务新产品发布同样频繁的,还有华为“不造车”的宣言。


虽然在ICT领域的经验让华为进入汽车产业拥有独特的优势,但华为一直将自己定义为Tier1,甚至曾发出内部信称“建言造车者,调离岗位”,但华为的一再表态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前不久,上汽集团就发出要自己把握“灵魂”,不愿被华为所左右的言论。


 为了打消车企朋友的顾虑,也为了在汽车圈内的发展拥有更加平坦的道路,6月末,在长城科技节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华为再次表态:“华为不造车,也不会投资,不控股任何一家车企。”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BU)总裁王军


华为一直将自己定义为车企的好伙伴,至于华为甘做零部件供应商的原因,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BU)总裁王军表示:“全球乃至中国都不缺车企,缺的是真正能够把智能化做好的基础供应商。”在他看来,任何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确实需要头部车企,但背后一定有一至两个零部件供应巨头,如德国的博世和大陆、日本的电装、韩国的摩比斯、法国的法雷奥。头部车企造就汽车强国,但汽车强国得背后也要有基础技术的提供者。

 

与车企相互改变


为了成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巨头,华为在不断扩大车企朋友圈,目前来看,北汽、广汽、上汽、比亚迪宝骏东风一汽等20多家车企加入了华为的合作名单。对这份合作名单,可以发现华为与车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方式是,传统的tier1与tier2的合作模式,华为提供单独的智能系统,与车企合作。这些合作既包括纯软件方面(如HiCar、HMS套件、车载APP等)、自动驾驶领域(雷达、摄像头、AI处理器包括车载操作软件和影音系统等),也包括智能座舱领域(无线车载模块、车载影音系统、HiCar等)。目前华为与大多数车企的合作形式都是这一种。



另一种方式,则是车企采用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uawei Inside模式。北汽极狐、长安及广汽都采用了Huawei Inside这种方式,整体采用了华为的自动驾驶系统。这样的合作方式让北汽、长安的股价一度飙升,而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也让赛力斯销量大幅提升。


不管是通过哪种方式合作,与华为为伴都已经成为了车企的一种潮流,车企与华为的合作对双方工作模式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名声大噪之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根据王军的表述,与车企合作之初,磨合起来十分困难。


“华为的研发体系是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车厂的研发体系跟华为IPD的研发流程完全对不上,我们说的东西他们不懂,他们说的东西我们更听不懂。而且每个车企的研发流程也不一样,有基于美系的、德系的、日系的。”王军称,为了顺利达成合作,华为把所有车厂的流程拿过来看了一遍,然后与华为的IPD流程整合,做了一套针对车厂的开发流程:IPD-IAS(Intelligent Automative Solution)。“经过两年的探索,我们终于打通了语言体系,华为与车企可以顺利对话了。”


除了研发体系的相互磨合,王军还提到,科技公司和车厂对产品质量、安全、需求、跌代速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我们做一个产品,一般一年两个版本,最多一年一个版本,但是车厂一干就是三五年,习惯完全对不上。”王军说,“现在的状态是他们在改变我们,我们也在改变他们,希望这种改变希望能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和迭代速度。这也算华为进入汽车行业带来的新变化。”

 

做汽车的Tier1巨头


华为选择做车企的伙伴而不是直接造车还有一个原因:华为的优势是ICT技术,劣势是不擅长机械制造。虽然小米、百度这些科技企业都纷纷开始了造车大业,但华为的选择却不同,华为的目标是把自身的优势不断放大,做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巨头。



2019年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为公司六大一级部门之一。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正是华为对自身ICT优势整合的结果。


“智能车需要ICT技术,但华为这些技术像珍珠一样都散落在各个部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就是把散落在各个产品线的‘珍珠’收拢过来。”王军说,“智能车上用到的融合传感技术,也就是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是从华为的光网络产品线孵化出来的;毫米波雷达从无线产品孵化出来;我们车的摄像头就是来源于机器视觉产品线;智能车的算力平台来自华为的计算产品线;计算产品线核心做鲲鹏和昇腾,鲲鹏是CPU,昇腾是算力处理芯片,我们也拿过来用了;华为的高端、核心路由器,成为我们做车载的小交换系统现成的技术积累。”


从各个部门收集的“珍珠”被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串起,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主要包含五大领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车云和智能电动。智能驾驶领域主要覆盖MDC 智能驾驶平台、融合传感(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智能座舱主要覆盖麒麟芯片模组、鸿蒙OS 和HiCar;智能网联主要覆盖5G、C-V2X模组、T-BOX、车载网关;智能车云主要覆盖智能驾驶云服务、V2X云服务、车联云服务、地图云服务;智能电动主要覆盖车载充电、电池管理、电机控制系统、热管理等。


作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智能驾驶技术受到的关注最多。在技术路径上,华为的智能驾驶既非从L2向L4演进,也不是L2与L4并行,而是“配置可裁剪的L4”,即先聚焦L4,再用L4的能力反哺L2、L2.5、L3。


在2021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华为发布了八爪鱼平台,作为一个全栈式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华为八爪鱼拥有出色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PB级海量存储和亿级数据秒级检索能力及自动化标注功能,可以加速数据处理的闭环,帮助节省70%的人力。八爪鱼平台搭载了华为昇腾910 AI芯片和MindSpore AI框架将大幅提升训练效率。此外,平台内置10000+仿真场景,能够覆盖智能驾驶、主动安全和危险场景等6大场景,还支持将路测数据场景转换为仿真场景,让场景更丰富。



在王军看来,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是穿欧洲鞋、跳美国舞、走中国路。“穿欧洲鞋”是学习欧洲汽车的安全标准,符合汽车行业规律,满足功能安全;“跳美国舞”是指学习特斯拉ICT技术上的优势;“走中国路”是指研发符合中国实际路况的产品。


按照规划,华为今年将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高精地图采集完毕,明年会再扩大到十几个大城市,每三个月就会迭代再增加几个城市,最终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完成全国高精地图的采集,支撑华为HI车辆在全国范围内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营。


立足于ICT技术经验积累,华为短期目标依然是成为车企的好帮手,王军分析:“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Tier1、Tier2太分散了,没有巨头。这个行业需要有这么一个公司来尝试做这件事情,恰好华为具备这个能力。当然做得好不好,需要努力才知道。”


由此看来,华为选择不造车,不仅是为了取悦车企,更是为了心中既定的梦想。


标签: 造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