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蔚来EC6撞车起火 为何官方坚称电池没事?

特斯拉自燃很常见,出过伤亡事故的也有一两次,这些都已经让大多数人对这个品牌的印象大打折扣。不过估计大家应该都好久没看到过国产纯电动车自燃的新闻了,造成人员死亡的更是罕见。最近,还真出了这么一件事,一辆蔚来EC6在某地发生撞击事故后全车自燃,事故导致该车驾驶员当场身亡。

 


毫无疑问这件事非常非常严重。根据大多数新闻媒体的报道,这次事故的明显现象是,车身底部不断流出大量液体,车辆起火位置位于车辆前中部,整辆车全部被大火吞噬,车辆前方泄露的液体也疑似着了火。

 

但在蔚来事故后发表的官方公告中,却坚称“电池完整”。这就奇怪了,难道EC6这车是个燃油车?这么明显的电池起火,为何官方坚决不肯承认?

 

到底是怎么起火的?




首先这是现场车辆起火时的截图,尽管截图不很清晰,但已经足够看出很多东西,第一,车底全是火,证明电池组已经在燃烧,第二,火的传递路径很明显是从下到上传递,第三,大量远离车辆的液体也燃起了大火。这里已经足够得出一个结论了,一定是电池起火导致的。

 


首先,根据之前比亚迪撞击测试事件引发的讨论来看,这些泄露的液体不可能是电池冷却液,因为这东西应该是不易燃的,我们也曾经出过文章介绍过,电池冷却液的绝缘和不易燃特性是基本要求。因此这些泄露出来的大量熊熊燃烧的液体只有一个可能:严重损毁的电芯模组淌出来的大量特种电解液,这东西虽然不算易燃物,但电解液的温度载量很高,从外界看是起火的液体,实际上应该是温度极高的电解液泄露到外界后和外界的大量氧气反应进而起火燃烧。

 


换句话说,这台EC6的电池组一定是已经出现明显结构损坏了的,否则不可能会出现这种流淌火。但为何坚称“电池完整”?这里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文字游戏了。首先我问大家,怎么判定“电池完整”的定义,完整是怎么个完整法?是看起来整个电池包没有崩坏,这就叫完整吗?

 


要知道如果你看过一些电动车起火测试的话就会知道,电池组的起火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内部某个芯片模块(VDA方形电芯模式)热失控起火燃烧并内部爆炸,大量损坏电池保护壳的防火隔层,进而引燃附近的模组,然后整个电池包热失控,内部燃起大火。

 


在超高温下,大量本身处在极高温度下的电解液会在内部高压下从电芯内部喷射而出,对于一个封闭的电池包而言,这些大量泄露的,有腐蚀性而且温度极高的危险液体只有一个出路:电池包上盖的结合处,这个地方是电池包组装的盖板位置。这里一般会用一些防火材料加以保护,但这些防火材料无论什么材质,都不能永久放火,这些高温液体会从融化掉的电池包结合位置溢出到电池包外部(和路面上),进而引起流淌火。

 

这真的只是文字游戏吗?



这种情况下,电池包本身“看起来”是结构完整的。毕竟电池包本身没被烧得结构崩塌,所以在某种程度来看,所谓的“电池完整”基于的是初步的目视观察,作为车企的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在一团黑炭中目视观察电池包,进而得出“电池没事”的初步结论,是站得住脚的。

 


但如果急急忙忙地,把这个未经进一步审查的初步结论直接在网络上公布,毫无疑问是不负责任的,特别是对在事故中不幸身故的车主及其家属而言,更是极大的不敬与不尊重。目前网络舆论对的批评,着力点也大多在这。这不是一般的事故,车主在事故中离世,而作为车企第一时间不是严谨对待,而是马上抛出“电池没事”试图甩锅,在舆论哗然后才后知后觉地发表对车主的悼念,这是一种什么动机?


事实上碰撞自燃导致车主身故的案例不是第一次,但其他车企的处理基本都是先立刻发布悼念信息,表示将严谨查明故障,再在查明事实后用长文的形式公布,并公开对社会道歉。而不是这样,出了这么大事第一时间居然想着效仿甩锅,尽管算是新势力里的标杆,但这种事故后处理方式,实在让人心寒。


标签: 蔚来 电池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