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汉对撞后续:安全面前,电动车有必要和燃油车“划清界限”么

比亚迪和北汽对撞一事已经过去,剩下的争议只能留给对峙双方了。但是此次对撞,也是“纯种电动平台”与“油改电”之间的对话。“纯粹的电动平台”相较“油改电”而言,最大的区别在于对电池的防护。

因为“油改电”底盘上是并不具备“纯种电动平台”那样夸张而粗放的多层大厚度防撞击框架的。所以就需要临时去改,但是后期改出来的结构再怎样也及不过“原生”的。所以“油改电”产品往往遭人诟病。

但是我们冷静下来分析,难道我们就全盘否定油车底盘了?或者说油车底盘注定是要被淘汰,而且没有任何可借鉴之处了?——恐怕不可能,也不现实!其实最近虎哥自己也正在开发一款车型的力学架构,要求是“油车与电车平台通用”,开发过程中就遭遇了不少矛盾。

电动汽车地板“纯平”

乘客的脚终可安放,舒坦!


比如记得以前泰哥写过一篇文章:汽车后排的地板中央,都会有一条“凸起”。您知道汽车为啥必须要有这个“凸起”?这“凸起”是起啥作用的?——当然答案并不复杂:无非就是用来隐藏排气管或者传动轴而已。

其实在汽车工业里,这个“凸起”的真正学名是“中通道”。目前绝大多数家用轿车都是前驱车,为了保证汽车底盘的平整度,以及确保底盘离地间隙不至于太高,因此排气管被安排在了“中通道”里,这样能节省空间。

而对于后驱车、四驱车来说,“中通道”空间则会被传动轴占领,排气管只能“绕道而行”。——这就是目前网上比较主流的科普说法。如今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因为结构的特殊性,往往都取消了“中通道”,脚底下非常平坦。

地板“纯平”真的足够安全么?

看看奔驰、宝马怎么说!


对于消费者来说,显然是更加舒适了,因为坐在后排中间位置的乘客,双脚终于能稳稳落地了。——但这对于碰撞安全而言却未必是好事!因为“中通道”本身就能够用来加强车身!而且可以用来作为汽车骨架的一部分!我们来看一下宝马的官方解读,您就懂了!

可以清楚的看见,宝马E85车身结构上,“中通道”对于结构强度的贡献之大!还没理解?我们再看看奔驰在顶级(S级)车身上使用的设计手法吧!和宝马异曲同工。

视线转移到电动汽车:因为扁平化的锂电池位于车辆底盘下方,因此地板才能得以“纯平化”。但“中通道”的缺失,却让车身的抗弯强度指标也降低了。举个例子:车辆如果遭受“前后夹击”,那么相对更容易发生“包饺子”(车头车尾翘起)现象。

管中窥豹:电动车没必要

和燃油车“划清界限”


所以即使是电动汽车,底盘设计时依然可以保留“中通道”设计。毕竟在安全和舒适性之间做取舍的话,我们相信更多车主会偏向安全。难度不是么?

“中通道”本是燃油车上特有的结构,原本只为了容纳排气管或者传动轴而存在,却在燃油车发展到接近末代的时候被冠以力学骨架的身份,成为提高燃油车安全系数最简单最直接的工程办法之一。

如今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迅猛,车企在开发电动汽车专属底盘的时候却似乎故意抛弃了很多燃油车时代特有的东西,似乎有意无意都要和燃油车“划清界限”。但笔者认为“新势力工程师”们完全可以将电动汽车专属底盘和燃油车上的某些亮点融合到一起。

安全设计可另辟蹊径:

结合不同时代设计亮点


笔者在2个月前曾发过一片文章,主讲“电动三傻”的旗舰车型底盘力学架构的设计合理性。其中提到小鹏P7底盘的设计就融入了燃油车“中通道”的元素,利用“中通道”来增强底盘。单就这一点来说这款车的力学设计师是很有想法、很有见地的。

当然P7底盘的设计尚有很多地方可以优化。比如翼子板结构、比如中通道与后排座椅前横梁的连接方式、比如C柱下延伸段与车架的连接走向……都有大刀阔斧改动的余地。透露一下笔者开发全新车辆力学架构的进度:

单车主体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往“车族化”方向努力,而且是“油电通用平台”。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整个车族力学骨架一旦最终设计定性,设计图纸或将会对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开放,为国产下一代车型在高刚性、高被动安全性方面尽一己之力。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