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非一般的插电混动车,宋PLUS DM-i比大众途观L更香

  • 作者: DearAuto
  • 2021-07-08 09:29
  • 3438

“按订单排产,提车最快也要到3个月以后。”4S店销售插话时机掌握得恰到好处,想必是反反复复讲过很多次了。宋PLUS DM-i上市满3个月了(3月25日上市),我昨天到4S店里问,优惠一点没有,现车更是“想都不敢想,我手上现在有30多个客户是天天都在催(交车)。”

目前增购宋PLUS DM-i全款无优惠;贷款有2年0息,但是要交“按揭费”;换购可以享受3000元置换补贴。

两个纯电续航里程,每个又分高低配两个版本,家里能安装充电桩的建议选110km续航版本,高配相比低配主要多出一套L2级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大家按需选择。


通过和比亚迪的销售聊天,和关注宋PLUS DM-i的网友沟通,和想买DM-i的同事交流,再加上试驾、了解了一番,按惯例还是先说结论,首先建议有意新能源车,尤其有意插电混动车的准车主,都来看看、试试宋PLUS DM-i,其次更推荐所有想买合资SUV,包括燃油版的准车主,也来看看、试试宋PLUS DM-i。

个人意见,宋PLUS DM-i内饰做工、用料都很不错,只是我坐进驾驶席第一视觉感受是颜色有些多、杂,不同材质尤其亮面装饰板和镀铬条会有反光,欠点高级感。


先交代两点,一是今天不讨论DM-i技术细节,“不看广告看疗效”,我们直接说它带来的好处,这个好处不只是省油;二是文章的最末,我们聊一聊“中国人看不起比亚迪”这事——前不久的某汽车论坛现场,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讲,“我觉得中国人看不起自主品牌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


01,宋PLUS DM-i不光省油,还特别好开


宋 PLUS DM-i是真省油,不充电也省油,省油水平和“两田”混动技术属于一个梯队。丰田、本田的混动技术领先全球,这是公认事实,换句话说,比亚迪DM-i也是全球领先的混动技术。


这结论不是我给的,国家规定新车前风挡右侧必须张贴《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标识》显示,宋PLUS DM-i最低荷电状态燃料消耗量,即俗称的匮电油耗是4.4L/100km,同属插电混动紧凑型SUV的CR-V锐·混动e+匮电油耗4.7L/100km,RAV4荣放双擎E+是5.2L/100km(四驱是5.5L/100km)。

图示为纯电续航110km的宋PLUS DM-i,纯电续航55km的最低荷电状态燃料消耗量是4.4L/100km。

两个看车小技巧,一是很多时候我们使用插电混动车是不充电的,这时匮电油耗才更能体现动力系统的真实能耗水平。二是新推出插电混动车的《标识》上都会注明“最低荷电状态燃料消耗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匮电油耗,大家看车要更关注这个,这是国家强制要求张贴,如果大家没看到可以要求经销商出示。

图示为RAV4荣放双双擎E+四驱版《标识》,两驱版参考威兰达是5.2L/100km。

《标识》里的匮电油耗是工信部统一测试标准下得出的,自然就有了可对比性,所以我们说宋PLUS DM-i和“两田”一样省油。不止如此,宋PLUS DM-i的官方0-100km/h加速时间比本田同级车更短,和四驱版的RAV4荣放双擎E+相当,这里足见DM-i技术不只是省油,性能也很有优势。


当然了,加速快不完全等同于好开,一经上手我们还会发现宋PLUS DM-i非常平顺,因为DM-i大部分时候靠电动机驱动,就像一台纯电动车一般,一段时间后还可以感受到整车“操控素质”很高,底盘调校、转向系统、车身刚性等等都和操控紧密相关,这款车有关操控的方方面面都交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卷。

宋PLUS DM-i开起来非常轻松,不只是动力系统带来的轻松感,也包括转向系统、底盘调校,都让开车的人很有好感。

没有了内燃机的长时间震动、多挡位变速箱的传动,宋PLUS DM-i在平顺、静音等层面优势明显。

02,别只把宋PLUS DM-i当做一台“插混车”,它比很多合资燃油车更香


普通的插混基本等于“有电猛如虎,没电油老虎”,但上面说了,即便是匮电状态,宋PLUS DM-i也和“两田”一样省油。


这里先说一个选车技巧,如果你决定要选购一台插电混动车,建议首选丰田、本田和比亚迪(DM-i,非DM-p),因为哪怕不充电,这些车也真省油。如果你想买的是燃油车,且预算相对充足,可以多考虑“两田”的油电混动车(不用插电,所以归类在燃油车里),它们能带来相比燃油车更好的用车体验。


可惜比亚迪DM-i技术不提供油电混动车型,但“两田”的插电混动技术基本脱胎于各自的油电混动技术,换言之,DM-i技术是可以和丰田、本田油电混动比肩的动力技术。“两田”的油电混动技术又是公认的更高级的动力技术,也就是比亚迪DM-i技术也比纯内燃机技术更高级。


这时候DM-i的打击范围就更大了,瞄准了所有合资燃油车。用宋PLUS DM-i的入门车和合资SUV途观L、昂科威的入门车做个对比,可以看到三款车车身尺寸相当的情况下,宋PLUS DM-i加速更快,只要8.5秒,即使不充电,省油优势也十分明显,4.4L/100km,是途观L的68%,昂科威的67%。

还有些价值比较难量化,比如宋PLUS DM-i好开、平顺,静谧性也更好,再比如现在比亚迪的车造型、内饰也都做得越来越好。配置就更不用说了,自主品牌一贯优势。就在优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宋PLUS DM-i的指导价也只是昂科威的77%,更是途观L的67%。


以往很多人认为比亚迪这个牌子不如大众、别克等等合资品牌,但现在有了DM-i技术的加持,宋PLUS DM-i这款车相比途观L、昂科威等等合资车,整车性能优势太明显了,并且价格还低了一大截,性价比不可谓不高。

宋PLUS DM-i还提供“移动电站”功能,就是电池对外放电,可以带动电饭煲等大功率电器,即便不考虑这些“插电”带来的新功能,这款车能提供的用车体验还是让人印象深刻。


这里要留意区分比亚迪的DM-i和DM-p,我更推荐前者,因为DM-i更节能,受众更多,而DM-p性能更强,面向的是小众群体。


比如唐DM-i匮电油耗是5.5L/100km,对一台中型SUV来讲这个表现堪称一流,380TFSI动力的大众途昂工信部综合工况油耗是8.5L/100km。唐DM-p匮电油耗是7.5L/100km,油耗优势不明显,但是其0-100km/h加速时间是4.3秒,相比途昂的8.4秒快了很多,可对一台中型SUV来说,是节能更重要,还是加速快更重要呢?你会怎么选?

图示为唐DM-p《标识》。

03,动力技术强≠车好,中国人没有看不起比亚迪


上面我介绍了很多DM-i技术的好,也说了它性价比很高,估计很多人又得喷我被充值了,第一,DM-i在动力技术层面确实是世界级的,它值得所有赞誉;第二,我也认为DM-i最近有些被过于神话了,我并不会完全将宋PLUS DM-i和好车划上等号,因为动力技术强≠车好。


我们论证了DM-i技术在省油和好开层面确实不输“两田”,但问题是丰田、本田的车好、牌子响亮只是因为省油和好开吗?很明显不是,“两田”尤其是丰田是以可靠性著称。可靠性是什么?可靠性不只是这车小毛病少、不爱坏,可靠性更是这车开了三年后和刚买那会用起来差不了太多——三年后还省油吗?会不会有很多异响?开起来会不会松松垮垮?


这个长期可靠性换个说法就叫做品质,恰恰是品质解决了保值率,当大家不再觉得买比亚迪要承担未来买车、换车时“钱包被掏空”的风险,口碑不就上来了吗?有了口碑,紧接而来的就是品牌力的提升。


而这些,现阶段的比亚迪做到了吗?比亚迪真的能拍着胸脯说,宋PLUS DM-i的可靠性已经不输给丰田、本田,或者说追上大众、别克了吗?即便企业内部验证认为没问题,可消费者会接受这样的说法吗?

DM-i想要受到更广泛认同,还需要时间。

有意DM-i的网友,大家反馈来的担忧非常集中,怕车子品质没保障,担心三五年之后卖不上价;我有同事想买DM-i,他认为比亚迪留给消费者的印象里,很大一部分还是F0、F3,老款的秦、唐这些车,以及坊间对插混技术的花式调侃——“有电猛如虎,没电油老虎”等。


所以,当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讲,“我觉得中国人看不起自主品牌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我能理解王传福的心情,他希望自己公司精心打造的新车型,能够为更多消费者认同,我也同意有很多中国消费者并不清楚了解,了解这些最新的中国品牌车型到底有多好。


但我同时认为中国人并没有看不起中国品牌,看不起比亚迪,因为一来,比亚迪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品牌,销量超过合资的中国品牌车也有不少,哈弗H6、长安CS75 PLUS等等。

也有中国品牌车获得巨大成功,赢得广泛认同,比亚迪还有很多路要走。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因为“尊重”不是要来的,是赢来的。就好比现在DM-i的阶段性热销,难道是靠吆喝就能得来的局面?必然是好产品、好技术,想要持续的热销,进而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尊重,那得靠持续的好产品、好技术,以及好品质。


中国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长跑,我们不急不躁,要相信过程,更要相信前方会有坦途。

强调DM-i是“颠覆燃油汽车”,问题是这不能只靠动力技术,更要靠品质。

文 | 大鹏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