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试驾全新明锐PRO 斯柯达“躺平”or“起飞”就看它了

成都的夏天一贯闷热湿润,全新明锐PRO我已经拍了两个小时了,好在已接近尾声。它能激起我一些兴趣,却无法抹去“桑拿天”拍车的苦闷。发动引擎准备离开,此时突然想起还缺一张引擎舱的图,虽然依旧是那熟悉的搭配,但这是一篇试驾稿不可缺少的部分。拨动卡扣,随着引擎盖缓缓上升,突然心里咯噔一下,恍惚间自己重新确认——我拍的是全新PRO可不是速派!支撑着引擎盖的并非简陋的手动撑杆,而是大部分B级车才会配备的液压挺杆!原来,这些细节之处中,斯柯达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回想起来,自己差点成为第二代的车主。15年前,家里准备买车,我给父母推荐了计划国产的Octavia,当时还叫欧雅。无奈急着用车,外加父亲被朋友“洗脑”,家里就买了同级另一款中国特供三厢车。15年后,我经常还把这个老伙计拉出去溜溜,不是因为它多么情怀,而是这个品牌的车现在太不保值了,此为一事。还有一事,进入汽车媒体,我深度试驾的第一款性能车就是RS。在成都“秋名”龙泉山上,将之推至轮胎嘶叫的极限状态。这不仅是自己那段年少轻狂的记忆,也是一场关于德系钢炮的“种草之旅”——现在我就憧憬一辆成色极佳的二手RS,尤其是当试驾过全新PRO之后。


这并非是“借古贬今”。如果你并不是“网络喷子”的话,应该对第二代有所了解:与当年卖到20万元以上的第五代速腾同出自PQ35平台。要知道,当年上汽大众这边还没有PQ35平台的轿车,第二代的“含金量”一点都不低。后来,或许是大众对斯柯达的定位出现了错误认知,或是斯柯达自身亦步亦趋。出自MQB平台的第三代,却感觉越来越像“廉价大众”。而此番全新PRO,却让我想起了当年的RS。


第一点就是外观。全新PRO直接搬来了海外版全新RS的外观,前杠部分采用了三段式开口设计,通常采用正梯形设计的开口会给人更运动的观感。但这始终不是正统的RS车型,所以全新PRO的外观还是保留了不少体现优雅的元素。比如进气格栅、两侧开口、窗框、门把手部分都采用了镀铬装饰件,而并非采用海外RS车型的熏黑处理方式。


实际上,德系紧凑型车通常不会用复杂的车身线条来表达年轻,全新PRO同样如此。对比前两代,全新PRO的整个车身曲线有不少传承之处,包括掀背式的尾部造型,车头、车身的比例也有“代代相传”的感觉。


只不过,MQB evo平台的车型,却更像是出自雕刻家之手。比如全新PRO上就有很多锐利的筋线,引擎盖上甚至多达6条。车侧也用了锋利的肩线和腰线来增强立体感。


车头其实是我最喜欢的部分,除了源自RS车型的前杠之外,它的头灯组设计也非常巧妙。日行灯部分直接融入了前脸两侧隆起的线条之中,这可比那些直接把进气格栅硬插进大灯的设计手法要来得高明许多。

尾灯同样如此,看看灯腔内部精致的灯组以及反光片,你还会想到“廉价”二字吗?



车尾当然也是不得不说的地方,要在斯柯达的车型中找到不能掀背的车真挺难的。因为有了掀背这个功能,所以我一直觉得历代总是要比大众同门更加年轻、时尚。不仅仅是掀背这样的开启方式,更重要是配合掀背而设计的线条更帅,尤其是从后45°角来看。


既然都说到掀背了,那顺带一提:掀背不仅仅是好看,而且还更实用。普通的三厢轿车,后备厢开口只能做到500mm左右,而全新PRO可以达到800mm左右,最大的好处就是行李箱可以竖着放了。此外,它还配备了电动开闭功能,这样开关尾厢都能很优雅。


第二点就是内饰,显然,斯柯达有意在把全新PRO往更偏运动和方向来打造。尤其是这套座椅,造型一看就是运动型车的样子。侧翼还有仿碳纤维的纹路,红色缝线也是最能展现激情的方式。


不过,这些还不是我最关注的地方,今天打算跟“廉价”杠上了,我们来看它的用料。中控台,几乎全是软性材料,而且与座椅一样,加入了仿碳纤维纹路的材质以及打孔皮质进行包裹。而门内饰板部分,也加入了红色缝线的皮质包裹。总之,全新PRO的这套内饰,做工和用料不能算多棒,至少不再廉价了。


这是一款以“PRO”而非“RS”作为后缀的车型,而且是MQB evo架构下的产物。全新PRO内饰最值得一说的还是更加智能化的座舱。这套座舱的核心就在于“三屏”。中控屏尺寸达到12.1英寸,配备斯柯达智慧车联系统,支持智能语音、导航、APP等功能。


平心而论,这套车机系统并不算多么优秀,系统的反应也不算快,偶尔还会有卡顿。但是,它带有最为关键的无线CarPlay和CarLife功能。不说别的,就说最常用的导航,还是手机好使。而且也无需担心手机的耗电情况,换挡杆前方就是专门设计用来放置手机的,而且还有无线充电功能。


全液晶仪表尺寸为10.3英寸,显示功能非常丰富,我最喜欢的当然是导航界面。要知道,同属MQB evo的奥迪A3,也只有顶配车型的全液晶仪表才带有导航界面。

说起“同门”,也不得不提高尔夫8,官方将之定义为“数字化”。但在我看来,要体验“数字化”,其实全新PRO更有诚意。“三屏功能”之一的HUD抬头显示,8就需要选装,而这次试驾的全新PRO旗舰版,则标配了这项功能。有了HUD,最方便之处除了限速路段不用低头看车速表之外,全新PRO同时还支持导航投射功能,在HUD上就能提示你该往哪儿走。


如果是以15万元左右车型的水准来看,至少到现在,静态体验全新PRO很难让我找到短板。只不过,它离完美还差一步——它的动态表现还有提升空间。


先说好的地方吧,我很喜欢全新PRO的坐姿、转向和刹车。全新PRO的座椅高低可调范围很大,我可以获得一个相对低矮的坐姿。而且它的方向盘中线基本上与座椅中线齐平,这样能让驾驶者有个非常舒适的操控体验。


转向部分,这又让我回忆起了当年的RS。一是如果横向对比现在大众系车型,全新PRO的转向回馈力度是略微偏大的,有点当年那种“德味儿”。尤其是回正力矩略大,这是我喜欢的风格。二是它的齿比偏运动,中心区的虚位也非常小,车头指向比较灵敏,在车流中穿梭更显得心应手。


刹车部分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原本拿到车一看是玛吉斯轮胎,心底还有一些不屑。但一来225/45 R18的轮胎尺寸本身就完全能够“驯服”EA211。另外,别小看这套玛吉斯VS5轮胎,它的花纹其实跟米其林浩悦4很像。后者其实是比米其林PS4更全能的轮胎,抓地力和静音性表现均衡,玛吉斯VS5也有着相近的风格。


当然,最关键还是刹车系统本身,它的脚感很棒,几乎是我驾驶过20万元以内刹车脚感最好的车型。刹车踏板力度紧凑,前段基本没什么空行程,而且踏板踩多少,刹车就能给你多少,比例感也很细腻。毫不夸张的说,全新PRO这套单活塞刹车,甚至能给你多活塞刹车的脚感。


唯一让我不太满意的就是动力部分了。其实EA211 1.4TSI引擎,配合7挡干式双离合变速箱,恐怕很多网友比我都熟,账面数据我都不列了。我不满意的地方并不是绝对动力本身,对我来说,日常驾驶百公里加速9秒左右的动力水准完全够用。关键还是硬件本身的问题,这是小排量涡轮增压引擎+双离合变速箱不可逾越的鸿沟。


全新PRO照例提供节油、标准、运动模式,但这里面我反倒是节油模式用得最多,这样它的油门踏板会显得不那么神经质,虽然动力方面确实限制较大。标准模式的问题在于油门开度一半之前,几乎没有动力响应,而当你把油门踏板踩过一半行程之后,动力会有个小爆发。实际上,对于有一定驾驶经验的“老司机”还好,适应一下动力爆发点就行,这种调校方式对于新手真的不算友好。


那么运动模式呢?实话讲,我只开了一小段就切换到标准模式了。的确,运动模式会把转速保持到2500rpm左右,甚至油门继续踩,它也基本不降挡,转速也很难往下掉。只不过,这台EA211引擎,最佳爆发区间也就2500-4000rpm这段,运动模式给人的感觉显得很暴躁,但实际上拉高转速并非EA211的长项,反而徒增噪音。


至于顿挫感,我说没有那是骗你,其实我倒是觉得换挡时离合器结合那一下的冲击挺爽的。可能正是因为全新PRO初段油门反应迟钝,走走停停时反而不那么顿挫了,就是跟车反应会比较慢,容易被别人插队。


鹏友说:


其实,全新PRO还有很多新鲜的东西带给大家。比如MQB evo平台下全新的触控操作方式,手指滑动操作天窗开闭的方式挺有趣的,我玩了很久。还有它的乘坐空间表现,在海外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加长,这部分表现也很“PRO”。只不过,全新PRO离我心目中的完美还是差了一点点,期待未来更新的1.5TSI引擎吧。当然,就以现在全新PRO的综合表现来看,已经足够踢碎“廉价大众”的牌匾。或许未来斯柯达之于大众,并非简单一句“性价比更高”,而是迎合年轻一派所崇尚的精神,打造出另一种时尚、智能、革新的风格,就像全新PRO这样。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