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小马智行造车乌龙:在动心和犹豫之间摇摆?

近日,一则“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Pony.ai)将要基于吉利SEA 浩瀚平台打造电动车”的消息,引发了热议。不过,未等热搜坐稳,消息很快被小马以及方面否认。

方面回应,“与小马合作造车系误读,双方未进行交流。”小马方面则表示,“关于最近小马造车传言均为不实信息,我们正在持续稳步地进行智能驾驶产品化和商业化落地中。”

小马回应中的潜台词或许可以理解为:忙着技术和产品落地,没时间造车。

小马造车的传闻,实际在今年6月11日就已有媒体爆出。根据当时的报道,小马的造车计划在年初时开始筹备,初步规划是制造乘用车,但未确定是投放于自动驾驶运营还是面向市场售卖。其次小马已经启动造车计划,目前已在上海嘉定设立了十余人的整车团队。

对此,小马当时也进行了回应,表示“目前整个自动驾驶行业都在快速发展,小马各方面业务也都在快速推进,我们会积极评估各业务板块的前景,并且随时相应调整业务架构。”

最初的回应实际透露了正在考虑造车的意愿,但时隔近两周时间,回应已经全然不同。小马显然有所犹豫,但在此之前未必没有过动心。

犹豫造车之前的小马智行

公开资料显示,小马是一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2016年12月。公司旨在提供全栈式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主要产品为Pony.ai,基于雷达、光学雷达、GPS及电脑视觉等技术感测其环境,达到自动驾驶目的。

小马的两位联合创始人中,担任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的彭军,在创立小马之前,曾担任百度自动驾驶部门首席架构师,负责百度自动驾驶的整体战略规划与技术发展。

而担任小马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的楼天城,在创立小马之前,是百度历史上最年轻的T10工程师,有互联网传奇人物、编程大神的称号。 其职业生涯开始于谷歌,曾在Google X(Waymo)从事无人车技术开发。

一个是计算机界的大神级人物,另一个出自百度自动驾驶,从创立背景看,小马在人才比拼上并不输。也因此,小马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展很快。

在成立次年3月,成立了北京研发中心,4月在硅谷诞生了第一辆自动驾驶样车,6月拿到了美国加州的路测牌照,并完成了第一场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到2020年11月,已经推出自动驾驶系统规模化产线,与丰田现代一汽、广汽等车企建立了合作。

而在近4年的发展历程中,从广州、、上海到加州,小马一直在马不停蹄地路测。路测里程长、牌照多,不断积累的技术也让小马得到资本青睐的优势。尤其在2020年2月,得到4.62亿美元的大手笔投资。

但是,和大部分自动驾驶企业一样,小马同样面临L4技术落地的困境,也不得不考虑资金的现实问题。

动心造车的逻辑

“产品规模化商业落地”,已经是自动驾驶领域老生常谈的话题。自2013年百度组建自动驾驶团队之后,国内关于自动驾驶的比拼开始陆续不断。车企、科技公司都在All in自动驾驶。进入2021年,“智能驾驶”这一字眼出现的频率几乎仅次于“电动车”,行业内也将这一落地阶段定义为“自动驾驶厮杀的下半场”。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去年11月,小马公司估值达到53亿美元,截至2021年2月,融资金额超过11万元。虽然融资未断,估值渐涨,但以自动驾驶研发常规的烧钱速度,小马需要扩大规模商业落地,赚取利润以平衡开支。

涉及商业化问题,小马此前还曾被传出,两位联合创始人因技术路线发生分歧——彭军坚持发展自动驾驶汽车(乘用车),而楼天城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在5年内是不可能商业化的,坚持公司转向自动驾驶卡车领域。因此,二人之间经历了一些“你来我往”,楼天城还因此做了妥协。但根据官方信息,小马在今年3月已经发布了自动驾驶卡车业务小马智卡。

此外,还有消息称,小马正筹备IPO,并计划通过SPAC方式上市。目前已与高盛等投行进行了接触,预计最晚在今年9月将公布相关消息。

从小马不断扩张的步伐看,确实在加速落地变现的路上。而筹备IPO,或许也是此前考虑造车的一大原因,因为如若IPO消息属实,造车计划实际能够起到加持作用。不过,今年开年后,百度、小米等跨界者纷纷加入造车大军,竞争对手已经层层叠叠,小马的犹豫也在情理之中。

楼天城曾表示,自动驾驶需要做到无人化和规模化才能称为产品。在自动驾驶领域,L3级别下的车辆感知连同执行都是汽车占据主导地位,驾驶员只在决策层面有个主导权。到了 L4 和 L5 级别的自动驾驶,感知、决策、执行都是机器在主导,车辆已经可以接替驾驶员的工作达到自动驾驶的水平,也就是楼天城所说的“无人化”。

由于市场的接受度和商业路径均没有明显打开,目前而言,想要落实 L4甚至L5自动驾驶技术难度仍然较大。但自动驾驶技术实际已经更加接近成熟,小马目前已经在从广州、、上海、美国加州尔湾以及弗里蒙特市陆续展开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运营。

并且,车路协同方案的推出,将开始推动自动驾驶规范化的商业落地。越来越多车企以及科技互联网公司等入局智能汽车制造领域,也在向智能驾驶产业不断释放出积极信号。


标签: 智行 造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