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你想不到吉利开放了什么

鸿蒙终于来了,华为也快撑不住了。


刚刚过去的2021第一季度,华为在全球手机市场的份额跌到只剩4%了——去年同期还是17%,仅次于三星位列世界第二。

现在你去任何一家华为线下零售店,店员小哥不是告诉你没货,就是仅剩的一些不太畅销的现货也加价到离谱。被人卡了脖子,华为不得不加速鸿蒙系统的开发,将自己的核心业务从售卖手机硬件向建立软件生态过渡。

所以鸿蒙最大的卖点,就是打破硬件隔离墙的分布式技术。

啥意思?比如智慧屏更适合展示,而键盘更适合输入,手机和平板则能提供大量的应用和算力,那就努力做到在一个鸿蒙系统下让各个设备各司其职,统一协作——鸿蒙系统的产品可以任意组合成超级终端,用同一个内容来共享各自的硬件能力。

华为这么做的目的也很好理解,通过实现内容在不同设备间流转,让使用鸿蒙的你逐渐降低对手机的依赖,转而去适应更多华为还可以持续生产的智能设备,比如智能手表,比如平板,比如智慧屏,比如智能家具。

想法确实很美好,但挑战也很严峻。

一方面,OPPO、VIVO、小米等手机厂商不敢贸然使用鸿蒙,生怕既当庄家又当玩家的华为最终只肥了自己、占据绝对的垄断优势;

另一方面,鸿蒙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建立在系统之上的生态问题——其实除了安卓以外,全球曾出现过很多手机系统,但由于安卓占尽了先行优势,吸引了大量热衷于利润的开发者,构建了庞大的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应用生态,教育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致使安卓成为了最终的王者。

所以构建系统生态才是鸿蒙的核心任务。能不能让开发者参与进来,是鸿蒙成败的关键。


这是一个宇宙难题,也是另一个中国制造的代表企业,吉利,也正在费劲心思探索的问题。

相比手机领域的软件应用开发,有上万个零部件的汽车如何邀请用户以开发者的身份参与进来,可是行业喊了很多年的事。

但大多数都是空中楼阁的噱头概念,编个用户共创的计划,把提前设计好的车型方案包装一下,达到公关传播的目的就结束了——这么做的原因,无外乎汽车的生产制造太难了、成本也太高了,用户有天马行空的想法,能不能造出来是一码事,造出来后需要多少成本,倘若这个想法只是小部分用户的需求、没法让更多人买单来平摊成本,你说这种亏本赚吆喝的事也不可持续不是。

不少喊出用户共创品牌的已经销声匿迹了,伪共创是其倒下的根本原因,共创的产品点也并非反映了用户真实的需求是加速其灭亡的导火索。

在汲取了众多失败案例的教训后,吉利还是想在“用户共创”这四个字上挖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来。

怎么挖?吉利发布了一个用户品牌“我们”,把品牌的APP打造成用户社区,推出了可换周边商品的吉分,发布新的用户共创计划LOGO,与SmileyWorld联名打造周边产品,招募用户主理人,花费的精力并不小。所有的动作,都是吉利想让1000万吉利车主直观地感知到其想倾听用户声音的决心。

但因为蔚来等新势力在用户运营领域的良久布局,说实话,这些司空见惯的行为在今天看起来更像是家常便饭了。真正让我感到新鲜的,是基于用户共创计划而打造的Vision Starburst概念项目。

说句实话,当下大多数企业已经把概念车当成了作秀的工具,往往在量产车定型后或上市一年前,用几个月时间匆忙赶出一台基于量产车开发的概念车,来展示品牌严谨有序的研发逻辑。

那Vision Starburst也是这样做的吗?Vision Starburst和用户有什么关系?

射线元素是贯穿这台车内外饰的设计主题,无论是仪表屏、门板、不规则轮包周围还是尾灯组,大量平行或放射状的射线很几何化地增加了这台车“数字智能”的味道。让我想到了三体世界的射线粒子和引力波,这是和过去靠肌肉造型来彰显汽车力量完全不同的方式,吉利眼里未来汽车的能量标志,是靠一条条细窄的、充满方向感的射线来营造的。

几何化的形状布局,也讲究一个数字时代的秩序感——吉利设计中心负责人跟我说,这背后的设计思考,就是吉利用户追求科技含蓄美这种声音的传达。

“智能驾驶时代,车的眼睛不再是灯,我们把车灯尽可能做的简约、做的符号化的同时,把雷达等智能硬件放在了传统车灯的位置,让它成为了真正数字化的车灯,这也是和我们用户一起共创出来的想法。”

Vision Starburst有很丰富的思考和探索,接下来就是如何做减法了。今年年底,搭载Vision Starburst设计灵感的新款车型将会正式亮相。

未来,Vision Starburst所体现的"能量风暴"设计语言会和以星瑞星越L为代表的“能量弦音”造型风格并存,一个动感,一个大气,“用两套设计尽可能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你说我们邀请用户共创的信心坚不坚定。”



其实在提出这次用户共创品牌之前,吉利的产品已经体现了很多用户思维,比如当前卖的最好的

上市以来月销过万,高配车型占比达到65%,主销价格区间提升到了12万-14万元,也成为了紧凑级家轿市场第一个能和合资产品叫板的自主车型。

为啥能卖这么好?

依我看,很重要的一点,是星瑞远离了不具备根本性创新和突破的传统新车研发思路:总布置调大一点空间尺寸,发动机调高一点参数,在已有的产品特性上进行改进,其他部分尽可能沿用现有的模组和功能设定,把成本再降一降,敷衍一下消费者,让用户觉得新车其实变了很多——业内的朋友都知道,很多传统车企尤其是研发节奏较慢的合资大厂就是这么玩的,也就是这么逐渐流失的客户。

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有什么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新玩法呢?

我是这么理解的,比如一改传统的黑色或米色的单调内饰配色,尽管用黑色肯定不会错、也是销量的顶梁柱,但为了营造一些有别以往的豪华质感,迎合用户追求升级的新鲜需求,大胆用了游艇蓝这种以往跑车才会用的配色;

比如虽然是款10万级的车,但是考虑到年轻用户对音乐品质的独特追求,舍本搭载了30万豪华品牌才用的BOSE音响。

再比如这个级别的传统合资家轿能给你液晶仪表就已经是诚意满满了,还有让仪表和中控屏联动起来的三指飞屏设计,解决导航时视线聚焦中控屏带来的安全隐患;还有同级唯一支持OTA升级、百万路虎才有的透明底盘等等。

像近期即将发布的时空版,相当于上市6个月后即加推了新车型,10万-15万级的车用上了Alcantara材质,还加入了极光绿的点缀,前脸格栅进一步黑化,整车也加了更多运动化的装饰件。

你不能敷衍,不能在已有的基础上稍微改良;你得彻底颠覆,让用户惊讶甚至不敢相信,才能说是重新定义,行业引领。


鸿蒙难做吗?难做。但只要找到用户导向的开发者大军,再起一个安卓阵营只是水到渠成之事。

吉利容易吗?不容易。从研发到营销、从产品到品牌,吉利其实还有很多需要摘除雷,包括研究院与设计中心左右手互搏的内耗问题,这些我们今后再聊——面对组织架构更复杂、体量更庞大、业务更繁冗的高端制造业,吉利之路的荆棘只会更多。

这也解释了吉利为何急于在用户品牌这个事上搞如此大的动作。如此规模的企业没有困难是不可能的,有没有变革的决心才是决定其能走多远的核心。

至少不敷衍、真颠覆,与用户站的越近,从开发之初就聆听更多“实在的开发者”的声音,从根本上断了荆棘的根,吉利向前走的步子也会迈的更踏实。

邀请用户从观火人变为拾柴人,吉利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

你 还 可 以 看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