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观驾 | 比亚迪销量担当用上DM-i技术之后

出品:《观察者网》汽车频道【公众号:观察者网汽车】/ 汽车视线

作者:潘昱辰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混动,一种叫丰田,一种叫其他。”以燃油经济性强、动力响应平顺著称的THS混动车技术,为称霸全球市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不过,的强势并未完全挤占同行的生存空间,同为日系的本田就另辟蹊径,以后起的i-MMD技术与之分庭抗礼。

尽管油电混合技术一家独大的现象成为历史,但日系掌握油电混动市场的格局并未被改写。此后,尽管欧系、美系等品牌做出其他尝试,如推出48V轻混技术等,但都没能成为主流技术之一,甚至没能做到昙花一现。

随着自主品牌汽车的日益成熟,由中国车企自主研发的混动技术近年来也陆续登上舞台,向“两田”发起了新的挑战。

例如于今年年初由比亚迪发布的DM-i超级混动技术,以及秦PLUS宋PLUS和唐三款搭载这一技术的新车,便是自主品牌混动技术的代表之作,一经推出便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

按照董事局主席王传福的表态,DM-i超级混动车型将“扮演燃油汽车颠覆者”的角色。目前,DM-i超级混动技术已经分别被搭载在了 DM-i、 DM-i、唐 DM-i三款车型的身上。

其中,DM-i家族的第二款车型—— DM-i身处市场体量最为庞大的紧凑级SUV市场,燃油版又是产品阵容中的销量冠军,可以断言,DM-i超级混动车型的销量火车头非 DM-i莫属。

那么与之对应的 DM-i又是否能够顺利“接班”,为冲击一线自主品牌甚至主流合资品牌增加筹码呢?

袖里有乾坤

作为介于紧凑型和中型之间的A+级SUV, DM-i的长/宽/高/轴距依次为4705/1890/1680/2765mm,与燃油版完全一致。这样的车身尺寸在同级别市场中几乎难觅对手。

外观方面, DM-i的整体造型与燃油版区别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细节处。前脸采用Dragon Face 3.0家族式设计语言,上方加入了一块银色的饰条,整体与汉的造型更为接近,前脸下方则增加了许多运动外观元素,让整车看起来更加年轻而富有攻击性。

车身侧面与燃油版基本保持一致,双腰线增加了侧面立体的层次感,上腰线凸起得尤为犀利。B柱和C柱均采用隐藏式设计,与燃油版的区别仅在于右侧后方增加了一个慢充口。

尾部同燃油版也没有很大变化,标志性的贯穿式尾灯和“鲨鱼鳍”得到了延续,左下方的DM-i徽标彰显着这款车的身份,排气口也改为隐藏式。

相较外观, DM-i与燃油版在内部上的差异更小。整体仍采用多层悬浮式设计,主要的变化体现在座椅的配色上,相较燃油版显得更加清爽且富有未来感。此外,座椅质地要比一般真皮座椅更加柔软透气,乘坐时不会给臀部带来过多压力,但对于腰部的支撑性则稍显不足。

DM-i的中控布局几乎与燃油版完全一致,都是12.3英寸液晶仪表盘和12.8英寸可旋转液晶中控大屏的组合。中控屏依然延续DiLink 3.0智能网联系统,基于Andriod的它可以兼容大部分主流应用,并支持语音助手对空调、导航等功能进行操控。而在系统的车辆设置中则增添了许多适配DM-i车型的功能,具体将在后文予以展开。

此前观察者网汽车在试驾燃油版时就曾提及,空间是这款紧凑型SUV最大的优势之一。DM-i车型虽然因驱动结构对底盘进行重新布局,但依然有着出众的后排表现。身高1.8米的乘客坐在后排,膝盖距离前排默认位置至少有2-3拳,换言之,乘客翘个二郎腿完全不是问题,而头顶距离车顶也有一拳之多。在合理的底盘布局下, DM-i后排中部平整无凸起,完全可以支持三个成年人同时乘坐。

同时, DM-i的后排座椅同样支持按比例放倒,后备箱空间相较燃油版也毫不逊色。

DM-i的超级之处

毋庸置疑的是,DM-i超级混动技术才是新车的重头戏。其核心部件包括EHS超级电混系统,骁云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插混专用刀片电池以及整车控制、发动机控制、电机控制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等,且以上部件均为自主研发。

最新的纯电动车一样,为DM-i车型提供动力的是同样是刀片电池,区别则在于这款DM-i专用刀片电池有着更小的电池包,整包只有10-20节刀片电池。同时结构也有所简化,使零部件减少了35%以上。

为保证刀片电池在全气候条件下的使用场景,DM-i专用刀片电池首度采用了脉冲自加热技术,可通过控制电池高频充放电使电池内部生热,加热效率可提升10%,并满足安全性要求。

根据车型的不同, DM-i供提供8.3kWh和18.3kWh两种不同容量的电池,对应的工信部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51km和110km。

作为DM-i技术的核心,EHS电混系统由双电机、双电控、直驱离合器、电机油冷系统和单档减速器组成。由于电机采用了扁线绕组设计,零部件也采用高度集成化组合,相比以往的混动装置体积和重量均减少30%,性能上也有了显著提升。其最大功率达到145kW,峰值扭矩达到325N·m,0-100km/h的加速时间为7.9s。

燃油版应用的1.5T发动机相比,DM-i车型搭载的1.5L发动机则更加强调燃油经济性。官方宣称该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达到43.04%,根据该说法,这款发动机是目前全球量产发动机中热效率最高的一款。

当然,高热效率的代价是牺牲动力输出。这台1.5L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仅为81kW,峰值扭矩为135N·m,与燃油版的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36kW,峰值扭矩288N·m)相比有了明显缩水。不过,考虑到在DM-i系统中电机驱动才是主力,发动机仅是扮演配角,因此也不能对其要求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经常与两田的混动技术进行对比,但DM-i本质仍是插电混动,这意味着新车可通过充电实现补能。在架构上,DM-i主要依靠电机进行驱动,发动机的主要功能是在高效转速区发电,适时直驱,而非传统混动技术中主要依赖发动机、以油为主的设计架构。

DM-i车型共提供EV纯电、HEV串联、HEV并联和发动机直驱四种动力模式。因此当电量充足时,发动机处于熄火状态,此时 DM-i的驾驶感受会更趋近一辆纯电动车;当电量不足时且车速较低时,发动机将通过发电机发电,并通过电控为电机供电,继续保持低油耗行驶;当需要高速超车时,电池将适时介入给电机供电,与发动机形成并联模式;而当达到高速阈值时,发动机将动力直接作用于车轮,并将多余能量转换为电能,为电池充电。

本田i-MMD加强版?

尽管DM-i是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但此次试驾的 DM-i车型在出发前电量仅有19%,也就是说,大部分行程均需要在亏电状态下进行。此时, DM-i更加依赖于1.5L发动机的发挥,同时在行进过程中为电池充电。

同燃油版一样, DM-i也提供经济、标准和运动三种驾驶模式。不过正如前文所述, DM-i在亏电且面临高速路况时更依赖于1.5L发动机,而其单体输出能力也确实比较一般。即使在运动模式下,这台车的动力响应也相当佛系。当驾驶员以“地板油”(即一脚油门到底)全力驱动汽车时,能够明显感受到发动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表现。

而官方宣传的百公里加速7.9s,达到同级2.0T发动机的表现,实际更多依赖满电条件。考虑到 DM-i整备质量接近1.8吨,在同级SUV中属于较重的一款,而亏电状态下能有这样的表现只能说“为了环保,一切都是值得的”。

相较之下,由于对加速能力有了心理预期,经济模式带给人的惊喜反而要更多一些。因为在这种模式下,驾乘者对于舒适性的敏感度要甚于动力表现。 DM-i的传动部件采用了E-CVT单挡直驱无级变速箱,整台车在行驶过程的平顺性颇为良好。底盘则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传统组合,但在经过重新调校后, DM-i对减速带等常规凸起的过滤要更为出色,进入弯道时的支撑性也基本合格。

与燃油版相比, DM-i新增了制动踏板调节功能,其中舒适模式比标准模式更软一些。此外,虽然整车轴距达到2765mm,但 DM-i的转弯半径仅仅只有11.1m,这使得该车型在正常变道和掉头时会更为轻松。

NVH是新能源汽车相较燃油车的一大优势。值得肯定的是, DM-i即便在亏电状态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静谧性,风噪和胎噪都被过滤地很到位。这得益于该车型针对NVH测试进行的大量增配,包括燃油版所没有的前排双层隔音玻璃等。

油耗表现是DM-i车型的主要卖点。从实测情况来看,在完成大约180km的行程(其中高速路况约150km)后, DM-i在亏电状态下的油耗在6-7L/100km之间,只不过其实际表现与官方宣传的NEDC亏电续航仅4.4L/100km的油耗表现出入稍大。作为对比,RAV4双擎和CR-V锐·混动的工信部综合油耗都在4.5L/100km以上。换言之,即使完全当做燃油车使用, DM-i的油耗表现依然要胜过“两田”的同级竞品。

此外, DM-i两款顶配车型均搭载了DiPilot辅助驾驶系统,能够实现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偏离预警、主动刹车等常见的ADAS功能。

观察一下:

作为一台面向主流市场的家用SUV, DM-i并没有像汉EV等旗舰那样在动力表现上大做文章,而是更偏向于普通家庭用户更需要的舒适性、静谧性以及配置丰富程度。而在使用经济性上,以低油耗且没有续航焦虑为最大亮点的 DM-i,更是切中了车主日常使用的各种痛点需求。

诚然,受到产品定位和成本限制, DM-i车型仍有一些局限性。但与RAV4双擎和CR-V锐·混动等畅销日系混动SUV相比, DM-i不仅拥有更好的油耗表现,而且在静态体验中,空间大小与配置水平也要显著高于前者。最重要的是, DM-i顶配车型的售价还不到17万元,与最低配售价在20万元以上的“两田”相比优势明显。

何况,作为一台可充电的插电混动SUV, DM-i现阶段同样享受免购置税、限行城市免费牌照政策,进一步降低了消费门槛,而这也是“两田”的油电混动车型所不具备的。

当然,在尝试与合资品牌较量的同时,也少不了和其他“国货之光”的比对。近两年来,A+级SUV市场出现了多款颇具产品力的国产竞品,如长安CS75 PLUS、第三代哈弗H6奇瑞瑞虎8,以及刚刚开启预售的吉利星越L等等。它们在造型设计、配置水平、动力表现等方面都各有千秋,平均售价则普遍在15万元以内,而 DM-i在14万-17万元之间的售价并不占优。

不过,凭借DM-i车型在使用经济性上对燃油车的“降维打击”,想必 DM-i在与其他品牌种子选手的较量中仍有一战之力。

综合以上因素, DM-i在上市初期受到追捧也就不足为奇了。截止4月底,包括在内的DM-i车型已经收获了10万份订单。但就像汉上市初期一样,DM-i车型受限于生产能力出现大量订单交付延迟。根据官方说法,现阶段的DM-i订单仍需等待3.5个月之久。而如何解决新车特别是刀片电池的产能问题,将是打造市场新爆款、冲击一线自主品牌的第一个阻碍。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