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沃尔沃重启“难产IPO”,资本高手李书福能否如愿?

吉利沃尔沃开启“合而不并”模式以来,重启IPO的消息便不胫而走。

近日,发布声明称,“正在评估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在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可能性,但最终决定取决于市场环境,不能确保上市一定会进行。”

对于IPO,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如果汽车上市,控股集团仍将保留其大股东的地位。”

不过,目前IPO筹备尚处于初级阶段,潜在估值等细节可能会发生变化。而汽车也将研判各种IPO方案,并考虑包括斯德哥尔摩和阿姆斯特丹的潜在上市地点。但可以预知的是,重启IPO计划已在按部就班进行中了。

之所以叫“重启IPO”,事实上IPO计划已经讨论多年,早在2018年时,控股便进行了汽车的IPO筹备,但投资者对其高达300亿美元的估值犹豫不决,随后上市路不了了之。

经过长时间的搁置,外界便猜测的资本之路将会寄托在合并事宜上,若合并成功,合并之后的公司将成为A股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

然而,在今年2月份,汽车与汽车的合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双发达成了“最佳方案”,以股权合并形式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新公司,直接规避了汽车的估值问题、股东股权的稀释问题、上市公司的压力问题等等。

汽车与汽车“合而不并”自然也引发了外界的猜测,“将寻求独立上市,试图从手中获得更多的独立性。”

不可否认,汽车选择独立上市,也表明其希望通过登陆公开资本市场,获得欧洲金融科技更多的投资,加快自身电气化与智能化业务发展效率。正如汽车集团CEO汉肯·塞缪尔森所言:“致力于成为快速增长的智能纯电豪华市场的领导者,进一步满足用户对品牌的期待。如果在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成功,将为全球投资者创造参与公司发展并分享成果的机会。”

站在的角度,李书福并购十年的发展模式不是把别人吃掉,不是改造别人,也不是简单的“你是你、我是我”,而是将两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闯出了一条全球化发展的新思路。因此,汽车宣布IPO是控股集团进一步释放汽车的发展潜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表现。

除了IPO,实际上,汽车也正在寻求回归科创板IPO。尽管自去年汽车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已受理”已经过去大半年时间,但仍一直没有任何进展消息。其中最受争议的问题便是“整车企业或与科技属性有一定距离”,科技转型之下资金是否承压,以及是否存在同业竞争的问题。

实际上,对于早在港股上市的而言,回归A股市场其实只是个早晚的问题。

首先是如今的A股市场正逐步成熟,融资环境较好,资金量相当充足。其次,回归A股之后不仅可以有效拓展了融资渠道,还更容易获得股民们的认可。

此外,当年在港股上市时并没有采用H股直接上市的方式,而是采用间接性的“红筹”形式。而红筹上市的公司注册地在海外,如开曼、百慕大、英属维京群岛等地,也正是由于注册地在海外、主营业务却在国内的特殊情况,国内A股一直对于引回红筹企业的要求极为严格。

其实,回归A股一直被搁置,或许也只是一个优先级考量问题。众所周知,在今年3月份,宣布成立全新的公司极氪,并采用了全新的股权架构,由汽车、控股集团(含员工跟投平台和用户权益平台)共同投资,其中汽车持股51%,控股集团持股49%,新公司计划现金注资20亿人民币。

公司CEO安聪慧认为,“一方面是对管理层的一种激励,另一方面也为引入其它资本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的出现是汽车的一个重大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回归A股,但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将很快的走向资本市场。

作为十年前那场“蛇吞象”的操盘手,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一直被业界成为“造车狂人”,同时其也是一个资本运作高手,从在港股上市,到收购、入股戴姆勒再到将宝腾路特斯等收入囊中,酝酿了一段又一段华丽的资本篇章,真实演绎了“好企业家都是好的资本操盘手”。

如今,的这盘资本大棋李书福似乎已运筹帷幄,如果说汽车回归A股是为了应对不确定的风险,IPO是为了让其获得更多资金上的独立性,那未来还将呈现怎样的精彩财富故事呢?值得期待!

文/封甜甜

标签: 沃尔沃 能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