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为什么有大众的血统却没有“德国车”的命?

  • 作者: 车辙
  • 2021-05-13 13:24
  • 4146

不知道为什么,斯柯达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或者说形象,这么多年了还是没给提上来。甚至有过分的说法是:斯柯达是穷人的大众,买不起大众的人才会去买斯柯达……

这种描述听起来让人非常不适,尤其对斯柯达车主而言,这都可以说已经一种人身攻击了。

虽然车有贵的也有便宜的,但不应成为评判车主经济实力的唯一标准,毕竟不同的人对汽车的理解和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以车来评价车主,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也有人说,斯柯达明明是个来自捷克的品牌,却总要蹭大众的热度说自己是个德系车。对于这点,官方是肯定不服气的。

比如刚从上汽乘用车履新上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的俞经民就直言不讳地说斯柯达不是德系车,而就是德国车。当然外界这个品牌认知一时半会儿是很难改过来的。

不过群众舆论老要说斯柯达蹭大众的热度就过分了,毕竟斯柯达作为大众旗下的品牌,有大众的全套硬件基础,又有自己的风格特征,价格还更实惠,走的基本是自己的路。

其实客观说,斯柯达在中国市场的生存情况也并不至于非常不堪,只是销量相比大众品牌,确实有点“陪太子读书”的意思,而且各款车型的销量都不稳定。尤其是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斯柯达整个品牌的销量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这才是令人最担心的一点。

这时候,斯柯达带来了一款全新产品——新一代明锐(为了紧跟潮流趋势,还给它加了个后缀,叫PRO,日前它的预售价已经发布,为13.89万元~15.99万元),官方对这款车的市场预期肯定是高的。毕竟是主力车型当家花旦,如果不能提振品牌信心,斯科达确实会陷入更被动的境地。

那么这款车到底如何,今天车辙君就好好写写这款车。

第一印象来自“明锐”的配色?

新一代其实早在2019年11月就在海外发布了,距离现在已经快要有一年半的时间,对于这么一款重要的车型来说,引入的进程偏慢了一些,当然其中可能会有疫情的影响。

▲ 海外版新

不过,为了增强新一代车型的战力,国产的PRO相比海外版加长了轴距,但幅度还是比较克制的,为44mm,因此PRO的轴距达到2730mm,与一汽-大众速腾基本持平,针对性很明显。

44mm的轴距加长幅度在外观比例上体现得并不明显,所以PRO看起来还是比较正常的A+级三厢轿车的模样。

相比之下,上汽斯柯达这次为PRO准备的两款广告色更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明艳的“能量橙”,一个是新锐的“星云蓝”,真的挺骚的。

新一代车型在外观型面的处理手法上更加硬朗,尤其是前保险杠上那几条锋利的棱线分割出来的型面,容易让人想起那些现代风的建筑,配以醒目的车身颜色,视觉观感简直是又明又锐。只是源自海外RS版本的下部包围样式,在去掉了雾灯,加入了镀铬饰条后,变得有点奇怪。

另外,PRO的前舱盖采用了类似蚌壳式设计,跟奥迪A4L挺像的,这种设计可以把不可避免地缝隙与车身线条结合起来,看上去更简洁,只是对工艺的要求会更高一些。

根据预售信息来看,尊贵版和旗舰版的PRO将采用18寸的轮圈,对于这个级别来说18寸已经是天花板了,看起来足够精神。虽然海外还有19寸的版本,但大可不必,大可不必。

尾部最大的特色当然是斯柯达祖传的掀背式尾门,开口很大,取放物品相当方便。不过无论是在常规状态下还是在放倒第二排座椅的状态下,PRO的后备箱容积相比上一代都略有缩减,常规状态为528L,放倒第二排座椅后可扩展至1482L。好消息是,斯柯达为顶配PRO增加了电动尾门,各位女士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拉不动这硕大的尾门了。

整个尾部的造型相比上一代有了很大的提升,横向延展的尾灯不但更大气,也更有立体感。保险杠下部还有个小小的扩散器,可能会让你觉得这车很有运动,但当你把视线移到两侧的排气口,就会发现斯柯达PRO这次得到了奥迪的真传——假排气

总的来说,PRO在外观方面变得比之前更潮流了一些,更容易吸引年轻消费者,甚至这两款广告色会给人留下妖娆的印象。有人说PRO变得像韩国车了,怎么无论什么车开始走妖娆路线都是韩国人的锅呢……韩国人表示,这锅我背!(开个玩笑)

“格式化”之余加一点细节

在车厢方面,本来就能够预想到,作为高尔夫8的同期同平台产品(8在海外于2019年10月发布,跟新一代基本前后脚),PRO会跟8非常接近,因为这也是大众一贯以来的常规操作

比如,中控大屏上移,空调出风口下移,全液晶仪表、袖珍型电子挡杆,这都是统一的特征。

不过,他们也有一些差异,比如方向盘的功能键,8把巡航系统的控制键移到了9点位置的辐条上,而PRO却依然要采用单独的拨杆来控制。两者的方向盘样式也不同,PRO的方向盘在辐条上有一圈镀铬饰条,并且3、9点辐条中有镂空设计,还有滚轮,看起来更精美。

还有门板上的门拉手,PRO这小造型拗得还挺别致。从整体用料来看,PRO相比8也会略好一丝。

其实PRO车厢内最让人欣赏的是座椅,顶配展车配备的座椅看上去比较有运动范儿,但坐上去却是非常舒服的感受,有一定的包裹性,却又不会把你死死地卡住。

加长轴距之后,PRO的后排成为了一个不需要过于担心的地方,膝部空间轻松超过两拳,而头部也仍有两到三指的余量。

通常我们对大众系的后排的担心更多在于座垫是否足够长,PRO的后排座垫长度倒是比较到位,座垫的倾角也让大腿能够得到足够的承托。再加上面积较大的侧窗,PRO后排的开扬感也是不错的。

因此后排的表现会是PRO的一大亮点,相比起近期上市的一汽丰田亚洲狮也有一定的优势。

为什么说明锐PRO是“扛把子”?

虽然开头说到,斯柯达在中国市场,就像是陪太子读书,在大众身边只能是个打辅助的角色,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想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大众集团最新的技术,那就得买斯柯达。

PRO是上汽大众旗下的第一款基于MQB Evo平台打造的车型,所以对于上汽大众来说,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其实当年上一代斯柯达上市的时候,情况也是差不多的,也是大众集团在中国投产的首批MQB平台车型之一。

而且上一代在一段时间内,论产品力,都是紧凑型车领域数一数二的那个,各方面表现均衡,并没有什么硬伤。而在市场表现方面,上一代也有过一段卖得不错的时光,但它就是不像大众品牌的同类车型那样,能够持续吸引消费者,这确实令人感到困惑。

在新款的PRO身上,我们猜想它有可能会像上一代车型一样,上市初期通过产品的综合实力,赢得一部分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否有足够的后劲,让PRO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有着强势的市场表现,这方面更多是要看斯柯达的营销做得如何。

当然,PRO身上是带有遗憾的,比如海外版的1.5TSI EVO发动机依然没有出现,这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大众就是迟迟不肯把这款发动机引入,这个情况与大众8乃至奥迪新A3都是同病相怜。这让三款MQB Evo平台的车在动力总成的宣传方面总是欠缺了一些话题,也束缚了它们的产品力。

▲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大众集团在欧洲市场提供的动力总成丰富程度

不过另一方面,目前公布了预售价的三款配置的PRO,都搭载了多连杆独立后悬,至于未来进一步完善产品线的低配或低阶动力版本的车型会不会像8一样改用扭力梁,目前还无法知晓。至少对比上一代全系都是非独立的扭力梁后悬,这是一个进步。

旅行版会不会来?

把旅行版拿来国产的车型,撇开十几二十年前的那几款,近几年的第一个就是斯柯达了。不过上一次旅行版国产之后,反响并不热烈,更谈不上掀起了一阵旅行车的浪潮。去年这个细分市场多了一位小伙伴——福克斯猎装版,但同样没能让旅行车流行起来。

旅行车叫好不叫座似乎再度得到了印证,那么新一代的旅行版有没有可能出现在上汽斯柯达的生产线上呢?不能说完全不可能,但可能性是真的不大。

▲ 左:Scout,即对应上一代国产的旅行版;右:RS

那么对标GTI的性能版RS呢?这就更不可能了,毕竟上一代就没有引入RS版本,只有上两代才有国产的RS。总不能说引入高性能版也要“隔辈亲”吧?

所以新款的PRO,大概率是只会有一种车身形式的版本单打独斗了,虽然不是什么坏消息,但会少了一点欢呼声。

在斯柯达销量逐月下滑的时候,PRO的到来是否意味着拐点的出现?

标签: 大众 德国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