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旦开难回 | 试驾完高合HiPhi X,已经开不惯其他车





题记:一辆面向未来的车,往往意味着未知与不确定,但高合HiPhi X,却有一种魔力,让我们脑海中的无数问号,悉数转为惊叹号。


作为目前国内新能源车型的售价“天花板”,高合HiPhi X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从2017年华人运通正式成立,到2020年8月11日正式发布,短短3年时间,一款足以称之为“颠覆”的产品,从汽车旧世界,飞速驰往另一个纪元。



按照华人运通以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为核心的“三智”战略布局发展,这第一步“智能汽车”布局,几乎是以冲刺般的速度,完成了落地。离开宏观的战略角度,回归到产品层面,这台号称“全球首款可进化超跑SUV”的,究竟如何做到颠覆?



用“创造”颠覆“想象”


尽管对早已不再陌生,但第一次见到实车,依旧难掩惊讶之情,毕竟再精美的图片或者PPT都不如实车来得震撼。它那5200/2062/1618mm的庞大体格,带来的是强烈且饱满的视觉冲击,当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街头,很难有人不为之侧目。



车头贯穿式的灯组沿着车辆中线向两侧展开,将大灯分割为PML可编程智能大灯与ISD智能交互灯组两部分,作为的炫技神器,这两块灯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PML可编程智能大灯可以通过独立的计算芯片组,对260万个纳米级微反射镜进行独立控制,实现多种照明效果,像什么简单的转向随动、自适应远光等等,统统只能说是“基操勿六”,大灯投影可不是哪家“灯厂”都能做到的,其不仅能投射出斑马线、迎宾话术等图案文字,甚至还能直接投射出黑白动态视频,堪称地库炫技神器。



而PML下方的ISD智能交互灯就更有意思了,尽管在日常使用中,它默默无闻地肩负起了辅助日间行车灯与转向灯的职责,但密集的LED点阵排布使其分明变成了一块大屏幕,能够增强造型和功能,让车身显得更为霸气、更个性化,还可以显示各种图案与交通参与者互动,像什么点个赞,比个心都信手拈来,如果有人想加你个塞儿,你还可以变出两只眼睛狠狠瞪它一眼。


未来,高合还会将这个功能实现开源共创,有很多的玩法等待车主们去解锁,哦对了,这种“屏幕”,不仅在车头有2块,车尾还有2块,快乐加倍。



来到车身侧面,凌厉的线条展露无疑,侧倾达到65°的前挡风玻璃赋予了超跑的韵味,流畅的曲线从车头贯穿至车尾,展现出不同以往的独特车身造型。22英寸的轮毂是车身侧面的绝对视觉焦点,复杂的多瓣造型将细节拉满,风头十足。






而重头戏开始于唤醒的一刻,当“六扇门”缓缓开启的时候,在场的大多数人都发出了一个以“W”开头的词汇,尽管这早已不是第一次看到拿出看家本领,但还是那句话,百闻不如一见。


作为的独门绝技,多达6种的智能进出方式大家早已不再陌生,但绝对能满足对仪式感的极致追求,毕竟能站着进入后排而不用弯腰的车型,市面上并不多见。



车尾延续了整车的动感外形,贯穿式尾灯组与搭载“隐藏”功能的尾灯(与车头一样的ISD智能交互灯组)勾勒出车尾“性感”的曲线,而低矮的造型,又让人对性能表现充满了期待。



来到车内,诠释了教科书般的科技豪华,14.9英寸的液晶仪表,16.9英寸的中控屏,以及19.9英寸的副驾驶娱乐屏,将科技感提升到绝对新高度,而麂皮覆盖的A柱与顶棚,加上植鞣半苯胺真皮包裹的座椅,又将豪华感营造得淋漓尽致,一抹橙色的缝线穿梭其中,辅以阳极氧化金属和黑色镀铬装饰件的点缀,更是突出了不少运动气息。


当一切内饰元素巧妙混合后,我们可以发现所诠释的豪华感并不冰冷,相较于其他车型仅用一块大屏“敷衍了事”,它在细节上做了更多考量,这一份细致,也让整套内饰多了些温度。






身高180cm的笔者在车内的各个座位来回穿梭,这台6座豪华版的,给予前两排乘客的满足感绝对可以用“恰到好处”来形容,无论是座椅的舒适度,还是头部与腿部空间的表现,都堪称“足量”,第三排座椅空间虽然不及前两排宽裕,但也不显过于局促。






“创造力超越想象力”,是笔者对内外设计的最大感受,当新颖、独特的设计颠覆了我们固有的想象,带来的便是十足的惊喜。


让“感知”为“行动”赋能


身上,笔者用了太多次“百闻不如一见”,但事实上,一款具备颠覆实力的产品,更应该是“百见不如一试”。


这次试驾流程丰富,起手就是一个100公里的小长途,横跨上海市区到达临港试验场,一路上有多元的路况可供笔者对进行全面的感受,在试验场中,更是有许多趣味科目等待笔者挑战。但在这之前,笔者需要面对的是上海周末出行的小高峰。



刚刚开出下榻酒店,笔者还是比较担忧的,毕竟的尺寸相当可观,总是怕磕着碰着,但在360°全景影像的加持下,我们就像是开了“天眼”,顺利地融入到车流中。来到需要转向的路口,一把轻柔的转向,长达5.2米的,沿着极小的转弯半径(5.8米)实现了轻松过弯或调头。哦,这是后轮主动转向在发挥着“魔力”,左右共计10°的随动幅度,换来了如A级车般的转向体验,这一点着实不错。



有运动、舒适、经济以及个性化4种驾驶模式可供选择,由于个性化的驾驶模式可以设置的参数较多,所以笔者选择了最温柔的“经济模式”。原因很简单,对于 3.9秒的零百加速能力,笔者保持敬畏之心,不敢随意造次。


在经济模式下,的动力输出显得十分谨慎,电门的阻尼感和实际的动力输出十分合拍。动能回收的力度可以调节,即使在“强劲”的挡位,拖拽感依旧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在车流并不密集的高速路上,一路轻松自在地单踏板操作,十分惬意。



在赶往试驾场地的路程中,路况都非常不错,的底盘甚至都难以发挥自己的功力,绝对的舒适性取向并不会反馈太多的路感,这对长途通勤来说是个好事。



尽管试驾当天上海的天气并不是很好,算得上春寒料峭,但在智能微气候调节系统的座舱内,无论是温度还是湿度都十分舒适,这一点是实打实的加分项,对着车机说上一声“HiPhiGO”,选择一首喜欢的歌曲,在17枚扬声器组成的英国之宝调校音响系统环绕下,100公里的路程,甚至显得有些短暂。



来到试驾场地,真正的考验才开始。


笔者先驾驶来到了加速制动测试区域。 3.9秒的零百加速成绩早有耳闻,毕竟前后双电机440kW的总功率与820N·m的最大扭矩不是吃素的,来到起跑线,调节到运动模式,握紧方向盘,深吸一口气,一脚地板“电”,似乎瞬间来到了刹车点,跺到刹停,最终停在了40米标尺前,制动距离大概36米左右,对于一台车重超过2吨的大家伙而言,这个成绩绝对理想,更何况在刹车点我的尾速已经超过了120km/h,“大鲍鱼”和“米其林”立了大功。



整个加速与制动阶段,姿态都比较“端庄”,加速抬头不算太明显。不知道是否因为笔者最近开多了电动车,觉得加速的撕裂感并不是很强,但快却是真的快,制动过程中重心的前移也并不狼狈,但制动踏板的脚感在运动模式下的确还是重了不少。



来到绕桩环节,尽管桩桶的摆放较为密集,但在后轮转向的加持下,笔者驾驶着,用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解决了这个科目,不得不说,后轮随动转向带来的灵活性实在令人惊喜,奇妙的车身循迹感受绝对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台长度达到5.2米的车,在之后的后轮转向体验科目,笔者在直径很小的圆型场地完成了“定圆”,再次感受了后轮转向的魔力。



来到颠簸测试路段,不管是搓板路还是减速带,都被厚重而复有韧性的底盘所一一化解,当然如果需要清晰的路感,只需要调节驾驶模式即可,空气悬架和CDC连续阻尼可调减震能反馈给笔者必要的信息。总感受下来,的底盘表现依旧是侧重于舒适的驾驶取向,毕竟这款车的调性更多的是优雅与从容。



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整个的感知力,多达500个传感器带给驾驶者对于车辆态势的感知堪称“通透”。无论是透明底盘的可视化体验,还是在道路行驶中对于道路情况和周围车辆以及其他道路参与者的感知,它都赋予了驾驶者诸多可靠且有用的信息,也正是如此,过人的硬核行动力才能在各种场景中展现。



写在最后


的这次亲密接触,对笔者而言是一次对纯电动车产品认知的颠覆,或许属于“未来”的电动车,已经降临了。


而对于来说,这却只是一个开始,今天笔者驾驶的车型,依旧属于预量产车的阶段,而随着未来开放OTA,以及升能服务等诸多功能相继释放后,还将迎来进一步的进化。未来的它,不仅仅只是作为一部车,而是一个伴侣,一个市场,一个平台,亦或是任何一个独特的定义。



尽管目前来看,的价位,注定了它只属于破晓者,但既然已经可以选择,相信还是有不少人会选择“活在未来”。


而笔者,最近也得缓缓,在尝到的甜头之后,其他车已经有些开不惯了。

标签: 高合 试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