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长城汽车发布“氢能战略”,魏建军开启“丘吉尔式”探险

3月29日,长城汽车举行氢能源战略发布会,战略内容包括氢气“制、储运、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以及氢柠技术——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


发布会现场,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用“丘吉尔推动英国舰队煤改油”的例子来形容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冒险”精神。


1910年,年仅37岁的温斯顿·丘吉尔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海军大臣。在1912年开始规划建造的新型战列舰上,丘吉尔当机立断决定安装燃油锅炉,这使战舰的输出功率增加到50000马力,速度也由之前的22节猛增到25节,这便是著名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但这一举措也面临风险,因为当时英国并不盛产石油。不过,正是得益于丘吉尔这一冒险精神和不懈努力,英国海军终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完成了燃料革命并最终保持了对德国的海军优势。


魏建军加速推进氢能源战略会像丘吉尔一样“成功”吗?


一个产销仅千辆的市场


氢作为燃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是两种形式,一种是氢内燃机汽车;另一种就是氢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vehicle-FCEV)。此次汽车发布的氢能源战略即是针对后者的一整套生态解决方案。由于燃料电池车通过燃烧氢气来产生动能,所以在排放过程中并不产生二氧化碳,也被认为是汽车未来发展的“终极方向”。



然而,受限于技术、成本、规模等发展,目前燃料电池汽车在全球的发展都比较缓慢。仅以中国为例,2020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产、销分别为:1199辆和1179辆;同比分别下降57.5%和56.8%;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保有量也才7355辆。从中汽协发布的产销数据来看,今年1-2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辆和91辆,同比分别下降59.3%和46.8%。


长远来看,在国家的战略规划中,燃料电池仍然是一个“补充性”技术路线。在去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提出,至203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这意味着,未来15年这个市场的总盘子才100万辆规模。


魏建军也毫不避讳“目前燃料电池仍然在培育期”,但是作为一个未来的战略路线,等到市场成熟再进入显然是不现实的。根据汽车在电动车上的发展经验,魏建军表示,进入任何市场都“不是现抓”,要提前布局。


长城早有“预谋”


资料显示,早在2016年,汽车就开始正式布局氢能源。当时,控股集团成立“XEV”项目开启FCEV研发,由国际氢能行业权威专家团队领军,正式进军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领域。


2017年,汽车还正式加入了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


2018年2月,加入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2018年3月,加入国际氢能委员会,是最早加入该委员会的中国车企。当年,汽车还在保定建立氢能技术中心,这是国内首个拥有全套检测和试制设备的氢能技术中心,拥有国内第一座105MPa高压氢气循环测试台,国内第一座6轴储氢瓶缠绕机,国内第一个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测试台架和国内第一座液态储氢加氢站等。


2018年8月,汽车收购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51%股权(2019年4月100%控股上燃动力),一步让汽车在燃料电池技术上的有了“20年的研发历史”。


2019年,汽车出资4.5亿元,成立了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为专注于氢燃料电池技术市场化运营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



目前汽车已经实现“电堆及核心组件、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组件(控制器等)、Ⅳ型储氢瓶、高压储氢阀门、氢安全、液氢工艺”六大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知识产权完全自主化,多项技术均突破了“卡脖子”的行业痛点。不过,在魏建军的规划中,未势能源不会是汽车“独有”,将来会面向整个产业链提供配套,当然也会对接资本市场。而且,从汽车发布的氢能源战略来看,未势能源不仅具有开放性,而且试图以点带面,通过汽车这个“龙头”来加快一场能源革命。


“碳中和”带来机遇


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如果没有重大技术创新,碳中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管清友在现场表示,“不过就中国而言,一旦有了共同的目标,后期市场的发展速度也将难以想象,比如高铁领域的‘中国速度’。”


魏建军也认为,的氢能源战略更像是一个“能源战略”,而非汽车战略。根据官方描述,氢能源战略不仅构建了国际级“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打破核心技术壁垒,还联通上下游产业链,加速氢能商业化推广。此外,氢能战略还推出了一套国际领先的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柠技术,加速产品落地,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大量的风电、光电、水电等资源因为无法并入电网而被白白浪费掉,这些资源完全可以通过“氢能”这一载体来实现储存、运输和多样化利用,而且通过这些途径得到的氢能也被称为“绿氢”(区别于煤电电解水得到的氢)。


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产氢国,每年大约有4000万吨规模,但主要用于工业领域,很少用于交通领域。由于我国石油进口的依赖度较高,所以氢能也被看作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之一。根据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余卓平的预计,未来10年氢能产业将迎来爆发期,2060年氢能会占到整个能源比例的20%。在这场能源变革中,“汽车将是交通领域氢能源发展的火车头”。


2025年,剑指全球前三


面对能源结构的变革,接下来汽车将深度聚焦“绿色+智慧”的出行理念,以“构建永续美好的氢能社会”为终极目标。在发布会现场,汽车副总裁穆峰表示:“如果,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可达成100万辆的目标,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亿吨,这将极大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依托于氢能战略,汽车将采取“商乘并举”的模式,通过场景探索带动技术及产业发展,加速产品落地。在研发投入上,汽车将再投入30亿元用于氢能领域研发,以达到万套产能规模。目前,汽车已加入京津冀、长三角、河南、河北四大示范试点城市群,示范车辆规划超过千台,涉及乘用车、重卡、物流、公交,船舶、轨道交通等多种应用场景。


未势能源董事长张天羽表示:“今年,汽车将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并在全球率先完成100辆49吨氢能重卡应用项目落地;2022年,首支高端乘用车服务车队将出现在冬奥会的舞台上;2023年实现核心动力部件推广数量国内领先,2025年剑指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而所有这些市场战略的核心支柱是汽车的氢柠技术,这是一套国际领先的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总结为“1+3+5”, 即1整套车规级研发体系,3大技术平台和5大性能优势,这也是汽车柠檬平台核心技术路线之一,涵盖了氢燃料电池系统、车载储氢系统及核心关键部件。


当前,“脱碳”已成为全球课题,在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氢能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站在产业风口。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则认为:“从资本的角度,我们唯一无法考量的是企业家精神,汽车在未来能源的选择上虽是一次冒险,但十分值得。”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