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不像大众到不一般的大众ID.4 X ,你的DNA动了吗?

燃油党们总说,“我们喜欢换挡时顿挫感,喜欢引擎的轰鸣,这是电动车永远也无法带来的”;电动党们则说,“我们喜欢电动车劲爆的加速、安静的声音、低廉的用车成本,关键是电动车普遍的科技感更强!”。

当电动车逐渐普及后,汽车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很多人说,我宁可选择燃油车也不会选择电动车,因为电动车开起来没有质感,还有里程焦虑。

在造电动车方面,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也玩法各不相同,笔者认为,电动车暂且不能算作科技产品,首先它应该是一台车,其次才是电动车,恐怕这也是大众创造ID系列的初衷。试过了上汽大众ID.4 X 后,笔者发现这是一台似乎燃油党也会爱上的电动车。

它不像大众

停在你面前时,恐怕你难以相信大众会造出这么漂亮的电动车。

当你走进时,迎宾光效开启,这种仪式感,或许你会明白电动车为什么更“贴心”。

上汽大众并没有选择照搬欧版的ID.4,而是进行了本土化设计。例如中间灯带“插入”两侧大灯,似乎因“惯性”的原因,大灯还向车后进行更多的延展,如同画了眼线一般。下侧格栅同样进行了全新设计,看起来更加动感。

车侧可能是很多人喜欢这款大众电动车的原因,虽然是一台SUV,但的离地间隙确实不高,看起来很“紧实”且有层次感,侧面像不像蛋糕的横切面?

其实欧洲现在非常流行这种通过能力不差的跨界车型,似乎这种车比旅行车或者是猎装车更有味道。车侧最出彩的就是一条金属装饰,由A柱一直延伸至D柱附近,将整个车侧的线条勾勒,绝对是点睛之笔。

相比车头,车尾部分更加简洁,贯穿式尾灯设计有一些弧度,内侧的灯腔也并不复杂,点亮后效果还很不错。环顾整个外观设计,我们会大众的确下了很多心思,而上汽大众做出的一些调整改动,也可以不少亮点。大众燃油车的家族式设计,让人有时傻傻分不清,而这台你会想到是大众出品?确实不大众。

我们拿到的是1st Edition ID.初见版,也就是的首发版本。它的内饰部分也做了一些细化,比如这款初见版中控部分采用了红色的拼色设计,和内饰的其它部分形成了鲜明反差。这种颜色很讨好,棕色什么的大家都看腻了,不过红色部分仅仅限于中控这一条,如果能分布的多一些会更好。

整个中控部分,突显了简洁、实用。别看仪表屏幕小,但是配合着HUD相得益彰。 车内的白/红缝线以及座椅的菱格状装饰都是本土化的细节设计,国内的消费者还是很喜欢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的换挡机构区域,欧版ID.4是外露的杯架设计,而把这一设计放在盖板下面,让内饰平整度更高,视觉效果也更为美观。

怎么样?这是不是一台不太大众的大众?这套设计虽然和造车新势力比起来,没那么出彩,但大众绝对是下了决心且花了心思的。这还是第一版车型,后面的改款或是换代可能还会有所不同,应该期待!

它又很像大众

大众出过很多经典的小车,均以出色的底盘素质和稳健的操控而闻名。这款则很好地体现了大众对车的理解:电动车首先是一台车。

笔者开过很多的电动车,总结出来大多数车型在驾控上存在的缺点:悬架硬还回弹快、转向虚位大、刹车踏板初段没有制动效果......尽管,转向虚位大是否为缺点会因人而异,但上述很多存在于新势力出品的车型,作为传统车企的大众显然给它们“上了一课”。

这台好开到什么程度?首先是转向十分精准,而且方向盘偏沉,很有传统欧洲车的质感。在高速的过程中,系统会设定将方向盘变得更沉,避免误操作产生的安全隐患。而这种沉是很线性的沉,不会让人产生厌倦感。

其次是不软也不硬的悬架调教,无论开车还是坐车,真的非常舒爽。在拥有一定路感的同时,悬架也能过滤掉多余的震动,这恐怕便是大众造车的底蕴,别人轻易学不来。这种细腻的体验感真的非常不错,很好的兼顾了天平的两端,沉而不笨。

分为了四种驾驶模式,分别是经济、舒适、运动和个性化,笔者最喜欢的是运动模式,在此状态下,油门非常跟脚,虽然还是考虑到后排乘客的眩晕感,在初段的一点点部分是没有响应的,但后续部分十分线性和平顺。非常灵活,侧部支撑循序渐进,车头扎进来,车尾立马跟上,毫不拖泥带水。

当我们掀开前机盖时了一些“端倪”,那就是车轮部位占的体积十分大,这也是MEB平台的优势,将内燃机腾出的部分给到前轮,最小转弯半径仅为5.1m,这样的灵活性给新手都多了一份信心。

初见版是一款后置后驱的车型,后置后驱可是大众多年未见的驱动布局。虽然“后驱即正义”是燃油党们的口头禅,但对电动车而言,后驱却是集约精神的体现,提高了驱动效率,代表了MEB平台更加合理的布局。204马力并不算太大,但足够从容。笔者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一台车不需要太强的动力,恰好的动力水准会让一台车变得更加有趣,动态平衡更强,关键是对于电动车而言也能跑的更远。

它是不一般的大众

归根结底,这是一款电动车,我们还需要看看它在智能化和续航方面的表现。在智能化方面,引入了智慧车联4.0系统。这套系统的体验感不错,界面逻辑清晰也符合国人正常的使用习惯。第一眼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这块中控屏幕虽然不大,但是里面的字体很大,虽然有一种老年机的感觉,但盲操起来会比较方便。

辅助驾驶系统名为IQ. Drive,这套系统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有一个“绘声绘色”的界面。当你需要开启车道保持功能时,点一下蓝色小车前面的道路就可以了。蓝色为正在开启,灰色即处于关闭状态。例如想打开道路交通标示识别功能,就需要点击一下屏幕中的60限速牌,还比如,你能看到路边有一个“小咖啡”,那可不是带你去咖啡厅,而是疲劳驾驶提醒的开关。如果你不喜欢这么操作,也可以进入列表界面,详细设定。这种方式正在逐渐普及在大众的新车上,开始需要习惯,但是熟练以后非常方便。

这套辅助驾驶系统体验感也十分出色,车道保持和ACC自适应巡航功能都并不突兀,介入的时机与力度都恰好,虽然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例如车道保持功能,在弯路时还是有点吓人,需要快出线才能纠正回来),但整套系统是值得肯定的。需要注意的是,ACC自适应巡航功能需要在方向盘上开启,屏幕是无法打开的。

还带有AR实景导航功能,当需要转弯或者下匝道时,HUD里的箭头会逐渐变大提醒你,同时在车内的除雾除霜出风口附近还有流水灯,提醒你向哪里转。如果你坐过北京地铁6号线(开门一侧车门上部的灯光闪烁,有点像车内的流水灯),你就知道这个流水灯的大致概念了。这个流水灯不仅仅配合导航使用这么简单,进行语音识别时,同样会处于唤醒状态,颇有未来的人车交流感。

另外,的顶配车型才配有Harman/kardon音响系统,这款初见版并不可选装。其实Harman/kardon在中高端车型上的出现频率很高,在大众系列里选装也不算太贵,有点可惜了。

续航方面其实也不算出人意料,因为初见版搭载的是83.4kWh的电池,属于同级别中电池容量最大的一款了,官方标定的NEDC续航是555km。试驾从三亚出发到万宁,以及返程,总共行驶约为233km。几乎满电出发,途中开着空调(22°),包含120km/h的高速路段和车内的静态拍摄过程,回到三亚表显SOC为47%,换算后实际续航在440km左右。

试驾路况复杂多样,高速偏多,所以该数据要比正常情况低。不过这几乎是试驾过所有电动车中最优异的表现,大家都知道电动车最费电的两样开空调、跑高速全占了,所以的续航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

上汽大众还有一些特别的“小心思”,例如刹车踏板为“暂停”按键,油门踏板为“播放”按键,非常有趣。并且,在主驾位想要控制后排车窗需要按下“REAR”键进行单独控制。同理在灯光控制区域,大众也做了类似触摸带反馈的按键。虽然看起来很新颖,但其实两者的盲操不算容易,未来应该继续做一些优化。

水滴观点:

从一位编辑或者喜爱开车的角度来看,上汽大众有一点让人沉迷。因为它结合了传统欧洲燃油车优异的底盘素质和精准的转向质感;也因为是一台电动车,动力平顺,让驾驶者随时充满自信。

放眼现款的所有电动车中,很少有像上汽大众这样均衡的产品。动力不强,但是驾驶乐趣足够;续航不算太长,但绝对实打实;智能化并不突出,但每一项功能都是刚需且好用。可能正是因为它出自大众,磨平棱角,没有那么多出彩的地方。但更能向诸多电动车诠释一件事:电动车的根本是一台车,而非3C产品。

文/张敖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